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红楼梦》中最让人感到孤独的句子或情节是什么?

韩贞禹


读红楼,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但有一点应该是英雄所见略同的,那就是红楼梦的悲剧性,它不仅写到了一个贵族由盛转衰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细致地刻画了红楼群芳短暂坎坷的命运。

单是金陵十二钗中的女孩,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令人同情的,她们的孤独和凄苦,也许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原文中关于她们的情节,几乎都充满了孤独和无奈,令人心生怜悯和同情。

元春是贾府四春之首,虽然贵为贵妃,但她却一点也不幸福,相反却感到孤独,她省亲一回,贾府上下热闹非凡,但她却对贾母和王夫人说:

“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由此可知,生活在深宫中的元春,精神上是孤独而压抑的,生活中是不自由的,她不能与家人团聚,更不能轻易吐露情感,为了维系家族繁荣,她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虽然在家人眼中,元春是姊妹中最有出息的一个,在外人眼中,贾府出了一个贵妃,是几辈子难得的福气,是祖宗积了大阴骘,但身在其中的元春,却不喜欢这种禁锢人心人性的深宫生活,她不想做什么贵妃,她只想做一个平凡的女孩,可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跟家人一起共享天伦,所以她哭着对父亲贾政说:

“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前后两段话,深刻地表达了元春在宫里生活的孤独和苦闷,她想要的是平凡之家粗茶淡饭的小幸福,而不是皇家大内锦衣玉食的大富贵,但为了维系家族繁荣,她不得不牺牲自己。

再说宝钗,很多人会觉得宝钗是个八面玲珑的女孩,品格端方,随分从时,应该是个对生活看得比较开,活得比较幸福的女孩,其实她也有孤独的一面。

薛姨妈一家三口首次出场,曹公对薛蟠、宝钗兄妹有一番介绍,关于宝钗有这么一段描写:

(宝钗)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这段话说的是宝钗的懂事和成熟,但我们知道,宝钗的年龄其实并不大,也不过十多岁,正是少女天真烂漫之时,但她却早早地成熟了,不再去碰自己喜欢的诗书,而是帮着母亲料理家事。

宝钗这么做,是因为她的父亲去世的早,哥哥又是个呆霸王,常常惹是生非,不能让母亲安心,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宝钗过早地成熟,这种成熟让她过早地放下了少女的天真,走进了成人世界。

读红楼我们也会发现,宝钗的为人处事,是受到了贾府上下之人交口称赞的,从贾母、王夫人到丫鬟婆子,甚至赵姨娘等人,都对宝钗赞赏有加,然而宝钗从根本上还是一个闺中少女,她也会时不时流露出少女的一面,扑蝶一回即是她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也就是说,宝钗虽然在思想上和行事上是成熟稳重的,但在情感和心理上她依然是个少女,也有精神需求,这种精神需求正是她情感孤独的一种反应,所以她会热情地去帮助姊妹们,她需要一种情感回应。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回,很多人怀疑宝钗的动机,其实在曹公眼中,这就是两个各有悲苦心酸的女孩儿,在某一天忽然放下了彼此所有的芥蒂和成见,真心相交了,黛玉有寄人篱下的苦楚,宝钗也有她自己的烦难。所以她对黛玉说:

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

宝钗这话绝非随口一说,其实她也是一个心理孤独,有苦但轻易不说的女孩,这正是宝钗的成熟之处,正因她越成熟,但亦发显出她的孤独来。

再说黛玉,黛玉的孤独,满布红楼一书,从她失去父母到寄居贾府,从她写葬花词到题帕三绝,从五美吟到中秋联诗,从菊花诗到柳絮词……她将情感全部寄托于宝玉身上,却又时时感春悲秋,伤怀身世,自叹哀怜,她的孤独是深入骨髓的。

宝琴等人进贾府时,有一段黛玉情感反应的描写,每次读都对颦儿心生怜悯。一个从小住在外祖母家的女孩,她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有多么孤独和清苦啊。

黛玉见了,先是欢喜,次后想起众人皆有亲眷,独自己孤单,无个亲眷,不免又去垂泪。宝玉深知其情,十分劝慰了一番方罢。

这是最可爱的颦儿,她见新来了好些年龄相仿的女孩儿,形容谈吐皆不凡,一眼见了便欢喜,想着大观园又热闹了几分,但一想到大家都有亲戚可以投靠,可以互相慰藉,而自己却孤独一人,再无父母兄弟可以依恃,自己又偷偷去抹泪。

每次想到黛玉起初见到新朋友非常开心欢喜,而后想到自己身世又默默垂泪的情景,都令人悲伤不已,也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一回,薛姨妈和宝钗先后去看黛玉,母女两个说笑间,宝钗就不由自主地钻到了母亲怀里,这一幕恰好被敏感的黛玉看到了眼里,这时候黛玉说了一句话,令人泪下。

黛玉听说,流泪叹道:“他偏在这里这样,分明是气我没娘的人,故意来刺我的眼。”

我们知道,黛玉六岁左右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在贾府过了几年,父亲又去世,她成了一个孤儿,又寄居在贾府,有多孤独和敏感可想而知,偏偏这时候宝钗跟伏到了薛姨妈怀里,且薛姨妈用手摸弄着宝钗,这让黛玉如何不心生悲戚?

