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航--一場船公司的“去產能”

全球集裝箱運輸公司過去一週已取消超過160個航次,而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球集裝箱航運公司停航航次總數已經遠超過200條,多數停航航次都集中在接下來的5至6周內。為了在貿易需求下降的情形下維持運價,以避免潛在可能的數十億美元損失,海運公司不得不採取停航的方式來應對。


停航--一場船公司的“去產能”

總部位於哥本哈根的航運諮詢機構Sea-Intelligence稱,航運服務取消次數從上週的45次增加至212次。這一趨勢表明,傳統的夏季運輸旺季可能會大大減弱,並且運輸全球大多數製成品和零售品的船運公司預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將延續到三季度。

停航--一場船公司的“去產能”

Alphaliner更是在最近的報告中表示,由於停航船舶的大幅增加,預計在未來幾周裡全球集裝箱船舶的閒置運力將首次突破300萬TEU。目前全球停航集裝箱船舶數量為338艘,約合212萬TEU。而300萬TEU的運力幾乎是2016年韓進海運破產和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達到的峰值的兩倍。相當於停航150艘20000TEU的超大型集裝箱船。

停航--一場船公司的“去產能”


Sea-Intelligence預計,今年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的總損失可能介於8億美元至230億美元,具體取決於這些公司應對疫情導致的相關大規模封鎖採取的措施。

知名評級機構穆迪(Moody’s)也已將世界最大集裝箱航運公司穆勒-馬士基(A.P. Moeller-Maersk)和世界第五大集運公司赫伯羅特(Hapag-Lloyd)的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這也意味著與幾周前相比,這家評級機構對這兩家世界知名的歐洲航運公司債務的信用評級表現出了更為悲觀的態度。此外,該評級機構還正打算進一步下調世界第四大集運公司達飛輪船CMA CGM的評級。實際上更早之前,穆迪還整體下調航運業展望至負面。


停航--一場船公司的“去產能”

如果船務公司發起全面的價格戰,類似於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那樣,那麼整個行業的損失可能達到230億美元。當時運價跌至僅能負擔燃料成本的水平,那將是任何一家船公司都不願見到的場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