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冰心视为老师,她是如何从裹小脚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筱墨说

着眼吴贻芳漫长的一生,可以把她定义为职场上的成功人士。她虽然幼时裹过小脚,但思想学识和才能却从未被封建的枷锁束缚住。

她是民国一流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第二任校长。

她是蜚声中外的杰出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她还是江苏省第一位女副省长等等。

而这些耀眼的成绩并不是无故得来的,是吴贻芳靠着自己的努力和人格魅力一点点积累起来。

所以本篇想要探究其成功背后的原因,看看有哪些东西是值得我们这代人思考和学习的。

被冰心视为老师,她是如何从裹小脚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

吴贻芳年少时经历过一场灾难性的家庭变故。父母、兄姐先后去世,家里只剩下年迈的祖母和幼小的妹妹。

因为这场变故,吴贻芳中断了学业,一时间痛苦迷茫,看不到希望,甚至闪过轻生的念头。

这件事若是放到现在来看,便是女版“王子变青蛙”的故事了。

幸好这时二姨夫陈叔通挺身相助,帮助吴贻芳料理亲人后事,协助她重返校园。

重新回到学校的吴贻芳,仿佛看到了人生的出路和方向。

唯有读书才能把自己从痛苦中解救出来。唯有读书,自己才能掌握好本领,在社会上谋生,来赡养祖母,供养妹妹。唯有读书,才能造福社会,为国分忧。

被冰心视为老师,她是如何从裹小脚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在金陵女子大学上学期间,因为迟到一个学期,于是,她没日没夜地补课,后来成为金女大首届仅五个毕业生中的一个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期间,她更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除了兼职打工,其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最终获得了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

民国时期,女子地位低下,封建思想严重。女性想要有出路,尤其是像吴贻芳这样崇尚独立的女性,恐怕没有比读书这条路更适合了。

被冰心视为老师,她是如何从裹小脚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提升自己,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吴贻芳不仅学识渊博,还能说出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口语。

那时她的亲人都健在,她和姐姐两个人曾在上海启明女校学习英文。

后来她们俩发现苏州景海女熟英文教学更好,便转到这个学校学习。姐妹二人勤勉上进,英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家庭发生变故后,吴贻芳中断学业又重返校园,对英文的学习也丝毫不敢松懈。

正因为她的英文突出,后来被聘请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英文教师,不久又担任英文部主任。

被冰心视为老师,她是如何从裹小脚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不仅如此,这项能力还把她送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

1921年,美国蒙特霍利克女子大学校长来到北京女高师参观,学校让吴贻芳当翻译。她那一口准确流利的英文,让这位校长称赞不已。得知她愿意到美国留学的意愿后,便把她推荐给密歇根大学,同时享受全额奖学金。

吴贻芳的出色使自己得到了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

蔡康永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所以,我们要把握住人生的每一刻,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当有一天幸运来临时,你会有勇气坦然接受,因为它本来就是你的。

被冰心视为老师,她是如何从裹小脚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多付出多奉献,道路越走越宽

在金陵女子大学读书期间,吴贻芳除了认真学习外,还肩负着学生自治会会长的重任。

那时学生自治会和舍监矛盾重重,吴贻芳为了平息这场风波,默默地建立了学生自治会管理制度,悄无声息地化解了冲突。

不仅如此,她还建立了“姐妹班”制度,照顾新来的学生。

这些举措提升了学生的自律管理能力,而吴贻芳也得到了校方和同学们的认可和尊重。

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书期间,吴贻芳不仅用心授课,还关注师生关系,思考如何与学生相处更融洽。因此,她很受学生们的喜爱和欢迎。

后来,金女大校友徐亦蓁也来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授课。近距离的交往让她更加深刻感受到吴贻芳的大家风范,两个人也成了知心好友。

以上这些事也成为了徐亦蓁和导师黎富思,力挺她成为金女大第二任校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懂得付出和奉献的女性是当时金女大最需要的领导者。

