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一、“一步登天”的上司好難伺候

從技術專家,一躍成為技術總監,年僅三十出頭的Jami一下子成了公司最年輕的總監。魯朗今年四十多歲,是公司資深的項目經理,是Jamie團隊的一員。魯朗跟朋友喝酒聊天,忍不住說起自己的“小上司”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魯朗一直想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所以對於這個比自己小十歲的上司,其實還是很尊重和寬容的,可是最近Jamie變本加厲,好像看著魯朗好欺負,居然好幾次對著魯朗大喊大叫,說魯朗辦事不利。魯朗想問問哪件事沒做好,怎麼改進,結果Jamie居然回答“Evereryting!”這確實讓魯朗困擾不已。

魯朗的“小上司”的問題,其實很多公司新被提拔的管理者,都有同樣的、或者類似的問題,他們曾是某一方面領域的技術專家,在沒有被公司認真評估是否時候做管理者的情況下,被強行提升成行政主管。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面對魯朗碰到的問題,我們首先會聯想到“達克效應”。

維基百科對達克效應的解釋是: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產生對自己過高的評價,至少會把自己的能力評價在平均水平以上;而能力較高的人,則會傾向於低估自己的能力。而Jamie這種“高估自己”、“過度自信”被成為管理學上的達克效應。

而像魯朗的上司Jamie這樣的人,就顯然是把自己的管理能力估計過高,明明還不會管理,卻以為自己通過使勁羞辱和批評下屬,就可以為自己的管理地位立威。

那麼達克效應到底是怎麼產生的,作為當局者迷的管理者應該怎麼積極改變;作為Jamie這樣上司的下屬,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小老闆”呢?我們會在後邊的篇幅一一做一個解說。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二、達克效應在職場中的危害知多少?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1、過高估計自己管理能力對管理者自身的危害

1.1、越無知越以為自己厲害的惡性循環

無知的人,往往很難意識到自己的無知,障礙一個人前進的,不是能力,不是態度,而是有沒有“自知”的智慧。如果知道什麼是自己的天賦才華,知道自己的強項是什麼,自然會知道在什麼地方下功夫,花力氣,就是木桶原理中把長板加長的道理。而如果清楚知道自己的短處,要麼有計劃地“補短”如果不能“補短”,能“避短”也可以。而如果不會揚長避短,只會因為自己是個管理人員,就強行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結果就不會好,結果不好,人就更加看不到問題所在,會導致更加剛愎自用,然後導致更壞的結果。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1.2、危害的自己原本的技術專長

很多被提升做行政主管的技術專家,其實本來可以在自己的專業道路上走得更遠,他們的天賦才華就在做好科學實驗,或者做好技術專家,而因為思維模式的問題,確實只有比較少數的人才可以既能做一個厲害的技術專業人才,也能是一個卓越的管理人才。而如果把一個根本不懂管理的技術型人才,硬推到管理的位置上,不僅會產生一個拙劣的管理者,還會把很多精力牽扯走,把一個原本可以做精做專的技術人才,毀在不適合的崗位上。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曾羽是公司編程的資深程序員,因為部門主管辭職,老闆覺得從外頭招人太貴,就提拔了曾羽。可是曾羽一心只喜歡鑽研編程,對管理沒有任何經驗,也不喜歡學習,還聽信了朋友讓他要時刻立威的錯誤理論,對原來的同事不是劈頭蓋臉批評,就是諷刺挖苦,因為大家都不喜歡這個年輕的新上司,他安排下去的任務,就遭到大家的消極抵抗,有時明明都過了deadline, 但是曾羽根本一封回覆的郵件也沒收到,曾羽異常痛苦的同時,也漸漸無法集中精力鑽研自己熱愛的編程,不僅沒做好經理,也毀掉了自己的專業。

2、高估自己的管理者,會對下屬產生的負面影響

而達克效應控制下的管理者,不僅會危害到自己,也同樣會危害到他們所轄的那些下屬。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2.1、下屬的工作積極性被打擊

