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享家点滴印记之六百七十五:食色性也

阅享家点滴印记之六百七十五:食色性也

孩子最近迷上了做饭,尽管在我眼中,他也就是一时兴起玩票性质,不过仍然令人感到欣喜。

多数人心目中最好的美食基本应该都是在舌尖上的中国吧,世界上似乎没有一个比我们天朝更加吃货的民族了。总认为西方人食材单调,而且他们多数是肉食动物。

当年我因为曾经吃生猛海鲜坏过肚子,所以看到生的海鲜就自然回避,就算被迫吃西餐时候被问牛排几分熟,也总恨不得全熟才好。直到有一次在一个朋友自己的西餐厅就没有问直接上来,三分熟的牛排吃过后才知道,原来真正真正好吃的牛肉除了产地、部位、牛的大小,火候,汤汁等等其实确实和中餐一样也有很多的讲究,好的美食其实世界各地都有,不仅仅是中国,甚至后来在一个韩餐厅被忽悠吃一道菜,吃过很是口感不错,吃完后才被告知是生牛肉和冰过的水果梨条一起拌的。。。后来,生吃海鲜也是源于一个朋友单位自己开的专门吃金枪鱼的酒店,一起去参观顺便品尝的:那次几乎各种各样的金枪鱼生吃有十多个品种。(难怪中国是吃货的集中营,食色性也,有钱或者有权后,除了小三,另一个爱好就是开个内部酒店,还美其名曰:反正是需要吃喝招待,自己的地方比较放心。。。)

其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饮食,就像中国不同地域的饮食喜好也颇为不同。当初在国外连续吃一个月西餐食堂,开始天天肯德基麦当劳的感觉很爽,几周后,大家都苦不堪言。曾经感叹为何没有人开个中餐饺子馆啥的一定会中外通吃很赚钱,有个同学当时听了笑着对我说,就算老外开始尝鲜吃着不错,但是也会像我们吃西餐一样,偶尔尝下可以,天天吃恐怕也会吃不消的吧!所以,我们多数习惯的还是自己从小形成的饮食习惯,就像二十多年前,一个法院朋友去南方出差,找不到不吃米饭的地方,最后只好吃方便面对付,我问原因,他竟然告诉我吃米饭吃不饱!反之南方同学来北方也是不很习惯面食是一样的道理,在他们心中,所谓吃饭,必然是吃米饭。

西餐其实最为重要的就是汤汁和酱料,当年西方航海冒险家们拼命远航东方,除了传说中的黄金,其实主要就是想要和金子一样贵重的东方的香料,其中食材的香料也是重要部分。在国外糊弄老外的中餐厅中,很多糖醋类不伦不类的浇汁,也是类似中西合璧的产物,似乎没有这些东西就不像一道菜似地。不享受美食,人生一定少了很多乐趣,无论是李娟,还是梁实秋,还有村上春树,都写了不少有关吃的文字。记得还读过专门为村上书中的美食出过两本书呢。

我认为一个呆板没有耐心的人,无论男女,其实也不会对制作美食,甚至是很多平常生活中平易而美好的东西感兴趣的,其实那样的人生,似乎也是很遗憾的,在忙忙碌碌的一生中,其实大家过的都是一样的时空,在盖棺定论之时,却又很大的不同,其实,无非就是不同的言行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不一样罢了,如果大多数人注定不能青史留名,为何不在这一日三餐不得不做的事情上,多学一些别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令自己的生活多一些情趣和幸福呢?

本书,其实就是很不错的一个范例。

阅享家点滴印记之六百七十五:食色性也
阅享家点滴印记之六百七十五:食色性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