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出了上联,考生直呼“太难,对不上”,为何最后却成了状元?

文|飞鱼说史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春秋战国之前,选拔人才看的是血缘,即出身决定了高度,春秋战国之后到隋朝之前,举荐制度则成为了选才的重要途径,直到隋朝时期出现了科举制,考试则成为了选才的主流方式。

科举制自隋朝出现,经过了宋、元、明,直到清朝光绪帝的时候被废除,经历了近1300多年,当然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据统计在这1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近800名各类状元,平均下来一年还出现不了一个。

乾隆出了上联,考生直呼“太难,对不上”,为何最后却成了状元?

颇具特色的状元宴,只是不知道吃了能不能考上状元

所以能够当上状元,也就意味着走上了人生巅峰,进入了封建统治阶层的核心,挤破头也在所不惜,则是一种态度。

其实这样看来,对于古代的人来说,想要成名很简单却又很难。

简单是因为成名的途径比较单一,努力学考个状元就齐活了,难是因为每年的考试那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要脱颖而出又谈何容易,状元也就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但是乾隆时期却有一个人走到了最终的殿试环节,却主动放弃状元的考题,结果却成为状元。

乾隆出的考题是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这名考生一听当即回道:太难,对不出来,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乾隆为何会钦定这个放弃考题的考生为状元呢?

乾隆出了上联,考生直呼“太难,对不上”,为何最后却成了状元?

乾隆皇帝剧照

这件事,我们还得从古代的科举制度说起。

考试第一名就是状元?

古代的科举制,是层层选拔制度,也就是自下而上一级一级往上考,类似于现在的打游戏,想要开启更高的关卡,前面的关卡通关了才行,科举考试自下而上分为三轮,乡试、会试和殿试,当然想要参加乡试还得先通过院试,这样才能成为了我们熟知的秀才。

在科举考试中考了第一名被称为“元”,乡试第一称为解元,会试第一称为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也就是说状元可不就是经过一次考试就行,那是要层层选拔,而最终的殿试,说通俗点就是皇帝的面试,作为封建最高的统治者,皇帝的喜好远远要比制度重要。

乾隆出了上联,考生直呼“太难,对不上”,为何最后却成了状元?

影视中的乾隆

通过了殿试的考生又被称为进士,这个名词背后代表的才是真正的人上人,而进士也有名次之分,前三名分别为探花、榜眼、状元,由此可见状元其实就是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最高荣誉。

被嘲讽为“百无一用”的书生,为了让自己有用,为中状元而奋斗终身的也大有人在,其中的代表就是唐代的尹枢,七十多岁还奋斗在科举考试的第一线,最终如愿以偿,着实精神可嘉。

历史上可查的第一个状元是唐朝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朝的刘春霖,据说这个刘春霖中状元是因为慈禧太后觉得这名字好听,大笔一挥就他了,不过历史上状元几乎全是男人,只出现了一位女状元,她就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傅善祥。

文艺范十足的乾隆。

乾隆皇帝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文艺范十足的皇帝,他喜爱文学,也热爱创作,据后世统计,乾隆的作品竟高达数万篇,我们先不说他创作的作品如何,单单这股精神劲那也让无数自诩为文学爱好者汗颜。

而在乾隆时期的科举考试中,最后殿试的把关者当然非乾隆莫属,乾隆作为历史上有名的长寿皇帝,在位几十年,举行了20多场科举考试,所以乾隆时期出现的状元也不少。

其中有一年,科举考试又到了殿试环节,乾隆很兴奋,因为他热爱文学的他,又可以看到“小鲜肉”的才华,顺便用自己的积累,考考他们,以彰显自己的才华。

乾隆出了上联,考生直呼“太难,对不上”,为何最后却成了状元?

科考现场

这次殿试的考题,很简单,只有一个上联,乾隆的上联为:烟锁池塘柳,上联一出,进入殿试的考试,其中一个立即回答:太难,太难,对不出,就放弃了,而其余的考生则苦思冥想,最终也未能对出下联,而乾隆皇帝大笔一挥,钦定了那个放弃的考生为状元。

听到这,不少人会有疑惑,为何放弃考题的考生能当状元,而苦思冥想的反而不能,这是因为这个对联难,确实很难,而放弃的那位考试明显看出了这个对联,知晓对不出,所以当机立断选择了放弃,这让乾隆认为这个考生的水平高,所以也就成为状元。

此外还有一说乾隆南下,在江南的科举考场遇到了两位才华不相上下的才子,于是就出了这副上联来考他们,具体出处,暂不深究。

乾隆出的对联难在哪?

烟锁池塘柳,单单五个字的上联,按理来说并不难,不就是找五个字对吗,你们看,飞鱼也能对,比如说:小鸡炖蘑菇,可是这样的下联完全不叫下联好吗,对联讲究的是工整、意境。

乾隆的这个上联,五个字的偏旁对应了“火金水土木”五行,而意境也相当优美,简直是用最少的字勾勒出了一幅唯美的山水画,所以想要在短时间内对上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主动放弃的考生自然是参透了这上联的难度,主动放弃也成为了当时最识时务的选择。

这不禁又让让飞鱼又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对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这副对联当真是绝妙,而这副对联多出现的背景,也是极为贴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让人不服都不行。

乾隆出了上联,考生直呼“太难,对不上”,为何最后却成了状元?

影视中的乾隆

我们接着继续说乾隆的这个上联,这副对联最早出于陈子升的《中洲草堂遗集》,被认为是历史上的绝对,不过这并不是说这副对联没有下联,陈子升就为这句上联作了三个下联,分别是灯垂锦槛波、烽销极塞鸿、钟沉台榭灯。

不过我们如果细细品味,发现这三个下联不仅读起来拗口,更没有烟锁池塘柳所表现出的那种意境,似乎单单是为了对对子而作的。

不过后世不少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文学功底,也曾挑战过这一绝对,我们就来说说其中的几个下联,桃燃锦江堤、炮镇海城楼、银栖灵海坨,显然这几个对子还是极为工整的,远远要比飞鱼的“小鸡炖蘑菇”好太多了。

不过说到这上联是绝对,现在很多人也表示不服,纷纷给出了下联,飞鱼就挑出其中几个让人服气的下联,第一个“深圳铁板烧”,第二个“锈堵油烟机”,第三个“板城烧锅酒”


乾隆出了上联,考生直呼“太难,对不上”,为何最后却成了状元?

影视中的乾隆

这几个对联,你还别说,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极其工整,当然意境也有,比如说第一个,让人一听就流口水,第二个让人眉头大皱,第三个则让人馋的不轻。

结束语:

乾隆​:烟锁池塘柳,考生:太难,对不出来,结果却成了状元,看完飞鱼上面的解释,是不是觉得这位考生能够被乾隆钦点为状元是在情理之中呢?

此外,飞鱼在上文提到的那些下联中,您认为哪个最好呢,不少人认为是“深圳铁板烧”,您还有其它的下联可对吗?

参考资料:《清史稿》、《中洲草堂遗集》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