一個好的管理者,是會利用很多方法管理各種各樣類型的員工的,他們會對一潭死水的團隊,適當用一下激勵大家改變的“鯰魚效應”;會用“蔣巴法則”觀察自己的團隊,找出最合理的管理方案,需要批評的,也不直接批評,而是使用“肥皂水效應”對員工做“讚美地批評”,達到鼓勵員工,提升員工值得感配得感的目的。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而反之,如果一個完全不懂管理的技術專家,見到與自己期待不一樣的結果,他們只會一味否定和批評,當然會大大打擊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比如開篇我們提到的魯朗的上級,對於員工正常的交流,正當的求得上司合理化建議的問題,都沒有辦法正面回答,甚至使用語言暴力,用你是“everything”都做得不好,來否定自己的下屬。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2.2、下屬被錯誤指令帶進“溝裡”

一個德不配位的管理者,只是在某些方面比較表現突出而被選做管理者,他們無法保證給自己的銷售準確的指令,時常因為我們自己的能力問題,過度估計自己水平等等情況,作為領導者,給出一次錯誤的指令,讓員工照做。很多時候,如果員工再不懂得“管理”這樣的上司,自然就會被帶到“溝裡”,到時候就不是領導者一人犯錯,而是帶領整個團隊犯錯誤,走彎路。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鄧筱,公司因為她創意策劃做得好,就誤認為她其它能力包括管理能力也沒問題,從而輕率地提升她做創意總監。創意好,做創意總監,聽著合情合理,但是創意好,跟會管理,是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鄧筱雖然腦子靈活,創意多,思路寬,但是在管理上卻一竅不通,不僅一竅不通,還頤指氣使,最喜歡對團隊的人大呼小叫來顯示自己的權威,有次大家討論H公司的廣告創意,結果就因為鄧筱堅持用一個非常難調製出來的顏色,而且不聽任何勸阻,而讓這個團隊幾周辛苦加班的工作,付之東流,客戶投訴,並且拒絕今後的合作。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3、達克效應對組織機構的危害

剛才已經簡要提到了如果一個團隊讓被達克效應困擾的上司管理,會有什麼危害,其實這些危害,都是對一個組織機構的危害。如果這樣“德不配位”“不懂管理”“高估自己”“剛愎自用”的管理者居多,企業的良性發展就會受到很大的威脅。

3.1、士氣低落、消極怠工

人們會喜歡在一個寬鬆受尊重的環境下工作,如果一個不善於管理的人做了上司,無法起到管理、激勵、帶領、輔導等等的管理者的作用,自然會造成員工的士氣低落,甚至消極怠工。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因為魯朗工作時間長,所以儘管心裡不舒服,還是勤勤懇懇努力工作,但是部門裡的其他人可不吃Jamie那一套,部門迅速分成兩派,一派是“不作為”,Jamie說向東,就向東,不管對錯,反正錯了也是Jamie自己承擔責任;一派是“消極怠工”,乾脆找各種藉口不完成Jamie佈置的任務,並且每次Jamie 都能一邊罵人一邊又無可奈何,因為這些消極怠工的職場“老油條”,編出的理由,都五花八門,但是都無懈可擊。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3.2、人才流失、資源浪費

如果一個對自己沒有正確認識的人,做了管理者,他也很難意識到管理中的自己的問題,所以就會導致企業資源的被浪費,企業人才的流失。

陳朋的創業公司,大家同甘共苦走到上市的一天,陳朋想一定不能虧待當初跟著自己摸爬滾打一起打江山的各位,頗有點兒登基之後,論功行賞的意思。其它安排都好,但是陳朋卻錯把技術最好,但是連基本的人際關係都搞不好的老蔣,安了一個技術總監的名頭。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這下可倒好,開始跟著陳朋的幾個技術骨幹,覺得有幹勁有動力有希望,因為重新改組,歸了老蔣管理,天天怨聲載道,直到第三個技術骨幹辭職,陳朋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給了老蔣豐厚的股份,讓老蔣待在實驗室做研究,自己另外聘請了以為技術總監,管理技術團隊。這才得以避免公司更大的損失。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三、作為管理者,如何避免達克效應的負面影響?

