03.30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圖1、1941年的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奇襲美國太平洋位於珍珠港的海軍基地,並取得戰術勝利,史稱“珍珠港事件”。維基百科記載:攻擊珍珠港的計劃源於日本和美國的外交衝突,由於1937年日本對華發動侵略戰爭後,逐漸陷入持久戰的泥潭。為了持續投入對中國的戰爭,日本的軍國政策走向了掠奪他國資源的計劃,美國則因為日本在中國戰場的多項戰爭罪行而施行道德禁運,並逐漸升級。1941年,美國政府要求日本從法屬印度支那撤軍,並連同荷蘭與英國對日本停止了一切的石油出口。由於石油是日軍繼續戰爭的必備要素,美國此舉令日本最終決定南下進攻奪取英國與荷蘭資源豐饒的殖民地;同時也因為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認為美國勢必加以干涉,因此必須給予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致命的打擊,令日本在南進取得成果、鞏固勢力後,能在有利的條件下和美國和談。為此,山本擬定了攻擊珍珠港的計劃。

1941年12月7日,凌晨4點,在日本海距離珍珠港6500公里外,對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指揮官山本五十六(圖2)而言,這也是實現他多年的研究和規劃的一天。日本極力要營造出一個大帝國的狀態,由於外交上和美國的衝突,他們決議要對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進行致命的打擊,以圖在有利的條件下和美國和談,偷襲珍珠港只是整個計劃的第一步。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2、海軍聯合艦隊指揮官山本五十六

中太平洋,“飛龍號”航空母艦在向珍珠港進發。實現偷襲目標的計劃需要竹尾四郎(Takeo Shiro)這樣的日本海軍飛行員來實現,身為97式艦載攻擊轟炸機的空中觀測員,他將參與第一波攻擊。預先擔任攻擊先鋒的日空軍很清楚當前的形式,他們也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並留下了頭髮、指甲和遺書。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3、97式艦載攻擊轟炸機

早上6:30,距離珍珠港370公里外的海面上,日軍正在集結,第一波攻擊共動用183架飛機。根據編隊隊形,戰鬥機在最前列,然後是艦載俯衝轟炸機,飛機飛行高度各異,集結成編隊後開始出發。7點02分,雷達監控員在位於夏威夷島的雷達站的屏幕上發現有很多飛機正高速向他們飛來,他們遂向陸軍報告了這一情況,根據計劃恰巧此時要從美國本土飛來一支B—17轟炸機隊,所以他們也沒有太在意。其實不然,雷達上顯示的目標就是日軍的第一波攻擊機群,這隻龐大的空中力量是為了對付美軍航空母艦而來。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圖4、日軍魚雷攻擊機正從翔鶴號航空母艦上起飛

日軍在飛行途中沒有受到任何干擾,飛臨美軍基地時他們決定在無線電上向“飛龍號”航空母艦發出信號,採用的是事先設置好的密碼:Tora、Tora、Tora,(虎,攻擊的意思)。從這一刻起,空中機隊的每一架飛機都開啟了攻擊模式。根據計劃A,魚雷轟炸機帶頭,艦載俯衝轟炸機殿後。計劃B,艦載俯衝轟炸機先行攻擊,最後才投下魚雷。可是當機隊的指揮發射一枚信號彈,表示執行計劃A,有很多飛行員都沒有看見。當第二枚信號彈發射後,看到第一枚信號彈的飛行員以為要執行計劃B。攻擊計劃在混亂的攻擊模式中展開了。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圖5、第一波攻擊的日軍路線圖,黃色為水平轟炸機,淺綠色為魚雷轟炸機,深藍為俯衝轟炸機,白色為戰鬥機

這天對於珍珠港的水兵而言只是一個普通的週末。7點58分,日軍的魚雷轟炸機從北方飛來,他們發現港內並沒有航空母艦,只有幾艘戰列艦。竹尾四郎作為領航員和投彈手,他負責對目標投放魚雷,由於港口水很淺,他們採用低空飛行的方式投彈。日軍發動攻擊後,美國水兵才發現敵軍來襲。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6、九九式艦上轟炸機

