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去向之谜?终于找到答案了

“孔乙己”的名气之大,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只要上过学,就算不认真听讲,也或多或少知道他,鲁迅先生在文章末尾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孔乙己”去向之谜?终于找到答案了


大约,的确。这样的句式很有趣的,就像“我家门口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还是枣树。”一样的有趣。可是孔乙己最后去了哪里?笔者今天终于发现了答案。

“孔乙己”去向之谜?终于找到答案了


“孔乙己”大约的确没有死,他改名换姓隐藏了起来,这个答案的准确性,不在书里。对,的确不在书里,而在我们的生活里。如果你仔细去挖局,发现。就会找出马脚。然后恍然大悟,然后一拍脑袋,叫道“啊,孔乙己,原来是你!”

“孔乙己”去向之谜?终于找到答案了


当然在找出“孔乙己”之前,我们先了解下,“孔乙己”的特征。

首先,“孔乙己”是个读书人,或者说,孔乙己有文化。

第二,“孔乙己”不愿欠人钱财,或者说,孔乙己正直。

第三,“孔乙己”很骄傲,或者说,孔乙己有坚持。

最后,“孔乙己”很孤独,或者说,孔乙己与这世界格格不入。

“孔乙己”去向之谜?终于找到答案了


这世上大多数人和事都是有逻辑可寻的。了解完“孔乙己”这个人的特征,又知道他确实藏了起来,找起来就方便了。

笔者喜欢郭德纲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各行各业拼到最后,拼到顶尖,拼的都是文化,郭德纲老师文凭不高,却有文化。后来他成为了相声界的顶尖 。那么问题来了,各行各业中,那些没有成为顶尖,却又比较有文化的人,有人注意到了么?

“孔乙己”去向之谜?终于找到答案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骗了好多人。为何?因为我只能看见发光的金子,而那些没发光的金子,就被打成了废铁,混入泥潭。比如,那个得了诗词大会冠军的外卖小哥。

“孔乙己”去向之谜?终于找到答案了


你见过在工地搬砖,又在空闲时间里悠闲读书的人么?你见过小区保安,在保安室里拿着一本基础经济学么?你见过照片之外的人,在星巴克,在公交车上读一本《飘》么?以前见过吧,后来他们消失了,消失在人们异样的眼光中。

“孔乙己”去向之谜?终于找到答案了


因为他们忽然发现,他们的形象似乎在哪里见过,直到有一天有人提起了“孔乙己”。那些人才恍然大悟,对着镜子惊讶地叫道“啊,原来是你。”

“孔乙己”去向之谜?终于找到答案了


“孔乙己”惊讶地找到了自己,然后迅速隐藏了起来。他们再也不敢在人群中展示自己,他们使自己尽量演得更像身边的人,然后更他们一样,用异样的眼光,行为,死死地盯着另一个“孔乙己”。直到另一个“孔乙己”消失或者同化,然后如释重负。再去寻找下一个,借此隐藏自己。

“孔乙己”去向之谜?终于找到答案了


现在,“孔乙己”们隐藏的更深了,更难找到了,虽然他们还留下了一点点的痕迹,那是刻在骨子里的,骄傲,孤独与正直。

“孔乙己”去向之谜?终于找到答案了


“孔乙己”去向之谜,写到这,笔者觉得已经写出答案了。

“孔乙己”去向之谜?终于找到答案了


关于“孔乙己”那时年纪小,到如今已经记不起来为什么要去嘲笑“孔乙己”了。不知道是不是跟今天依然有人嘲笑他一样,可是回到鲁迅先生的书里来说,“孔乙己”真的是负面的讽刺人物么?梁上君子真的是“偷”么?窃书和偷盗如果不用书的物质价值去衡量,而是用知识价值去衡量,又算什么呢?

“孔乙己”去向之谜?终于找到答案了


当然,这世界上有些事,是没有统一答案的,至少人是复杂的,而人看待视物的角度又是不同的,如果说夏虫不可语冰,显得有些骄傲了。可是总有夏虫总说夏,真的是孤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