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想做一个清官太难了

历朝历代都免不了贪污腐败的现象,有些人刚进入官场时想着清廉中正,可没过几年就同流合污了。想要一直坚持这一原则信念,除了一生衣食清苦,还会遭到各种排挤,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信念支撑,是办不到的。所以历史上的清官屈指可数,比较有名的诸如海瑞,一生清廉,每月不到十两银子的俸禄,不得已在衙署辟了一块地种菜自给自足。而清朝的官吏制度更是滋生贪污腐败的摇篮,所以我们以清代一个总督为例,聊一聊为啥做个清官这么难。

在清朝,想做一个清官太难了

中国历史十大清官

清代各级官员收入

清代官员的俸禄是很低的,分为两部分,一个是银子,一个是粮米。按照一两银子175元钱计算,一斛米约为现在200斤,米价按照1.8元/斤计算,我们来看一下清代各级官员的基本工资情况。

在清朝,想做一个清官太难了

清代各级文官工资表

可以看到,如果只是基本工资,一个一品的总督一年还不到十万块钱,一个七品的县令一年才两万多块钱,真是少得可怜。因此在康熙末年几乎是无官不贪,甚至康熙本人也不完全反对官员贪污。所以到了雍正朝的时候,雍正想了个办法,推出了“养廉银”政策。

什么是养廉银

养廉银为中国清朝特有的官员之俸禄制度。雍正的本意是想借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这养廉银由朝廷统一发放,一般来说,养廉银通常为本薪的10倍到100倍。这样加上去之后,整体收入一下子就上来了,这样还算说得过去。

不过在清代还有一项奇葩的制度,就是比如在总督巡抚衙门里,只有总督和巡抚两位是国家公务员,其他人不在编,所以也不负责给他们开工资。一副甩手掌柜的态度,总督巡抚下属的执行官吏,请自行聘请,自行支付薪酬,这就相当于朝廷给总督巡抚的钱是整个衙门的开销。

在清朝,想做一个清官太难了

给总督算算账

首先是家庭方面,堂堂总督大人,家里人吃马喂,仆从丫鬟少说也要几十个,养活这么多人,花销是很大的。除非家里的总督夫人,少爷小姐可以自己做饭洗衣服。曾国藩在做两江总督时,崇尚节俭,家里就仆人很少。自己夫人就都是事必躬亲,下厨做饭,纺纱织布,缝衣做鞋亲力亲为,经常是到了晚上曾国藩在书房办公,家眷挑灯做针线活。当然这是少数,大多数的总督府都是仆人小厮一大堆的。

其次是衙门里的工作人员,前面提过除了总督是国有编制,其他人朝廷一概不管。一个总督总要请一些师爷帮自己出谋划策,师爷属于高级工种,薪资比较高,每人年薪都要一千多两。一年也要数万两。还有其他各部门负责钱粮,税收、刑狱、书记,侍卫,轿夫,勤杂,这样庞大的团队都得总督自己搞定。

第三是一些办公支出,比如总督和皇帝之间往来圣旨、奏折、信件,这个专人护送的路费每年也需要几千两银子。

最后还有一些“灰色支出”。比如有官员出差路过你的地盘,地方官不仅要接风洗尘设宴款待,还要支付一份程仪作为差旅费。晚清一个官员在他的自叙年谱中,说自己从政这么多年,“终日送往迎来,听戏宴会,有识者耻之”。比如官场上求人办事,礼尚往来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总督在地方上已经是最高权力了,但是少不了也要进京办事,办事就没有不送礼的。京官的胃口还不小,他们没有机会盘剥百姓,就只能狮子大开口欺负地方官员。

在清朝,想做一个清官太难了

所以,一个总督要多节俭才能运转起自己的衙门,实在是太难了,那点养廉银根本不够花。尤其涉及到一些灰色支出,如果不送礼,一方面事办不成,另一方面无视官场潜规则,会被人排挤,以后也是不好混的。

灰色收入有哪些

有灰色支出,就得有灰色收入,要不日子没法过。大部分都来自于盘剥百姓,比如征收钱粮时,挑点小毛病,说你这个银子成色不好,或是粮食质量不行,要百姓多交;或是私自把钱价贬值,市价二千文合一两银子,可以定为二千四百文合一两;赶上有水灾、旱灾,可以上报朝廷减免一些赋税,但实际上依然要求百姓按正常缴纳等等。

再则官场上通常大鱼吃小鱼,上级负责下级的考评升迁,一些肥缺空位也都是上级一句话的事,都是收礼物孝敬的好机会。就这样一层一层剥削,最后还是落到老百姓的头上。

在清朝,想做一个清官太难了

最大的贪官和珅

这样的官场风气,身在其中很难不被浸染,而且这种行为极容易上瘾,谁也不嫌钱多烫手,所以即便有了养廉银子,收入够花,也改不了贪污腐败的作风习气。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