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紅樓夢》中最讓人感到孤獨的句子或情節是什麼?

韓貞禹


讀紅樓,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但有一點應該是英雄所見略同的,那就是紅樓夢的悲劇性,它不僅寫到了一個貴族由盛轉衰的全過程,更重要的是細緻地刻畫了紅樓群芳短暫坎坷的命運。

單是金陵十二釵中的女孩,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令人同情的,她們的孤獨和悽苦,也許只有她們自己知道,原文中關於她們的情節,幾乎都充滿了孤獨和無奈,令人心生憐憫和同情。

元春是賈府四春之首,雖然貴為貴妃,但她卻一點也不幸福,相反卻感到孤獨,她省親一回,賈府上下熱鬧非凡,但她卻對賈母和王夫人說:

“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

由此可知,生活在深宮中的元春,精神上是孤獨而壓抑的,生活中是不自由的,她不能與家人團聚,更不能輕易吐露情感,為了維繫家族繁榮,她犧牲了自己的幸福。

雖然在家人眼中,元春是姊妹中最有出息的一個,在外人眼中,賈府出了一個貴妃,是幾輩子難得的福氣,是祖宗積了大陰騭,但身在其中的元春,卻不喜歡這種禁錮人心人性的深宮生活,她不想做什麼貴妃,她只想做一個平凡的女孩,可以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可以跟家人一起共享天倫,所以她哭著對父親賈政說:

“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

前後兩段話,深刻地表達了元春在宮裡生活的孤獨和苦悶,她想要的是平凡之家粗茶淡飯的小幸福,而不是皇家大內錦衣玉食的大富貴,但為了維繫家族繁榮,她不得不犧牲自己。

再說寶釵,很多人會覺得寶釵是個八面玲瓏的女孩,品格端方,隨分從時,應該是個對生活看得比較開,活得比較幸福的女孩,其實她也有孤獨的一面。

薛姨媽一家三口首次出場,曹公對薛蟠、寶釵兄妹有一番介紹,關於寶釵有這麼一段描寫:

(寶釵)自父親死後,見哥哥不能依貼母懷,他便不以書字為事,只留心針黹家計等事,好為母親分憂解勞。

這段話說的是寶釵的懂事和成熟,但我們知道,寶釵的年齡其實並不大,也不過十多歲,正是少女天真爛漫之時,但她卻早早地成熟了,不再去碰自己喜歡的詩書,而是幫著母親料理家事。

寶釵這麼做,是因為她的父親去世的早,哥哥又是個呆霸王,常常惹是生非,不能讓母親安心,這樣的家庭環境讓寶釵過早地成熟,這種成熟讓她過早地放下了少女的天真,走進了成人世界。

讀紅樓我們也會發現,寶釵的為人處事,是受到了賈府上下之人交口稱讚的,從賈母、王夫人到丫鬟婆子,甚至趙姨娘等人,都對寶釵讚賞有加,然而寶釵從根本上還是一個閨中少女,她也會時不時流露出少女的一面,撲蝶一回即是她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也就是說,寶釵雖然在思想上和行事上是成熟穩重的,但在情感和心理上她依然是個少女,也有精神需求,這種精神需求正是她情感孤獨的一種反應,所以她會熱情地去幫助姊妹們,她需要一種情感回應。

“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一回,很多人懷疑寶釵的動機,其實在曹公眼中,這就是兩個各有悲苦心酸的女孩兒,在某一天忽然放下了彼此所有的芥蒂和成見,真心相交了,黛玉有寄人籬下的苦楚,寶釵也有她自己的煩難。所以她對黛玉說:

你有什麼委屈煩難,只管告訴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雖有個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個母親比你略強些。咱們也算同病相憐。

寶釵這話絕非隨口一說,其實她也是一個心理孤獨,有苦但輕易不說的女孩,這正是寶釵的成熟之處,正因她越成熟,但亦發顯出她的孤獨來。

再說黛玉,黛玉的孤獨,滿布紅樓一書,從她失去父母到寄居賈府,從她寫葬花詞到題帕三絕,從五美吟到中秋聯詩,從菊花詩到柳絮詞……她將情感全部寄託於寶玉身上,卻又時時感春悲秋,傷懷身世,自嘆哀憐,她的孤獨是深入骨髓的。

