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被人误解的背后,是值得尊敬的矛盾与信仰

Ninety-seven

作者|今夜

孔乙己大概是不幸的,这种不幸和每一个平凡人都差不多。

1918年冬天,鲁迅写下了一篇文章,叫《孔乙己》,在第二年春天4月的时候,发表在《新青年》上面。

我们小时候在书上读到这篇文章时,只觉得可笑,可笑的是孔乙己这样一个形象,只能沦为别人的笑柄,后来重读的时候才发现,孔乙己这一个形象,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或者是一个时代,也是一群人在时代压迫下人的无奈。

《孔乙己》:被人误解的背后,是值得尊敬的矛盾与信仰

孔乙己的身上有两个非常矛盾的地方,也是他人生最终归宿的根源。

“矛盾”的含义就是两个完全对立的状态不能融合,被迫交织在一起的存在,而在一个人的身上,所谓矛盾,就是自己不能左右周全,或者自己不甘于命运的摆布,而孔乙己就是矛盾的集中存在。

一:“阶层之下”的矛盾

上挤不进上流社会,下不愿意沦为平民,就好像是孔乙己,所以在文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中,有一个核心矛盾点,就是阶级对于个人甚至是对于时代的压迫。

做工的人,傍晚散了工之后,可以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而现在要涨到十文,但是他们需要在柜外站着,多花一文,可以买一碟盐竹笋或者茴香豆。

只有穿着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吃喝。

两个区域,代表着两个不同的人群,而其中便是阶级之间的区别,穿长衫的代表上流社会,而短衫的则代表着苦力,这是非常明显的两个人群,其中也表达了两个阶层之间的争执和各自独立。

而孔乙己,则是居于中间,没有能力跻身于上流社会,但是又不愿意沦为平民,在最后的一丝倔强中守着自己的尊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最可怕的人性现实,就是自己的努力换不来自己想要的结果,其中的因素大多是因为那些我们无法左右的原因,而孔乙己代表的就是这样的一群人。

在一个时代之中,成为了弃子,没有能力跨上上流阶层,又不甘于平庸,守着自己的理想和心中的那一份倔强去生活,其实守的也是自己的尊严。

《孔乙己》:被人误解的背后,是值得尊敬的矛盾与信仰

而正是因为孔乙己对于人生信仰的坚守,成为他身上值得尊敬的地方。

就是关于“书”。

关于书的事情,孔乙己是没有什么脸面的,因为要么是孔乙己读书没有取得功绩,要么是孔乙己“窃书”行为。

而且在孔乙己的世界里面,他并不是偷而是“窃”,孔乙己有着非常明确的原则,因为他觉得对于书是“窃”,不能算偷。

这也恰恰是孔乙己对于尊严的信仰,第一次,他给别人抄书的时候,抄了几天就会带着书一起失踪,第二次,则是偷何家的书,被吊着打,第三次,又偷丁举人家的书,被打断了腿。

在那样一个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的时代里面,孔乙己没有偷过任何东西,唯独是书,如果他真的是品德恶劣,他一定会偷一些钱财之类的物品,而他偷的唯独是书。

我想这也是孔乙己在那样一个不被理解不被重用,甚至被各种诋毁的时代里,对自己灵魂最好的坚守和尊重。

对于物质匮乏的他,书是他的精神寄托和幻想,也是支撑着他唯一的力量。

《孔乙己》:被人误解的背后,是值得尊敬的矛盾与信仰

二:屈辱和善良之间的矛盾

孔乙己不仅不被时代认同,更不被那里的人认同,因为总是沦为别人的笑柄,而孔乙己身上最值得尊敬的,就是他即便处在屈辱之中,也从来没有想过反击,依然坚守内心的善良,这也是孔乙己身上最矛盾的地方。

文章中出现两次这样一句话:店内外充满了快乐的空气。

快乐的空气因何而来呢,就是因为孔乙己,因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记得”,别人会轻易的拿孔乙己开玩笑,比如他们会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是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不管是对谁来说,这一句话都是极其讽刺而又屈辱的,何况是对于孔乙己这样一个文人。

而孔乙己的表现呢:只是张红的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如果是其他人,受到屈辱之后,大多都会冲动的和对方吵闹起来,即便没有正面冲突,至少会为自己辩解,而孔乙己只是说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的话。

在文章最后,孔乙己去偷丁举人家的书被打断腿之后,掌柜的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孔乙己听了这话,辩解着说:“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向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当别人把孔乙己当做笑柄,百般取笑时,孔乙己从来没有想过和对方提任何矛盾和争执,而是用自己无力的语言为自己维护尊严,这是他在屈辱和善良之间的矛盾重点。

《孔乙己》:被人误解的背后,是值得尊敬的矛盾与信仰

孔乙己的善良不仅仅是对于别人对于他的羞辱,也包括小孩子。

  • 首先,是教一个小孩写“茴”字,也就是“我”。

当孔乙己和我聊起茴香豆的“茴”字时,我有一些不耐烦,懒懒的答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字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吗?”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

在这里有一个细节非常有趣,就是孔乙己问“我”会不会写茴香豆的“茴”字时,是这样说的:“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在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重点,就是孔乙己心中的理想不灭,即便是看到一个小孩在店里打杂时,都会想到,如果长大了要做掌柜的,这体现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温柔,即便对于一个小孩子都是如此,而且也是一个人对于生活的追求和理想。

对于很多平凡人来说,他们愿意安守当下,他们活得好也是因为守住当下的平凡,而有孔乙己则是唯一一个坚守自己理想,因为

他穿着长衫还站着喝酒

  • 其二,孔乙己对于小孩的善良,则体现在“茴香豆”上面。

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这就是孔乙己身上可爱的地方,如果是其他人,大概粗鲁着声音,将小孩吼到一边,而孔乙己只是用手将碟子罩住,甚至还说一些“多乎哉,不多也”类的话,这也是一个被别人嘲笑的人内心的一丝温柔体现。

《孔乙己》:被人误解的背后,是值得尊敬的矛盾与信仰

在文章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也是文章的重点: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其实这一句话是文章的一个伏笔,也是重心,作者说大约孔乙己已的确死了,有两层意思。

第一:并不希望孔乙己死,因为这么一个可爱的,为理想而守护自己尊严的人,不应该就这么残忍的被生活抛弃。

第二:孔乙己死了,但是大多数的“孔乙己”仍然存在,就是我们身边这一些人,这样一些集合着矛盾和纠结,仍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

孔乙己的确离开了,但是这样一群人永远存在,因为生活的矛盾永远存在,除了时代赋予的挣扎之外,还有自己内心的坚守,生活中,总有人会坚守自己的信仰,坚守自己的善良,无论这个世界带给自己多少伤害,仍然愿意坚守那一份淳朴和良知,即便活得痛苦和挣扎,也不愿意放下。

而这,便是“孔乙己精神”。

-end-


今夜情感,为自己的灵魂找一个文学的归宿,用文字与您温暖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