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孔乙己》:生而为人,请你善良

前言: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每当提起孔乙己,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他最后出现的这个画面,凄惨,可悲。

《孔乙己》是鲁迅于191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收于《呐喊》。

全文从鲁镇的酒店展开,通过一个站柜台的十二岁伙计的视角,描写社会各界人士对孔乙己的凉薄。

今天,我从《孔乙己》中的小伙计的变化展开对该文的个人见解。

孩子的改变,是社会与环境造成的

在众人观念中,孩子是童真的象征,也是最不会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人,但同样,孩子是最容易被环境和社会塑造的,比如文中12岁的叙述者。起初他因为“样子太傻”,不懂得谄媚逢迎,伺候不了有钱人,被安排温温酒,可温酒时又不懂得怎么避开众人的目光在酒中掺水,被掌柜的安排站台。

这时候的他只是一个很单纯的孩子,不懂得那么多的人情世故,可渐渐地看着众人都可以大肆取笑孔乙己,他也开始看不起孔乙己,比如当孔乙己问他有没有读书,知不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他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在这儿,他已经变得世故,以貌取人,这是当时社会教给他的生存法则,一味地坚持做自己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就像孔乙己:始终不肯放下读书人的尊严,不愿意脱下又脏又破,象征着读书人身份的长衫,不愿意加入到短衣帮中靠力气挣钱,这些都是因为他的固执己见。而这些并没有给他带来金钱,地位,带来的只是众人无休止的取笑。

这样愚笨的人,注定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小伙计站在柜台前,通过众人之相,早已明白了这个道理。

后来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了腿,坐在蒲包上,用手走路来喝酒,“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并没有递到孔乙己的手里,哪怕他已经可怜到了这个地步。

一个人尽可以麻木,冷漠,但如果这是一个孩子所做,便会让人觉得心寒。

反过来说,一个孩子尚且如此,何况大人呢。

豆瓣9.5《孔乙己》:生而为人,请你善良


给予别人的善良,总有一天会回馈到你身上

孔乙己是悲剧人物,文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凄凉:社会各界对他的不容,自身的郁郁不得志。

一个人得意之时,一定有很多追随者,但失意之时,有几个人会陪在你身边呢?孔乙己是一介书生,他有没有结过婚,有没有孩子无从得知,他是以年约五六十岁的老人身份出现的,他最得意的无非是当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吗时的那种不屑置辩的神气,无非是当得知“我”也读过书时的那种惺惺相惜的惊喜。

可是,上至权贵,下至平民,谁会在乎他的那点满口之乎者也、茴字有四种写法的腐旧学问,在他们看来,一个连饭也吃不起的人也配卖弄学问么?务实永远是贫困人们永恒的主题。

可是孔乙己是一介书生,有着书生都有的清高气息,他可能满腹经纶,却无法通过考试求得一官半职,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一个读书人失落的了,这么些年他遭遇的打击可想而知,年年希望离去,失望而归。

而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你的失意在别人看来只是你无能的体现。所以他们并不认为提及这些揭人伤疤的伤痛是一种伤口上撒盐的残忍,反而靠这些取乐。

现实中这样的人并不少,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对于别人遭遇的不幸,非但不同情,反而大肆渲染,各种质疑,可谓悲凉至极。

豆瓣9.5《孔乙己》:生而为人,请你善良


总结:

孔乙己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但他不仅仅指读书人,他可以指任何不得志之人,虽然他们有自生性格方面的缺点,但社会更应该给予他们包容与体谅,没有谁,一生一帆风顺,但愿你的善良能在你需要的时候带给你回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