寶琴等人進賈府時,有一段黛玉情感反應的描寫,每次讀都對顰兒心生憐憫。一個從小住在外祖母家的女孩,她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有多麼孤獨和清苦啊。

黛玉見了,先是歡喜,次後想起眾人皆有親眷,獨自己孤單,無個親眷,不免又去垂淚。寶玉深知其情,十分勸慰了一番方罷。

這是最可愛的顰兒,她見新來了好些年齡相仿的女孩兒,形容談吐皆不凡,一眼見了便歡喜,想著大觀園又熱鬧了幾分,但一想到大家都有親戚可以投靠,可以互相慰藉,而自己卻孤獨一人,再無父母兄弟可以依恃,自己又偷偷去抹淚。

每次想到黛玉起初見到新朋友非常開心歡喜,而後想到自己身世又默默垂淚的情景,都令人悲傷不已,也許生活中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

“慈姨媽愛語慰痴顰”一回,薛姨媽和寶釵先後去看黛玉,母女兩個說笑間,寶釵就不由自主地鑽到了母親懷裡,這一幕恰好被敏感的黛玉看到了眼裡,這時候黛玉說了一句話,令人淚下。

黛玉聽說,流淚嘆道:“他偏在這裡這樣,分明是氣我沒孃的人,故意來刺我的眼。”

我們知道,黛玉六歲左右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在賈府過了幾年,父親又去世,她成了一個孤兒,又寄居在賈府,有多孤獨和敏感可想而知,偏偏這時候寶釵跟伏到了薛姨媽懷裡,且薛姨媽用手摸弄著寶釵,這讓黛玉如何不心生悲慼?

一個失去了父母疼愛的女孩兒,又是住在親戚家,倘若沒有寶玉這樣可以讓黛玉情感尚有寄託的知己存在,黛玉的閨中生活有多孤獨寂寞可想而知了。

再說湘雲,失去了父母的不止黛玉,還有湘雲,而且湘雲尚在襁褓中時,父母就是去世了,判詞說她“襁褓中,父母嘆雙亡。”

湘雲給人的印象是那種大大咧咧,有說有笑,從來不會煩惱更不會難過的女孩子,“幸生來英雄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這是個生活特別陽光特別樂觀的女孩。

但我們知道,湘雲的孤獨和悽苦,都被她隱藏在開朗樂觀的表象之下,她二進賈府時,曾對襲人感嘆自己的身世,說著說著“眼圈兒就紅了。”可見她平時生活有多不易。

後來襲人要湘雲幫寶玉做鞋,寶釵知道後,就跟襲人說了湘雲在叔叔嬸嬸家真實的生活狀態,由此可知湘雲也是個很孤獨的女孩。寶釵對襲人說:

他和我說話兒,見沒人在跟前,他就說家裡累的很。我再問他兩句家常過日子的話,他就連眼圈兒都紅了,口裡含含糊糊待說不說的。想其形景來,自然從小兒沒爹孃的苦。我看著他,也不覺的傷起心來。

由此可知,沒了父母的湘雲,在叔叔嬸嬸家的生活,一點不自由不說,雖為千金小姐,每天卻要做很多活計,甚至做到三更天,很是辛苦,而被接到賈府過幾天,則是她最快樂的時光,也是她最期盼的一件事。

所以湘雲每次從賈府離開時,都是依依不捨的,不僅在這裡她可以暫時不用那麼辛苦,過幾天輕鬆舒適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她可以跟姊妹們生活在一起,琴棋書畫詩酒花,過真正屬於千金小姐的生活,也不再孤獨和清苦。

湘雲第二次回去的時候,原文說“那史湘雲只是眼淚汪汪的,見有他家人在跟前,又不敢十分委曲。”由此可見,湘雲雖然心裡不情願,但又不得不回到那個世界中去,就像做了一場公主夢的灰灰姑娘一樣,夢醒了,她不得不脫下水晶鞋,換上荊釵布裙,繼續做活。