一个失去了父母疼爱的女孩儿,又是住在亲戚家,倘若没有宝玉这样可以让黛玉情感尚有寄托的知己存在,黛玉的闺中生活有多孤独寂寞可想而知了。

再说湘云,失去了父母的不止黛玉,还有湘云,而且湘云尚在襁褓中时,父母就是去世了,判词说她“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湘云给人的印象是那种大大咧咧,有说有笑,从来不会烦恼更不会难过的女孩子,“幸生来英雄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这是个生活特别阳光特别乐观的女孩。

但我们知道,湘云的孤独和凄苦,都被她隐藏在开朗乐观的表象之下,她二进贾府时,曾对袭人感叹自己的身世,说着说着“眼圈儿就红了。”可见她平时生活有多不易。

后来袭人要湘云帮宝玉做鞋,宝钗知道后,就跟袭人说了湘云在叔叔婶婶家真实的生活状态,由此可知湘云也是个很孤独的女孩。宝钗对袭人说:

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我看着他,也不觉的伤起心来。

由此可知,没了父母的湘云,在叔叔婶婶家的生活,一点不自由不说,虽为千金小姐,每天却要做很多活计,甚至做到三更天,很是辛苦,而被接到贾府过几天,则是她最快乐的时光,也是她最期盼的一件事。

所以湘云每次从贾府离开时,都是依依不舍的,不仅在这里她可以暂时不用那么辛苦,过几天轻松舒适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她可以跟姊妹们生活在一起,琴棋书画诗酒花,过真正属于千金小姐的生活,也不再孤独和清苦。

湘云第二次回去的时候,原文说“那史湘云只是眼泪汪汪的,见有他家人在跟前,又不敢十分委曲。”由此可见,湘云虽然心里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回到那个世界中去,就像做了一场公主梦的灰灰姑娘一样,梦醒了,她不得不脱下水晶鞋,换上荆钗布裙,继续做活。

后来她把宝玉拉到跟前,偷偷地交代宝玉“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着打发人接我去。”由此可知,平时大大咧咧的云姑娘,其实也是个生活孤独无助,命运凄苦无奈的女孩儿。

以上略举几例,可以看出红楼梦里的这些女孩,都有各自无法排解的孤独和早已注定的命运,不仅元春、钗黛湘等人,迎探惜三春、妙玉等人也有她们各自的无奈和孤独,可以说,每个入了薄命司的女孩,最终的命运都是令人叹息和同情的。


少读红楼



《红楼梦》中让读者感到最孤独的句子或情节,要数《葬花吟》中的诗句。

《葬花吟》是《红楼梦》这部小说里的最优秀的诗篇。是韵文中的杰作,是林黛玉看到了自己周围环境的压力、"金玉良缘″的與论及自身所因袭的封建意识,把自己时时陷入矛盾和苦恼之中。

这种被压抑的忧伤情愫,使她迎风洒泪,伤春泣红,唱出了哀怨千古的《葬花吟》。


在诗中,这个失去双亲的孤儿,以花比喻自己美貌多情的青春,含泪写出了这首千古爱情绝唱《葬花诗》。

现将诗中最孤独的句子,整理几句,读者可以一边欣赏一边感受林黛玉心中的情节是处于什么状态。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写出了人不如花的孤独和凄凉。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写出了身处逆境的痛苦和悲哀。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写出了对自由和光明的追求。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两句几乎是写出了中国旧社会女性的共同的哀切悲愤之情。

在这首《葬花吟》诗中,林黛玉以花喻己,吐露了一个贵族少女的悲哀的心声,也为她"孤高自许″的性格作了自我写照。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正是她一生的最好概括。

作者:一片红与红楼梦,欢迎关注我,专业为你解读、写作《红楼梦》中的人与事。


一片红与红楼梦


1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3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4 宝玉茫然问道:“借问此是何处?” 那人道:“此阴司泉路。你寿未终,何故至此?” 宝玉道:“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 那人道:“故人是谁?” 宝玉道:“姑苏林黛玉。”

