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把名將分成兩個流派,以此標準,你覺得彭林劉粟應該屬哪一派

古代把名將分成兩個流派,以此標準,你覺得彭林劉粟應該屬哪一派

(電視連續劇《劉伯承元帥》)

七亙村伏擊戰的當天,劉伯承得到情報,娘子關右翼的日軍正繼續對關口進行抄襲。日軍要抄襲娘子關,七亙村乃是其進兵的必由之路,舍此別無通道,可是在七亙村遇伏後,他們還會再“吃埋伏”嗎?

劉伯承的判斷是:會!

日軍在正面戰場屢戰屢勝,驕橫得很,雖然第一次伏擊戰讓他們吃了虧,但從他們的視角來看,也不過是些“小的損失”。劉伯承估計,這幫傢伙應該會發一股牛勁,再次向預定的目標執拗突進,而毫不理會“小的損失”。

兵法中有“用兵不復”的說法,就是同一種戰術不能在同一個地方使用兩次。日軍指揮官當然不可能不瞭解,不過也正因如此,他們才不會想到八路軍竟然會在同一地點重複設伏。

古代把名將分成兩個流派,以此標準,你覺得彭林劉粟應該屬哪一派

(電視連續劇《劉伯承元帥》)

七亙村伏擊戰的第二天,日軍派兵到七亙村收屍,劉伯承讓部隊當著敵人的面佯裝撤退,以造成七亙村無兵把守的假象。實際上,部隊繞了一圈重又返回七亙村,在日軍必經之路的南側山地埋伏起來。

第三天,如劉伯承所預計的那樣,日軍輜重部隊循上次的原路進入了七亙村,結果一進入伏擊地域就被截為兩段。雖然由於雨天路滑,增援部隊沒能按時趕到等原因,一二九師未實現全殲敵人的原定目標,但也消滅了百餘日軍。

在七亙村戰鬥中,八路軍三天之內伏擊日軍兩次,而且還是在同一個位置設伏,軍事上叫做“重疊設伏”。伏擊戰和游擊戰本是共產黨武裝的看家本領,但劉伯承指揮的伏擊戰往往設計更為奇巧,“重疊設伏”就稱得上是伏擊戰的一種大膽創新。

古代把名將分成兩個流派,以此標準,你覺得彭林劉粟應該屬哪一派

(電視連續劇《劉伯承元帥》)

古代軍事學說認為,優秀將領可以分成兩個流派,一為勇戰派,一為謀戰派。如果以此標準來對開國將帥做一個劃分的話,彭德懷可以被分在勇將派之列,而林彪、劉伯承、粟裕則都屬於謀戰派。

在受到劉伯承讚賞的那本曾國藩《家書》裡面,曾國藩除了勸弟弟要選好“替手”外,還勸他戒躁,處事一定要沉著、冷靜、多思。身為謀將派將領,劉伯承一貫主張以智取勝,在“神奇”上下功夫。

如何才能做到“神奇”?就是要戒驕戒躁,同時多研究多總結多思考。在與卡爾遜談話時,劉伯承說自己沒有時間進行研究,只是一種謙虛的表示。事實上,即使在戎馬倥傯之中,他也從未間斷對軍事理論的研究,每次大的戰役結束,都要悉心總結,以求在認識上有所提高。

尤其重要的是,劉伯承指揮作戰,無論大戰小戰,在確定具體戰術和具體措施時,都能夠像指揮巧渡金沙江戰鬥一樣,做到冷靜沉著、“舉輕若重”。凡他負責的戰鬥戰役,從開始到結束,每一步都部署得周密細緻、紮實穩妥,其間極少出現大的疏漏或失誤。

古代把名將分成兩個流派,以此標準,你覺得彭林劉粟應該屬哪一派

(電視連續劇《劉伯承元帥》)

今日薦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