在不適當的時候,不適當的條件下,被提升成為管理者,會是這個大時代越來越多的問題,大家都求快,求新,求節省成本,所以很多企業在提拔或者招聘管理型人才時,會很草率,只考慮到利益的部分,對管理能力考量和審核不足。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1、相信感覺的力量

如果自己剛好就是這類的人,在某些領域是專家的水平,但是對管理其實一竅不通,這時候,要先在做具體的事情之前,做一個比較“玄學”層面的事情。問問自己的感覺,感覺自己很喜歡做管理,就做,感覺自己不喜歡,就提出來,不要做。這時候,不要走到頭腦當中的那些貪慾去,因為貪圖管理職位所帶來的各種好處,而強行讓自己做自己感覺不好的、不喜歡的事情。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這是一條我們信與不信都一直存在的宇宙法則“你給出去什麼頻率(感覺、情緒)你就收回來什麼境遇”,不是外界升職加薪我們高興,而是我們一直心中和平喜悅,外在才會給我們升職加薪的境遇,很多人就是活顛倒了,就是跟自己的感覺對著幹,根本不管自己的感覺,就想著那些人慾,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不喜歡和感覺不好,導致外在的不好的結果。既莊子說的“內聖外王”,內在是聖人,外在就是王者的境遇。反之,如果心中是的,外在的境遇就是的,既內苦外厄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如果我們去看那些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的領導者,我們都會看到同樣的一條,就是他們做那些成功的事情,背後的感覺是好的,是正面的,是飽含熱情的,那些宣傳中的大眾認為的艱苦奮鬥,在他們自己看來,都是甘之如飴。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倒背如流巴菲特的每一本書,如果心中不喜歡不情願,還是變不成巴菲特第二,但是如果心中喜歡熱愛,做什麼,什麼都可以成功。我們要學的不是成功人事做的那些事情,而是他們做這些事情背後的感覺,好感覺。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2、認清和承認自己的弱勢

如果還是從主觀上對管理感興趣,那就要學會正確地評估自己的管理水平。自己雖然是一方面領域的專家,但是在管理上,還是小白的水平,這時候要跟著自己的好感覺做以下幾件事:

  • 請專業人士對自己的管理能力做一個評估
  • 自己根據現狀做一個德和位匹配程度的評估
  • 評估之後,制定計劃,可以是是取長補短,揚長避短,也可以是另闢蹊徑

對前兩條我們不做過多的解釋,如果不懂管理,做他人評估給建議和自己我判斷做計劃是必須的功課。而評估之後,到底要怎麼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避免走進達克效應的高估自己的誤區,是一個關鍵。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3、揚長避短

如果是自己通過在帶領團隊中,給到大家更多技術上的支持和幫助,而自己管理能力又確實不足的時候,可以選擇用這個方法,用專業的能力和魅力,彌補自己管理上的不擅長。

比如如果碰到下屬問自己解決方案的時候,自己並不擅長從情緒上給下屬支持,但是可以有條有理地把技術問題解釋清楚,打造自己一個技術專家管理者的形象,從而樹立威信,是完全可行的。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4、開誠佈公,團結下屬,得到支持

很多技術出身的管理者,雖然不善管理,但是懂得“誠意”的道理,自己什麼能幹好,什麼不行,主動跟下屬開誠佈公地交流,團結自己的下屬,以得到他們的支持。當你看清自己確實在管理上還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時候,主動把這個“黑材料”透露給下屬,明確告訴他們,我其實也是新手上路,反而會拉近你和下屬的關係,非常容易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同時也因為你的誠意,讓大家願意幫助你,給你提供各種改進意見。你可以邊學邊做,成長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四、作為下屬,如何管理自以為是的上司?

其實作為下屬,面對這樣一個在達克效應中不能自拔的剛愎自用的上司,第一個方法,跟第三天提出的方法是一樣的,而這個第一個方法,是“良知乃吾師”的大道,有大道做依託,我們講的小方法,小術,才能有效果。

1、不做評判,就事論事

麥克羅奇格西在他的《能斷金剛》中,反覆強調一切事情都是“空性”或者“中性”的,是我們賦予這些事件的意義,所產生的情緒,決定了這件事請到底是好,還是壞的。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所以作為下屬,我們面對這個“自以為是”的上司,其實已經是給了他一個不好的負面的評判了,那其實我們就容易陷入一個“首因效應”帶來的錯誤認知,帶著初次不好感覺的有色眼鏡看我們的上司,就沒有辦法做到客觀和就事論事。