5 紫鹃忙了, 连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了。紫鹃见了,忙悄悄的说道:“三姑娘, 瞧瞧林姑娘罢。"说着,泪如雨下。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6 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7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千言丸语


我能想起来的感到孤独的句子有:

一,形容李纨生活的句子: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

二,林黛玉葬花词中的句子: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三,形容林黛玉心有所思却又无法说出的句子: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外面却不肯露出。



我能想起来的感到孤独的情节有三处:

一,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给王熙凤时,

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

如果不细思,也许感觉不出孤独来,但是联系前后文,你会感到李纨无边的寂寞。因为在此同时,探春和迎春在下棋,惜春在与智能玩耍,宝玉与黛玉在说笑,王熙凤和贾琏在做夫妻运动,只有孀妇李纨在睡觉,她真的困了吗,No,她只是无所事事,无心,无聊罢了。



二,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去访贾宝玉,却让晴雯给了一个闭门羹,并假说是宝玉的意思。林黛玉误以为贾宝玉误会了自己,正在悲泣时又看见宝玉送宝钗出来,回去后,丫鬟们也没人理她,她独自

倚着床栏杆,两手抱膝,眼睛含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只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黛玉父母双方,寄人篱下,唯一一个知己还将自己拒之门外,而与他人谈笑,而身边的丫环也不理解自己,自己的一腔心事也无人诉说。



第三处,也是让我感到最悲最痛最孤独的一处,就是第78回,小丫头说晴雯死前的一句话:

回来说晴雯姐姐直着脖子叫了一夜(娘),今日早起就闭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也出不得一声儿,只有倒气的份了。

人之将死,一向任性傲娇的姑娘却喊了一夜娘,却无人理睬,何等凄凉,孤独。


萍风竹雨123


为什么都盯着黛玉看呢?那《葬花吟》再凄切,也能让人哭出来。黛玉哭,宝玉还来陪着哭。虽然伤感,但也不至于寂寞。而有段经历,竟也让宝玉明白了寂寞是什么。

而这个人,她找不到朋友,也没人关心她。自己做的事情,也没人分享,因为成长,她一不小心太疯狂。要不是宝玉路过,偶然撞见,这段往事化成了灰,也没人知道。

那个令宝玉痛彻心扉的女子,名叫龄官。

红楼梦第三十回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龄官在蔷薇花底下划“蔷”字,划完一个又一个,已经划了几千个了,连雨打在脸上都感觉不到。

曹雪芹借宝玉的口吻写道:“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才这个形景。外面即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煎熬。”

后来,宝玉偶遇龄官,想跟她套近乎,结果吃了闭门羹。正纳闷,碰巧贾蔷来秀恩爱。龄官说了些冷冰冰的话,但就是让人恨不起来,八面玲珑的贾蔷,像个犯下过错的小孩子,只得傻呆呆的站着,不知道怎么办。宝玉看在眼里,这才明白了“蔷”字的杀伤力,比黛玉的“不知将来葬我者为谁”还孤独,自己站不住,痴痴地走了。回到屋里,马上跟袭人唉声叹气,并悟出人生情缘,各有定分的道理。

这种难过,却不知道掉眼泪的滋味,龄官最懂。


青草无为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凹晶馆史湘云和林黛玉连诗

悲凉之情跃然纸上,连林黛玉自己都沉侵到意境之中,也许随口而出的正是心底无线情思的表露。同时这句诗也预示了林黛玉杯具的结局。诗联到此处,被妙玉截断了。妙玉也觉得诗句关乎人的气数,诗句已显颓败凄楚之象,不能再这么联下去,于是她接了两句转呈之句,试图从悲凉中摆脱出来。但改的了诗,却改变不了命运,最终史湘云、林黛玉和妙玉的结局比诗句更悲凉,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山野论史


就是薛宝钗和李纨邢夫人的亲戚史湘云也在贾府,湘云和所有人打招呼,问好,唯独不理林妹妹,当时真的好心疼她,真是的,不是说湘云情商高,英豪扩大宽宏量吗?何以见得?就算是和林妹妹有不和的地方,也不至于那样吧?


美韶涵是铁娘子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被迪路兽给吃掉啦


千里搭长棚,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让人倍感孤独,再热闹、再见繁华,再轰轰烈烈。曲终人散时,让人顿生凄凉之意。


笑傲江湖也


《红楼梦》中最让人感到孤独的句子我觉得应该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人来到世上终免不了离亲人而去,之后又有多少人还会记得这个人曾经存在过?只有一捧灰尘孤零零地落下。再来说让人感到孤独的情节,我想应该是探春远嫁。“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相隔几千里,至亲从此只在梦中,人生地不熟的外乡,语言不通,水土不服,风俗习惯各异,想想真的揪心,哪是孤独可以形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