被冰心视为老师,她是如何从裹小脚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在任职金女大第二任校长期间,吴贻芳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关心社会问题,她的理想便是用自己的才能造福社会。

尤其抗战期间,她带头捐款捐物,组织金女大师生,向各个社会公益组织征集救助品,送给前线的战士们。她四处演讲,公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在南京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期间,金女大师生把校舍用来救济难民。

吴贻芳的这些无私举动,提升了自己和整个金女大在国际社会中的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印象。

被冰心视为老师,她是如何从裹小脚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守住底线,任何情况下不能妥协

人在社会上行走,迫于形式和环境难免要做出一些妥协。但要记住,不管什么时候,自己的底线一定要守护好,那是你立足于世的根本。

在吴贻芳心中,有两样东西是需要拼命守护的,一是自己的学生,一是伟大的祖国。

被冰心视为老师,她是如何从裹小脚的女人,一路走到教育家之位的

1945年,随着日寇投降,艰苦的抗战生活结束了。原以为迎接中国人的是和平稳定的新生活,没想到国民党政府不顾大局,醉心内战,弄得民不聊生。

于是,学生们看不下去了。

1947年5月20日,南京的金女大、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多个高校学生和一批社会人士,在南京城发起了反内战的游行活动,但是他们却遭到宪兵的殴打和逮捕。这便是震惊全国的“五·二O”惨案。

1948年5月21日,南京的大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来纪念“五·二O”惨案一周年,这批学生当中就有金女大的学生,这次游行让她们上了黑名单。

当吴贻芳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赶到国民党教育部,找到负责人,义正言辞地表达了军警不能到校园随便抓人的立场。正是由于吴贻芳对学生的关心和保护,直到解放,国民党特务也没有到学校抓过一个人。

吴贻芳是个顾全大局有胸襟的女性,她万事应以国家利益为重,所以很少谈起自己在文革期间所受的苦。

文革时期,吴贻芳还在省政府上班。1966年8月,一大批红卫兵突然闯入吴贻芳家中,翻箱倒柜,把屋里值钱的东西抄走了。9月份,又来了一拨人,把73岁的吴贻芳赶出房间,让她到楼下放杂物的小屋住。

1969年10月,吴贻芳接到通知要到石头山茶场进行劳动改造。于是,76岁高龄的吴贻芳带着衣物住进了年久失修四处漏风的房子里,晚上常常冻得直发抖。

白天,吴贻芳要做体力劳动,收拾场地、到田里除草等,造反派甚至不顾她的高龄,让她干抬水、刷房子等重活,这一段劫难成了她的晚年之痛。后来,茶场劳动结束,她又回到了家中。

1972年,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常有友人来访。在她接待的外宾中,有作家也有记者,她从未谈起文革这段经历。她向这些访客介绍中国的建设成就,帮助这些外国来访者消除对中国的误解,自觉维护国家形象。

1976年,有个美籍华人来访,他想写一部中国当代杰出妇人传记,于是向吴贻芳问起了文革间的遭遇。不过,吴贻芳并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她认为人们应该把目光集中到祖国建设上来,不应该把个人痛苦散播到国外,伤害国家声誉,影响海外同胞团结。


冰心说:我没有当过吴贻芳先生的学生,但在我的心灵深处总是供奉着我敬佩的老师——吴贻芳先生。

董必武说:像她这样精干的人物,男子中也是少有的。

吴贻芳能成为人人敬仰的优秀女性,和上述原因必不可分,值得我们这代人反思和学习。

(完)

  1. 书籍《吴贻芳:最是那心底的一抹浪漫》,林杉,台海出版社
  2. 书籍《永远的吴贻芳—纪念吴贻芳先生诞生120周年》,周和平,江苏人民出版社
  3. 书籍《金陵女子大学》,孙海英,河北教育出版社
  4. 纪录片《大师》
  5. 纪录片《一代伟大的女性—吴贻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