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中的神来之笔"排出九文大钱":那是读书人最后一丝尊严

鲁迅先生说,他最喜欢自己的小说是《孔乙己》,就是写那个又可悲又可笑的读书人——孔乙己。小时候自己也如小说中的酒客一样,瞧不起贫穷又好吃懒做的孔乙己,现在再读,却真正体会到鲁迅先生对这个人物的用心良苦,他的一句“排出九文大钱”,简直是神来之笔,不仅丰富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也包含着先生对这个受尽迫害与嘲笑的读书人的一丝尊重。

《孔乙己》中的神来之笔

《孔乙己》原文节选: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有人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解读是,认为孔乙己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之下,仍然摆脱不了所谓封建读书人的“清高”,看不起与自己一样的贫穷老百姓——短衣帮(贫苦的体力劳动者),“排”出大钱以显示自己的阔气,因为自己是穿长衫的人,即使自己也是站着喝酒的,仍然有着读书人的优越性。

当然,这种解读可看作是孔乙己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一面,但我更认为,这不是孔乙己在显摆,而是他作为读书人最后的一丝尊严。

《孔乙己》中的神来之笔

首先,从小说安排的场景来说,孔乙己无法做到向众人炫耀。原文中写道: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

而孔乙己排出大钱的场景是: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由此可见,短衣帮是望向街道的,当时孔乙己是背对短衣帮的人向着柜里的。别人都看不到的地方“排”出大钱,又如何做到炫耀自己了?“排”出大钱无外乎就是为了方便点数,以防数目有误罢了。

其次,从孔乙己当时的经济状况来说,他穷困潦倒,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来一次咸亨酒店就是一次奢侈的享受。别人嘲笑他的原因,除了他无法进学之外,也就是他的贫穷了。他就如一个固执的疯子,贫穷的连短衣帮都不如,却仍然穿着自己破烂不堪的长衫,因为这是自己读书人的标志。他把钱一个一个地排好,恰好说明的是作为一个读书人做事情虽然迂腐,却又透着孩童般的认真。

最后,孔乙己作为一个读书人,深受的是封建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倡导的是“性善论”,强调个人“仁义礼智”的修养,认为一个人,只有先修身,才可以齐家、治国。所以,封建社会的读书人,特别是像孔乙己这样处于小学阶段的读书人,思想境地还是比较单一的。

只有当他来到酒馆,那群天真的小孩子才可肆无忌惮的挤进咸亨酒店来向孔乙己讨豆子吃,而孔乙己也是毫不吝啬地把豆子分给了孩子们吃。

这足见孔乙己本性善良的一面,一个有了恻隐之心的人,又何来说他瞧不起贫苦的短衣帮?

《孔乙己》中的神来之笔

鲁迅先生创作孔乙己,并不是为了去嘲笑那些像孔乙己一样的读书人,而是为了让我们能从孔乙己的身上,去反思自省,我们是否也如文中的那些看客一样,拿着别人的痛苦当笑料。同为读书人的鲁迅先生必是感同身受孔乙己的悲情,所以,他的“排出九文大钱”实则是对这个可怜读书人的尊重。

前两年,《悲伤h逆流成河》这部电影中就探讨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电影主人公易瑶选择自杀,就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去理解这个女孩子的痛苦,冷漠无情的嘲讽、麻木不仁的旁观都把女孩逼向了绝境。如果,当时也有一个“顾西森”像在她的性病时一样,站出来相信她,鼓励她,或许易瑶就不会选择那么决绝地离开。

《孔乙己》中的神来之笔

图片来源电影《悲伤逆流成河》

世间悲痛本已太多,何不与人为善,让伤痛减一分,让温暖多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