後來她把寶玉拉到跟前,偷偷地交代寶玉“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來,你時常提著打發人接我去。”由此可知,平時大大咧咧的雲姑娘,其實也是個生活孤獨無助,命運悽苦無奈的女孩兒。

以上略舉幾例,可以看出紅樓夢裡的這些女孩,都有各自無法排解的孤獨和早已註定的命運,不僅元春、釵黛湘等人,迎探惜三春、妙玉等人也有她們各自的無奈和孤獨,可以說,每個入了薄命司的女孩,最終的命運都是令人嘆息和同情的。


少讀紅樓



《紅樓夢》中讓讀者感到最孤獨的句子或情節,要數《葬花吟》中的詩句。

《葬花吟》是《紅樓夢》這部小說裡的最優秀的詩篇。是韻文中的傑作,是林黛玉看到了自己周圍環境的壓力、"金玉良緣″的與論及自身所因襲的封建意識,把自己時時陷入矛盾和苦惱之中。

這種被壓抑的憂傷情愫,使她迎風灑淚,傷春泣紅,唱出了哀怨千古的《葬花吟》。


在詩中,這個失去雙親的孤兒,以花比喻自己美貌多情的青春,含淚寫出了這首千古愛情絕唱《葬花詩》。

現將詩中最孤獨的句子,整理幾句,讀者可以一邊欣賞一邊感受林黛玉心中的情節是處於什麼狀態。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寫出了人不如花的孤獨和淒涼。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寫出了身處逆境的痛苦和悲哀。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寫出了對自由和光明的追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兩句幾乎是寫出了中國舊社會女性的共同的哀切悲憤之情。

在這首《葬花吟》詩中,林黛玉以花喻己,吐露了一個貴族少女的悲哀的心聲,也為她"孤高自許″的性格作了自我寫照。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正是她一生的最好概括。

作者:一片紅與紅樓夢,歡迎關注我,專業為你解讀、寫作《紅樓夢》中的人與事。


一片紅與紅樓夢


1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2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3 願依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杯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喪?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4 寶玉茫然問道:“借問此是何處?” 那人道:“此陰司泉路。你壽未終,何故至此?” 寶玉道:“適聞有一故人已死,遂尋訪至此,不覺迷途。” 那人道:“故人是誰?” 寶玉道:“姑蘇林黛玉。”

5 紫鵑忙了, 連忙叫人請李紈,可巧探春來了。紫鵑見了,忙悄悄的說道:“三姑娘, 瞧瞧林姑娘罷。"說著,淚如雨下。探春過來,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經涼了,連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鵑正哭著叫人端水來給黛玉擦洗,李紈趕忙進來了。三個人才見了,不及說話。剛擦著,猛聽黛玉直聲叫道:“寶玉,寶玉,你好......”說到"好"字,便渾身冷汗,不作聲了。紫鵑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漸漸的冷了。探春李紈叫人亂著攏頭穿衣,只見黛玉兩眼一翻,嗚呼,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

6 三春過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

7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千言丸語


我能想起來的感到孤獨的句子有:

一,形容李紈生活的句子: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

二,林黛玉葬花詞中的句子: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三,形容林黛玉心有所思卻又無法說出的句子:心中雖有無限的狐疑,外面卻不肯露出。



我能想起來的感到孤獨的情節有三處:

一,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宮花給王熙鳳時,

穿夾道從李紈後窗下過,隔著玻璃窗戶,見李紈在炕上歪著睡覺呢。

如果不細思,也許感覺不出孤獨來,但是聯繫前後文,你會感到李紈無邊的寂寞。因為在此同時,探春和迎春在下棋,惜春在與智能玩耍,寶玉與黛玉在說笑,王熙鳳和賈璉在做夫妻運動,只有孀婦李紈在睡覺,她真的困了嗎,No,她只是無所事事,無心,無聊罷了。



二,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去訪賈寶玉,卻讓晴雯給了一個閉門羹,並假說是寶玉的意思。林黛玉誤以為賈寶玉誤會了自己,正在悲泣時又看見寶玉送寶釵出來,回去後,丫鬟們也沒人理她,她獨自