早上8點,日軍的空襲徹底打破了珍珠港平靜的早晨。美軍對於空襲毫無防備,平日的訓練在這時發揮了關鍵作用。美軍戰艦上的水兵和海軍陸戰隊隊員很快便克服了最初的慌亂,在關鍵的幾秒鐘過去後,美軍就展開了有效地還擊。雖然美軍很快做出了還擊的動作,但是由於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士兵們幾分鐘後就發現彈盡糧絕了,美軍很快便不能招架來自空中的聯合打擊。為了向日軍最高司令部展示這次行動的成果,日軍飛行員爬升後轉彎並拍下了“珍珠港事件”中最著名的照片之一(圖7)。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圖7、正遭受襲擊的“珍珠港”

正當美軍遭受魚雷轟炸機攻擊時,日軍出動了最具毀滅性的武器,在空中精確編隊的10架高空轟炸機瞄準了亞利桑那號。中島97式艦載轟炸機配有500公斤穿甲炸彈,為了確保在高空能夠精確命中目標,每架飛機必須維持整齊編隊並同時投彈。飛行員利用一面長方形小白旗,指揮機隊的轟炸機通知全隊從3190米高空投彈。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圖8、中島97式艦載轟炸機

早上8點10分,一枚炸彈其中亞利桑那號甲板,正好位於2號炮塔右側,穿透了甲板上鋪設的12釐米厚的裝甲,並引爆了彈藥倉。爆炸產生的氣浪衝破了前艙33釐米厚的裝甲牆後向上衝起,在1號炮塔前燃起大火,炮彈引發的連鎖爆炸最終擊沉了亞利桑那號戰列艦。回過神的珍珠港守軍也展開全力反擊,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圖9、遭受轟炸的亞利桑那號戰列艦

8點30分,日軍第一波攻擊結束,這才是整個事件的開始。利用這個短暫的平靜期,美軍讓幾架戰鬥機升空並尋機作戰。8點50分,第二波171架日機來襲,以更加猛烈的火力攻擊被第一波攻擊的目標。最終美軍2,402人陣亡,1,247人受傷,3艘戰列艦受損,3艘巡洋艦受損,2艘驅逐艦沉沒,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飛機受損。而日軍僅損失了29架飛機。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圖10、日軍前往珍珠港及返程路線

這次突襲對於日本而言是絕對的戰術性勝利,日軍飛行員回到母艦上時,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南雲忠一中將宣佈行動取消,日本海軍的表現令所有人刮目相看,他們的戰績比原先最樂觀的預測還要好,擊沉的艦艇更多,自身損失也更少。但從戰略層面,此次事件之後則徹底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圖11、1942年太平洋戰爭的形勢(紅線圈內是日軍所到達最大的勢力範圍)

這項行動起源於珍珠港事件11個月前,日本設立的一項更為龐大的計劃——建立東南亞帝國,橫跨中國、東印度群島、馬來半島。日軍對南方的作戰計劃決定了日本的可持續作戰資源保障。海軍聯合艦隊指揮官山本五十六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作為一名戰略大師,他很清楚這個機會會帶來和西方列強的更為猛烈的衝突,他認為位於珍珠港的美軍艦艇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威脅,因為美國海軍可以輕易摧毀日本賴以生存的補給線。所以山本計劃一場偷襲計劃,決定採用先發制人的攻擊已達到瓦解美國的鬥志的目標,這樣可以徹底消除美國在太平洋的海洋控制力。但現代的軍事學者認為日軍的戰術規劃和作戰執行上的關鍵錯誤,讓這次攻擊的勝利變成了日軍的喪鐘。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圖12、受攻擊後的機場與機庫

