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奇瑞濒临被收购,而吉利则一路高歌猛进?

大家是否还记得,十年前的汽车,尤其是自主品牌,外观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同一家汽车厂推出的产品,造型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而以德系车为代表的家族化设计风格,如大众,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几道横杠外加一个龟壳车标的造型,简称家族化设计。

为什么奇瑞濒临被收购,而吉利则一路高歌猛进?

近年来,反观自主车企的产品路线,如奇瑞,每推出一款车型就有不同的前脸设计,不同的内饰风格,甚至是不同的底盘架构,一不小心,各类产品相互之间就形成了竞争关系;而吉利则走了家族化、平台化的产品路线,前脸均是千篇一律的涟漪式设计,底盘架构则实现平台化开发,各类产品之间能通用的零件基本不会重新开发。

为什么奇瑞濒临被收购,而吉利则一路高歌猛进?

显然,吉利的策略是成功的,自从实现了家族化设计,平台化开发后,每推出一款新车都能成为爆款,整体销量一度赶超很多合资品牌,更是把一众自主车企远远的甩在身后。而奇瑞则没那么幸运了,由于没有实现平台化开发,导致研发成本居高不下,杂乱丛生的车型充斥着市场,相互之间还形成了竞争关系,难怪网友形容其产品战略为“多生孩子好打架”,从十年前“QQ满大街跑”,到今天频频传出“奇瑞被收购”的局面,真是令人“呜呼哀哉”!

为什么奇瑞濒临被收购,而吉利则一路高歌猛进?

外观坚持采用一种高识别度的前脸设计,底盘上采用平台化开发来降低研发成本,再根据市场的需求,做成高低长短不一的车型,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这就是这么多年来高端汽车品牌一直都在玩的套路。吉利消化吸收这个套路后,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长城、长安、上汽、广汽等自主品牌也纷纷玩起这个套路。

为什么奇瑞濒临被收购,而吉利则一路高歌猛进?

家族式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品牌形象,如果没有采用这种家族式的设计,你还能一眼就辨别出这是什么车型吗?仔细想想这也是设计师们的成功之处。平台化开发的目的则是为了节约成本,衍生更多产品,快速推出产品,保证产品质量。

简言之,建立品牌形象,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推出更多细分车型,三大法宝是汽车厂拉开差距的三大主要原因。要说质量好,我个人觉得吉利的质量未必好过奇瑞、长城、长安、上汽、广汽等等一众车厂,然而在品牌形象方面,新品推出速度方面,研发成本控制方面,我认为吉利做的比其他自主品牌要好。

并不是说质量不重要,长远来看,质量仍是一个车企是否能走的更远更长久的保障,如丰田,即便是经历了美国的“刹车门”事件、“中国的钓鱼岛抵制日货”事件,仍然能够在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没有过硬的质量是不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