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對的起他們,絕不能讓他們白白犧牲

要對的起他們,絕不能讓他們白白犧牲

今兒清明,書上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萬物清潔明淨,代表著生機勃勃,代表著萬象更新,一切都是新的。與此同時,我們面對著欣欣向榮的世界,不由得也會想起逝去的親朋故舊,乃至所有離開這個世界的人們,要是他們還在那該多好啊。

白樂天有首詩叫《寒食野望吟》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頸聯和尾聯最為動人,尤其是“瀟瀟暮雨人歸去”,讓人心下無限感慨,無限唏噓。於是就想到許渾在《謝亭送別》中的一句,“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無論是“瀟瀟暮雨”還是“滿天風雨”,人都是要往前走的。陶淵明就說“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但這並不意味著忘卻,在這個春天,有許多人永遠留在了冬天,這很不幸。最讓人扼腕的,就是這其中有些人其實是本不必也不應該走的。因為我們的疏忽大意,因為有司的心存僥倖,讓他們與我們黃泉相隔,陰陽陌路,這真可算是,“枉死城中添新鬼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或許我們還能聽到孀妻弱子在暗夜中的抽泣,凡是有點人心的,都應該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


要對的起他們,絕不能讓他們白白犧牲

然而逝者畢竟已逝,“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也是大概率的事情。只是,我們能不能捫心自問一下,這樣的災難還會重演麼?如果瘟疫捲土重來的話,我們依舊還要高喊“多難興邦”嗎?。

所以,我們要反思,我們要自省。在這個萬物清潔明淨的時刻,我們一方面追思過往,緬懷逝者,另一方面,也要反求諸己,三省吾身。

我們要反思,自己受否依舊渾渾噩噩,得過且過。時光如流水,逝者如斯夫,一切的苦痛悲傷,早晚會過去,可是歷史都是循環往復的,“前車倒了千千萬,後車過了亦如然”,這或許就是人類的痼疾,西哲有言,“我們從歷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我們從歷史中什麼都沒學到”。如果疫情過後,我們行事依舊顢頇荒謬、自以為是,毫無敬畏之心,以打破一切規矩為榮的話,疫情早晚會捲土重來。在疫情中犧牲的人真就是白白犧牲了。

我們要反思,自己是否依舊心胸狹隘,聽不得任何不同意見。進步的車輪總會在寬容多元的大路上滾滾向前。健康的社會,一定是多聲部的,百花齊發的春天才是真正的春天。哪怕有些聲音你實在是覺得刺耳難聽,甚至如烏鴉般聒噪不已,你可以掩起耳朵不聽,但絕對不可以拿出膠布,堵上人家的嘴,不讓人出聲,更不能動輒就舉報這,舉報那的,妄圖借用公權力之手,剷除異己。如果疫情過後,我們耳朵裡依舊容不下一點點的不同意見,如果我們依舊習慣黨同伐異,依舊固執己見,反對討論的話,在疫情中犧牲的人真就是白白犧牲了。

我們還要反思,自己是否依舊厭惡思考,是否依舊人云亦云,受人迷惑。疫情期間,謠言漫天,各路妖鬼蛇神,利用善男信女的愚蠢無知,打著各種招牌來妖言惑眾,騙人錢財如囊中取物。更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整天散佈諸如”顧全大局“之類的無恥讕言。他們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精神,四處招搖撞騙,他們嘴裡面喊得都是主義,心裡面想得可全都是生意。如果疫情過後,我們的頭腦依舊空空如也,我們遇事依舊頭腦發熱,不會反覆多想,甚至拒絕思考,對謠言依舊趨之若鶩的話,在疫情中犧牲的人真就是白白犧牲了。

今日清明,山河肅穆,那些逝去的人兒,已經化為縷縷青煙,我們只能對著一抔黃土,一座墓碑來寄託哀思。緬懷追憶必不可少,但最關鍵的還是要時時反思,永不忘記,才能對得起他們的犧牲。才不會讓他們白白犧牲。


要對的起他們,絕不能讓他們白白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