主管張純批評路遠的話是這樣的:“你到底能不能做這個方案,不能做就不要乾了。”聽到這樣的話,一般人都會升起不好感覺的情緒。但是路遠卻平靜地說:“這個是我已經做好的方案,這裡邊有我已經確定的部分,還有要跟其他協作部門待確認的部分,還有留出您提意見的部分,您看我們從哪裡開始看,怎麼做調整?”路遠沒有理會張純沒有建設性意見的批評,而是就事論事,給出方案,給出自己的問題,積極討論方案本身。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果然,張純有點兒不好意思,自己口出惡言,但是路遠不僅沒懟自己,還能這麼“中性”地跟自己討論問題,自己當然要踩著下屬給的臺階,走下來,跟下屬一起看方案,把可能發生的衝突,消弭於無形。

2、主動溝通,管理期待

對於不太會管理的還覺得自己懂管理的上司,跟他對著幹,或者消極對抗,都沒用。既然已經如此,與其消極懈怠,還不如積極應對。如果他總是因為不懂這不懂那而瞎指揮,下屬完全可以採取主動,並且用管理上司期待的方式管理上司。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段瓊的上司就常常被大家詬病喜歡“瞎指揮”,但是段瓊就能“對付”這樣的“瞎指揮”。她是怎麼做的呢?首先,針對上司的“朝令夕改”,段瓊每次都是主動跟上司提出自己根據上司的意思做好的方案,事無鉅細把所有東西都列出來,同時把可控和不可控因素都用不同顏色標註出來。然後,主動約見上司,要求上司對這個方案給出反饋。最後把上司給出的意見,先是跟上司口頭回顧確認一下是否理解準確了上司的“難猜”的心思,之後把這些內容,形成文字,發給上司,以便今後的跟進。同時也避免了上司總是空穴來風地說什麼“I 've told you many times”而其實壓根他都從來沒說過這件事的類似事件的發生。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這樣做了一段時間,上司被段瓊“管理”和“改善”了很多,上司不僅不對段瓊朝令夕改,對大家也能給出越來越像上司是合理化建議和積極的激勵、帶動。

3、理解上司,隨時調整

其實無論是什麼樣的上司,他們的行為,都有背後的原因,我們如果能學會理解他們行動和語言背後的感覺,知道他們為什麼會這樣說話辦事,然後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對策,才是跟上司最好的相處之道。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王之秋這天把自己的助理聶芸臭罵了一頓,甚至提出“你去找另外一份工作吧”,聶芸跟隨王總好幾年,知道他的脾氣秉性,這次衝自己發脾氣,或者是遇到了什麼事情。聶芸不動聲色地說了對不起,默默從王總辦公室出來,她打算以靜制動,自己要跟老闆彙報的事情,就等王總心平氣和再去試試。

果然,王總第二天自己找聶芸,先是跟她道歉,說自己脾氣太大,說錯了話,其次跟聶芸忍不住唸叨起來自己老母親得了老年痴呆,昨天走失了,今天才找到的事情。聶芸說:“我知道您是遇見什麼事兒了,您是我老闆,但是您也是人啊,沒事兒,我反正也沒去找別的工作呢,我彙報的事情您看......”

上司比我小十歲,討論我什麼事情需要改進時,他居然答Everything

管理員工也好,管理上司也好,其實方法有很多,如果大家去搜職場的各種效應,各種乾貨文,方法五花八門,層出不窮,也都會在各個不同的情況下,起到不同的作用,但是為什麼聽話照做,有人就也成功了,有人卻不行,是因為成功的人,是跟著自己的好感覺,顯化了外在的成功,而那些不行的人,是因為他不看重自己的感覺,人云亦云,強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所以外在境遇,總是時好時壞,別人的成功經驗到自己身上,也是時靈時不靈。

萬般方法皆小術,唯有良知是大道。自己感覺好,就跟著好感覺的指引去做事;感覺不好,要做情緒的排毒和療愈,讓自己恢復和平,再跟著好感覺(良知)去行動。祝願大家都能:內聖外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