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奇瑞瀕臨被收購,而吉利則一路高歌猛進?

大家是否還記得,十年前的汽車,尤其是自主品牌,外觀想怎麼設計就怎麼設計,同一家汽車廠推出的產品,造型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而以德系車為代表的家族化設計風格,如大眾,基本上是一成不變的幾道橫槓外加一個龜殼車標的造型,簡稱家族化設計。

為什麼奇瑞瀕臨被收購,而吉利則一路高歌猛進?

近年來,反觀自主車企的產品路線,如奇瑞,每推出一款車型就有不同的前臉設計,不同的內飾風格,甚至是不同的底盤架構,一不小心,各類產品相互之間就形成了競爭關係;而吉利則走了家族化、平臺化的產品路線,前臉均是千篇一律的漣漪式設計,底盤架構則實現平臺化開發,各類產品之間能通用的零件基本不會重新開發。

為什麼奇瑞瀕臨被收購,而吉利則一路高歌猛進?

顯然,吉利的策略是成功的,自從實現了家族化設計,平臺化開發後,每推出一款新車都能成為爆款,整體銷量一度趕超很多合資品牌,更是把一眾自主車企遠遠的甩在身後。而奇瑞則沒那麼幸運了,由於沒有實現平臺化開發,導致研發成本居高不下,雜亂叢生的車型充斥著市場,相互之間還形成了競爭關係,難怪網友形容其產品戰略為“多生孩子好打架”,從十年前“QQ滿大街跑”,到今天頻頻傳出“奇瑞被收購”的局面,真是令人“嗚呼哀哉”!

為什麼奇瑞瀕臨被收購,而吉利則一路高歌猛進?

外觀堅持採用一種高識別度的前臉設計,底盤上採用平臺化開發來降低研發成本,再根據市場的需求,做成高低長短不一的車型,來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這就是這麼多年來高端汽車品牌一直都在玩的套路。吉利消化吸收這個套路後,一路高歌猛進,所向披靡。長城、長安、上汽、廣汽等自主品牌也紛紛玩起這個套路。

為什麼奇瑞瀕臨被收購,而吉利則一路高歌猛進?

家族式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品牌形象,如果沒有采用這種家族式的設計,你還能一眼就辨別出這是什麼車型嗎?仔細想想這也是設計師們的成功之處。平臺化開發的目的則是為了節約成本,衍生更多產品,快速推出產品,保證產品質量。

簡言之,建立品牌形象,降低研發成本,縮短開發週期,推出更多細分車型,三大法寶是汽車廠拉開差距的三大主要原因。要說質量好,我個人覺得吉利的質量未必好過奇瑞、長城、長安、上汽、廣汽等等一眾車廠,然而在品牌形象方面,新品推出速度方面,研發成本控制方面,我認為吉利做的比其他自主品牌要好。

並不是說質量不重要,長遠來看,質量仍是一個車企是否能走的更遠更長久的保障,如豐田,即便是經歷了美國的“剎車門”事件、“中國的釣魚島抵制日貨”事件,仍然能夠在美國市場和中國市場站穩腳跟,沒有過硬的質量是不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