倚著床欄杆,兩手抱膝,眼睛含淚,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只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黛玉父母雙方,寄人籬下,唯一一個知己還將自己拒之門外,而與他人談笑,而身邊的丫環也不理解自己,自己的一腔心事也無人訴說。



第三處,也是讓我感到最悲最痛最孤獨的一處,就是第78回,小丫頭說晴雯死前的一句話:

回來說晴雯姐姐直著脖子叫了一夜(娘),今日早起就閉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也出不得一聲兒,只有倒氣的份了。

人之將死,一向任性傲嬌的姑娘卻喊了一夜娘,卻無人理睬,何等淒涼,孤獨。


萍風竹雨123


為什麼都盯著黛玉看呢?那《葬花吟》再悽切,也能讓人哭出來。黛玉哭,寶玉還來陪著哭。雖然傷感,但也不至於寂寞。而有段經歷,竟也讓寶玉明白了寂寞是什麼。

而這個人,她找不到朋友,也沒人關心她。自己做的事情,也沒人分享,因為成長,她一不小心太瘋狂。要不是寶玉路過,偶然撞見,這段往事化成了灰,也沒人知道。

那個令寶玉痛徹心扉的女子,名叫齡官。

紅樓夢第三十回 齡官劃薔痴及局外 齡官在薔薇花底下劃“薔”字,劃完一個又一個,已經劃了幾千個了,連雨打在臉上都感覺不到。

曹雪芹借寶玉的口吻寫道:“這女孩子一定有什麼話說不出來的大心事,才這個形景。外面即是這個形景,心裡不知怎麼煎熬。”

後來,寶玉偶遇齡官,想跟她套近乎,結果吃了閉門羹。正納悶,碰巧賈薔來秀恩愛。齡官說了些冷冰冰的話,但就是讓人恨不起來,八面玲瓏的賈薔,像個犯下過錯的小孩子,只得傻呆呆的站著,不知道怎麼辦。寶玉看在眼裡,這才明白了“薔”字的殺傷力,比黛玉的“不知將來葬我者為誰”還孤獨,自己站不住,痴痴地走了。回到屋裡,馬上跟襲人唉聲嘆氣,並悟出人生情緣,各有定分的道理。

這種難過,卻不知道掉眼淚的滋味,齡官最懂。


青草無為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凹晶館史湘雲和林黛玉連詩

悲涼之情躍然紙上,連林黛玉自己都沉侵到意境之中,也許隨口而出的正是心底無線情思的表露。同時這句詩也預示了林黛玉杯具的結局。詩聯到此處,被妙玉截斷了。妙玉也覺得詩句關乎人的氣數,詩句已顯頹敗悽楚之象,不能再這麼聯下去,於是她接了兩句轉呈之句,試圖從悲涼中擺脫出來。但改的了詩,卻改變不了命運,最終史湘雲、林黛玉和妙玉的結局比詩句更悲涼,

凸碧堂品笛感悽清 凹晶館聯詩悲寂寞


山野論史


就是薛寶釵和李紈邢夫人的親戚史湘雲也在賈府,湘雲和所有人打招呼,問好,唯獨不理林妹妹,當時真的好心疼她,真是的,不是說湘雲情商高,英豪擴大寬宏量嗎?何以見得?就算是和林妹妹有不和的地方,也不至於那樣吧?


美韶涵是鐵娘子


儂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

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

花落人亡兩不知



被迪路獸給吃掉啦


千里搭長棚,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讓人倍感孤獨,再熱鬧、再見繁華,再轟轟烈烈。曲終人散時,讓人頓生淒涼之意。


笑傲江湖也


《紅樓夢》中最讓人感到孤獨的句子我覺得應該是“天盡頭,何處有香丘。”人來到世上終免不了離親人而去,之後又有多少人還會記得這個人曾經存在過?只有一捧灰塵孤零零地落下。再來說讓人感到孤獨的情節,我想應該是探春遠嫁。“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相隔幾千裡,至親從此只在夢中,人生地不熟的外鄉,語言不通,水土不服,風俗習慣各異,想想真的揪心,哪是孤獨可以形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