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航--一场船公司的“去产能”

全球集装箱运输公司过去一周已取消超过160个航次,而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集装箱航运公司停航航次总数已经远超过200条,多数停航航次都集中在接下来的5至6周内。为了在贸易需求下降的情形下维持运价,以避免潜在可能的数十亿美元损失,海运公司不得不采取停航的方式来应对。


停航--一场船公司的“去产能”

总部位于哥本哈根的航运咨询机构Sea-Intelligence称,航运服务取消次数从上周的45次增加至212次。这一趋势表明,传统的夏季运输旺季可能会大大减弱,并且运输全球大多数制成品和零售品的船运公司预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将延续到三季度。

停航--一场船公司的“去产能”

Alphaliner更是在最近的报告中表示,由于停航船舶的大幅增加,预计在未来几周里全球集装箱船舶的闲置运力将首次突破300万TEU。目前全球停航集装箱船舶数量为338艘,约合212万TEU。而300万TEU的运力几乎是2016年韩进海运破产和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达到的峰值的两倍。相当于停航150艘20000TEU的超大型集装箱船。

停航--一场船公司的“去产能”


Sea-Intelligence预计,今年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的总损失可能介于8亿美元至230亿美元,具体取决于这些公司应对疫情导致的相关大规模封锁采取的措施。

知名评级机构穆迪(Moody’s)也已将世界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穆勒-马士基(A.P. Moeller-Maersk)和世界第五大集运公司赫伯罗特(Hapag-Lloyd)的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这也意味着与几周前相比,这家评级机构对这两家世界知名的欧洲航运公司债务的信用评级表现出了更为悲观的态度。此外,该评级机构还正打算进一步下调世界第四大集运公司达飞轮船CMA CGM的评级。实际上更早之前,穆迪还整体下调航运业展望至负面。


停航--一场船公司的“去产能”

如果船务公司发起全面的价格战,类似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那样,那么整个行业的损失可能达到230亿美元。当时运价跌至仅能负担燃料成本的水平,那将是任何一家船公司都不愿见到的场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