山本五十六知道在未來的戰爭中,航空母艦將會決定整個戰爭的走向。駐守珍珠港的美軍航空母艦是他整個攻擊計劃的打擊核心目標。在珍珠港事件的籌劃期,日軍的特遣部隊會定時收到珍珠港的美軍艦船情報。1941年12月1日,日軍還不清楚美軍航空母艦的準確部署情況,這時他們收到“登上新高山”的情報讓他們開始出擊。在攻擊發生前6小時,日軍情報顯示當地並沒有航空母艦。攻擊當天美軍航母企業號和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出海為海軍陸戰隊戰機中隊運輸飛機,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正前往聖地亞哥進行維修。山本五十六意在美軍航空母艦,但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南雲忠一明知會錯失某些重要目標依然選擇了攻擊,他認為摧毀了美軍戰艦就行了。日軍傳統的官僚體系,挑選了實力平庸的南雲忠一作為指揮官,這也讓美軍的重要海上力量得以保存。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圖13、受創的三艘戰列艦,由左至右為西弗吉尼亞號戰列艦(重創)、田納西號戰列艦(微創)、亞利桑那號戰列艦(被擊中彈藥庫引發爆炸,後沉沒)

在珍珠港行動中,即便沒有擊中航空母艦,只要擊中正確目標也能重創美國海軍。由於日軍的急功近利,他們根本沒有把珍珠港的維修船廠等重要設施放在眼裡,這個決定讓日軍損失慘重。珍珠港事件中雖然擊中了21艘船隻,但其中有18艘在幾個月內被打撈上岸。日軍執意轟炸大型船隻同時又錯過了另外一個重要目標——美軍潛艇基地。這些完好無損的潛艇將會給日本的商業船隊帶來致命打擊。戰爭後期,從珍珠港基地出發的潛艇完全切斷了日本的食物和資源補給。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圖14、三菱A6M型零式戰鬥機在赤城號航母上

日本還有機會攻擊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命門——燃料庫。珍珠港的燃油庫存有6億5千萬升燃料,這足以供應太平洋艦隊使用10個月。現代的軍事專家通過資料發現,放過這些關鍵設施決定可以追溯到行動最初的規劃,因為攻擊這些燃油庫會產生濃煙,讓能見度變差。事後太平洋艦隊的指揮官尼米茲曾說過,如果珍珠港的燃油庫被擊毀,可能會使美軍的戰鬥力倒退2年。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圖15、99式俯衝轟炸機在赤城號航母上起飛,執行第二波攻擊

當天的軍事行動實際上只完成了計劃中的一半,每個人都認為必須發動第二波進攻,但是南雲忠一併沒有執行第二波攻擊計劃,他相信第一波攻擊已取得了完全勝利,忌憚於美軍航母位置並擔心遭遇反擊。只想保存現有戰績的南雲忠一決定鳴金收兵,他知道日軍特遣部隊一旦受損,就會大幅損傷日海軍的實力。這一短視的決定也讓雙方的局勢發生了重大逆轉,在整個珍珠港事件中,這也是最後一個關鍵性的錯誤。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圖16、被擊毀的B-17

在珍珠港事件中,美軍保存了燃料和維修艦船的能力。首次攻擊的勝利也讓日本國內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但是山本五十六察覺到了這次攻擊的缺憾。山本曾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他很清楚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他擔心這次突襲並沒有給太平洋艦隊以致命打擊。山本不知道的是他計劃當中還有一個錯誤,這也直接導致了日軍的覆滅。

二戰東線轉折點: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

圖17、羅斯福簽署對日宣戰書

日軍攻擊珍珠港是為了打擊美國海軍的太平洋艦隊,同時摧毀美軍的士氣。相反,美軍沒有被擊垮,這件事大大提振了美軍的參戰熱情,也讓意見分散的美國統一了思想,下定決心進行全面反擊。隨後羅斯福總統在國會發表演說,宣佈對日宣戰,這也正為整個戰爭的轉折點,突襲珍珠港成為整個太平洋戰場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