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花”作家黃蘭蘭情繫龍窖山茶

“警花”作家黃蘭蘭情繫龍窖山茶

由蜿蜒曲折的龍窖山山道盤旋而上,在海拔1000多米的龍窖山村大坦組,幾位大山的村民正在野竹叢生的山坡上採摘茶葉。人群中有一位村姑模樣一的中年婦女嗅著茶香的芬芳,英氣銳人的臉龐上洋溢著愜意的微笑。她就是岳陽市公安隊伍中揚名文壇的警營女作家黃蘭蘭。這位著有《橄欖花》、《同鑄利劍》、《大緝捕》、《蕭勁光大將(與人合作)、《警中警》等5部電視劇和大量寫實文學作品的一級警督是怎樣與龍窖山結緣的呢,說來話長。

“警花”作家黄兰兰情系龙窖山茶

幾年前,岳陽市公安局主管宣傳的政治處幹警兼任岳陽市文聯副主席的黃蘭蘭來到臨湘大山龍窖山體驗生活。在這裡,她結識了淳樸的山民,也瞭解到山區農民盼望通過雙手勞動致富的心情。從荊棘叢生的山坡上,黃蘭蘭發現一叢叢野生的茶樹枝葉紛披,無人打理,山民們偶而採些做點洗水茶自用。能不能讓龍窖山的茶走出山外讓世人品飲,同時也能給山民們在家門口創造效益,黃蘭蘭一連詢問了岳陽、臨湘的好幾位茶葉專家。其中研究臨湘茶葉歷史和茶具的專家廖小林告訴她,龍窖山一帶的茶自古有名,明代弘治《嶽州府志》就有(貢)茶芽,一十六斤。明隆慶《嶽州府志》更具體記載:“茶,龍窖山出,味厚於巴陵”。

“警花”作家黄兰兰情系龙窖山茶

掌握龍窖山茶豐厚的歷史底蘊後,黃蘭蘭這位深入生活尋找創作源泉的“警營作家決定暫時放下務虛”(修改劇本)而求“務實”,她的想法正是龍窖山村黨支部書記潘豔芳和村民們的期昐。市公安局領導對黃蘭蘭心繫山區扶貧的一片赤忱也給予了肯定。在社會各界和家人的支持下,黃蘭蘭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幾乎把節假日丶雙休日所有的業餘時間花在幫助龍窖山村重整貢茶雄風的事業上。為了塑造龍窖山茶品牌,黃蘭蘭專程跑北京成功註冊了《歲貢十六斤》黃芽。村裡騰出了原小學校舍作為茶葉生產加工車間,在保留髮掘野生茶的基礎上還開發了新的茶葉實驗基地。

要當先生,先要當好學生。黃蘭蘭專門來到岳陽市北港河畔的黃金磚茶廠,拜精通北港毛尖黃芽製作工藝的徐緒舉為師,從揉茶、炒茶、烘茶到分選、包裝,每道工序一個不拉地學。開始手燙起了血泡,也堅持不下火線。為了讓黃蘭蘭學到真藝,徐師傅根本不把她當著堂堂一名市公安局副處級的女警官,時而吩咐做這,時而吩咐做那,動作慢了免不了一頓呵斥。師嚴出高徒,黃蘭蘭憑著悟性和毅力,逐步掌握了親手做茶的手藝,然後反饋給龍窖山的村民。其中僅大坦村村民何青靠做茶一年增添了好幾千元收入。黃蘭蘭還積極協助村黨支部丶村委會進行土地流轉運作,組建龍窖山村生態茶生產合作社,讓更多的山民加入到種茶的行列。

龍窖山村的生態有機茶漸漸走出山外,通過黃蘭蘭的積極推廣,《歲貢十六斤》龍窖山黃芽以獨特的品質在岳陽、長沙乃至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得到高端茶友們的青睞。記者在龍窖山村採訪,更多的是聽到村民們對黃蘭蘭的稱讚。在村裡也算個文化人的村幹部劉國文對記者說,為了支持村裡發展茶業,黃大姐作出了無私奉獻,她不但付出了所有的休息時間,而且把她和丈夫準備養老的錢也投入到支持龍窖山村發展茶葉生產的費用上了。而不理解的人對黃蘭蘭說,你放著劇本創作輕鬆賺錢的事不做,卻在路陡山峭的高山上種茶做茶,把養老的錢都拼上了,何苦呢?面對好心人的勸說,黃蘭蘭總是笑言相答,龍窖山茶已夠她創作一部大劇了,她人生的終點站已選擇在龍窖山。黃蘭蘭,這位與新聞丶文學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警營作家寄語更多的朋友,為龍窖山茶的發展伸出友誼的雙手!

(劉衍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