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淇縣大事記】 元 (公元1206—1368年)

元憲宗五年(公元1255年) 在元兵南征襄楚之際,居胙城的都轉運使周惠向元憲宗請將原殷墟地鹿臺鄉立淇州。隨之,元憲宗遷大名、彰德、衛輝路漏版戶5000餘戶入淇,改鹿臺鄉為淇州,治所在朝歌,屬大名路。原衛縣屬淇州。首任知州為周惠,他以五年時間,將荒廢之商墟,變為農、工、商、畜、禽等各業繁榮的地方。並將儒學由浚境衛賢集遷入朝歌城東南隅,建文廟,立學師。到元惠宗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廢臨淇縣入淇州。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遷治所至林縣臨淇,屬衛輝路。至正三年復置臨淇縣屬淇州。

【鶴壁淇縣大事記】 元 (公元1206—1368年)

元憲宗八年(公元1258年) 朝歌瓷窯業興旺。現已發現前咀鱉蓋地、西掌、魚泉、黃洞、武公祠等11處瓷窯遺址。

元世祖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 翰林學士,詩人王惲來淇州雲夢山遊覽,作詩《蒼峪山》三首,《青巖諸山》、《水簾洞》、《箕子廟》、《周府君廟》、《蘧大夫廟》各一首。他的《水簾洞》詩云:“秋雲不卷水晶寒,荒草年深溼未乾。翠壁懸水鳴劍戮,朱綠穿露織琅牙。夕陽倒影鮫綃薄,春雨添流瀑布寬。我欲尋其問丹訣,憑誰傳簡借青鸞。”

元世祖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 七月,朝歌鸛鵒食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