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廠出來做創業,深淵在左,天堂在右

這幾年社會主流有一個聲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每個人都幻想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意無反顧地辭去體制內或體制外的工作。

溫州商人有一句傳世的名言,寧願做睡地板的老闆,也不做拿鐵飯碗的打工者。這句話不知激勵了多少人蠢蠢欲動的心。

摩拜單車創始人,80後新銳女性胡瑋煒,4月3日美團收購摩拜的消息如流星般的速度照亮了整個中國大地,胡瑋煒一舉成為新進億萬富豪。三年前還是經濟領域的記者,轉眼間就遠遠的超過大部分同齡人。

創業這麼高大上的詞好像是專門為精英們所準備的,我們普通人應該參與嗎?

不會啦,新聞上說的某某創業破產,鬧得妻離子散,在現實中比比皆是。真的,意大利學者帕雷託認為任何一組數據裡最重要的一部分只佔20%,其於的80%儘管是多數的,但卻是次要的,因此叫二八定律。這放在創業者身上在合適不過了。

現在誰沒在外面闖過,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聊天。有些人一想到創業就想著賺大錢,這是不切實際的,很危險,因此網上出現了很多閃電賺錢致富的點子,一口吃成胖子的都是嫌命長的。

我有一個朋友,大學畢業回家開了家奶茶店,開了半年,虧了5萬,後來開了一家燒烤攤,天天熬夜到二三點,有時候還會到天亮,腰痠背痛,休息不足那是常有的事。賺了錢買了部車,在鄉下建了房子,被人眼紅,一條街上的燒烤店漸漸多了起來,增加到十幾家,人流全被分散了,還打價格戰。心累,轉行,開了餐飲店,又虧了三萬。我問他,你一個名牌大學生,有才華又年輕,這麼拼幹什麼,進個世界級公司對你來說也不是難事。

從工廠出來做創業,深淵在左,天堂在右

他開玩笑的說,“這不是跟你學的,看你混的那麼好,我知道以我的學識在公司裡小日子也能過的不錯,還不用這麼累,但我特別想知道自己能力的極限在那裡。我還年輕而且又沒有結婚,輸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在外面的成長速度遠遠不是在公司裡能比的”

很多人離開安逸的生活,走上了這段不知去向何方的創業路,要麼有好心態,要麼個別能力比較突出,要麼放手一搏,所以他們不後悔,能一往直前。

我出生在農村,朋友們大多出來打工,他們追尋著長輩們的腳印,結婚生子到一定年齡就回去務農。

從工廠出來做創業,深淵在左,天堂在右

當然我不是說這有什麼不好,人生短短几十年,安逸是一種幸福。面對未知的選擇,人性向來恐懼。我們永遠無法篤定衡量幸福的標準是財富還是什麼。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後來那些受傷的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