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金剛經》和《壇經》,就這三本書,夠領悟一輩子

佛教的思想非常博大,這是研究整個宇宙人生的學問。我最開始對人為什麼而生,為什麼而活,又該如何進行這來之不易的一生感到困惑,即使是現在我亦對這些事情感到困惑。不想隨波逐流,被社會中的“喧囂”汙染自己的“心靈”,從而陷入深深的“物慾”世界裡無法自拔,那樣對我而言是不利的,我打心底明白這樣的事情,所以便自發的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思想。

《心經》、《金剛經》和《壇經》,就這三本書,夠領悟一輩子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非常廣泛,包含的內容多不勝數,其中以“儒釋道”三家思想最為突出。儒道兩家思想乃是這片土地自然孕育出來的文化,而釋家也就是“佛教”這是外來的思想,開始並不受中國本土人士喜愛,只流行於社會上層人士中。但隨著各方思想的不斷融合,佛教的思想也逐漸本土化,直到唐朝六祖時期,六祖惠能大師把佛教思想變得更加通俗易懂,他指出人人都可以“成佛”,所謂的“佛”便是“覺悟”,便是時時刻刻明白自己要做什麼事情,把精力投入到這些事情上,如此一來“心中自明”,見到自己的天然“本性”,活在當下,能夠積極向上地面對生活中發生的各種問題。

《心經》、《金剛經》和《壇經》,就這三本書,夠領悟一輩子


個人對佛教的理解來自於三本經書,就如六祖所言,想要學習佛教的思想,三藏十二部那太多了,看一輩子都看不完,實際上只要一本經書,好好地去參悟,足夠一個人領悟了。我比較貪心,看了三部佛教經典,分別是《心經》、《金剛經》、《壇經》。

《心經》是大乘佛法《般若經》的綱要,短短几百個字把大乘“佛法”的中心思想表述了出來。佛教思想說萬物是“和合而生”,“緣起性空”,這幾百個字正是在解釋這個“空”。經中說“五蘊皆空”,“五蘊”指的是“色受想行識”,這裡不展開說,只要​我們之所以在“苦海”裡,常常感到“煩惱”最根本的原因正是這個。我們時常被表面的事物困擾住,我們執住​於事物的“表象”,無法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質,從而導致了種種困惑和煩惱,實際上就是自找麻煩。如能理解這個“空”,做到“空無所空”,那麼內心常保“清淨”自然獲得“舒心”,感到幸福。

《心經》、《金剛經》和《壇經》,就這三本書,夠領悟一輩子


《金剛經》這部經典,篇幅也不長,解釋的是整個宇宙,格局非常大。不懂的人把之當成“宗教迷信”,能夠理解其中含義的人自然知曉經文中的“善知識”。禪宗六祖惠能因聽到《金剛經》中“因無所住而生其心”,當下“豁然開朗”,直接“頓悟”,明白了自己的那顆“心”,見到了自己的天然本“性”,不在執住​於事物的“表象”能夠看到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這是“真實不虛”的事情,因為事物間必有因果關聯,若是“心”不被“人為慾望”迷障自然可以見到“真相”,美滿生活。

《心經》、《金剛經》和《壇經》,就這三本書,夠領悟一輩子

《壇經》是記錄六祖惠能大師一生言行的書籍,是其弟子“法海”所編寫。值得一說的是,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解釋佛教經典的言論不少,但成為“經”的只此《壇經》一部,可見其價值之高。《壇經》文字很樸實,人人都能看明白,其中最讓​我受益的是《無相頌》,裡面有一句“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心經》、《金剛經》和《壇經》,就這三本書,夠領悟一輩子

世上很多人都是“迷”的,所以經歷了很多糟心事,當經歷了足夠多,認知了足夠多後便能一下子“醒悟”過來,到時便是“悟”了,所有的“煩惱”都變成了“菩提”,這一生的價值也就體現出來了,當然有個大前提是自己得往這條“道”上走,如果行“邪道”,生生世世,來生來世都在“迷”中,都在“苦海”中,無法擺脫“苦難”和“煩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