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時期建的古民宅——黃氏家族民居

清康熙時期建的古民宅——黃氏家族民居

黃氏家族民居民宅始建於清康熙十年(1671年),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硬山式屋蓋,青磚青瓦清水牆牞為硬山頂磚木結構,大小共118間房,總佔地面積3653平方米,是南寧市目前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具有南方傳統特色的民居建築。它也是距市區最近的清代民居建築群。現存的建築規模為黃氏家族第五、六代所建,黃氏家族傳至今為第十四代。

清康熙時期建的古民宅——黃氏家族民居

清康熙時期建的古民宅——黃氏家族民居

清康熙時期建的古民宅——黃氏家族民居

在康熙年間,黃氏家族民居的先人黃明通來到永和村,在望族梁氏府中以放牛為生,據說梁氏是當年狄青手下的大將,隨狄青徵儂智高後留在了南寧。後來,黃明通在幫梁家養牛時發現放養在永和村一帶的牛長得特別好,便認為永和村是塊風水寶地,於是黃明通就在此地蓋起牛棚養牛。黃氏第二、三代以種菜務農為主,閒時還做點小生意。而黃氏家族民居建築的擴大是從黃氏第四、第五代開始的。他們看到當時清代水運發達的運輸網絡,利用黃氏家族民居比較靠近上堯碼頭的地理優勢,從事運輸木材、油和布匹等商貿生意,家境有了很大的改觀。黃氏族人便開始在永和村購地置田,同時在原來的房子的基礎上修建新房擴大了黃氏家族民居的面積。到黃氏第六、七代的時候,黃氏家族經商已經達到了鼎盛時期。

清康熙時期建的古民宅——黃氏家族民居

清康熙時期建的古民宅——黃氏家族民居

清康熙時期建的古民宅——黃氏家族民居

黃家大院坐北朝南,左有一條山脈,亦指陸路交通便利,右有川流不息的邕江,亦指水路交通便利。大院曲水而築,避免了河流發達水時被沖刷。院前五六米處有一個池塘,院後有一座高山。古人認為水主財,院內的生活汙水、雨水都流到了池塘裡,有聚財聚寶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

清康熙時期建的古民宅——黃氏家族民居

清康熙時期建的古民宅——黃氏家族民居

小平原遠處又有綿延的小山丘,謂稱“三案山”,像案臺敬供著黃氏族人。後面的高山就是指人們通常所說的“靠山”,冬季擋住北風的吹刮。青龍山、北虎山和靠山把大院三面環抱,有藏風聚氣的作用。就是靠這些有利的自然地理條件,黃家人辛苦努力,民國年間他們在南寧擁有四十多家鋪面,成為一方富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