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時隔三千多年依然流傳著紂王許多故事的紂王殿村

紂王殿村是淇縣黃洞鄉的一個行政村,位於河南省淇縣、林州市、衛輝市三地交界處,面積約8.7平方公里。景點有三縣腦、雲嶺煙雨、仙人洞、紂王殿石頭城、甘泉和迴音壁。

紂王殿原來叫槐樹岸。因為這條溝裡處處都是槐樹,因此得名。自從紂王在這裡屯兵以後,才改為紂王殿。相傳紂王在這裡屯兵一十二年。所以這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幾乎都和紂王有關。雖然時隔三千多年,仍然流傳著紂王的許多故事、軼事和傳說。

時隔三千多年依然流傳著紂王許多故事的紂王殿村

殺人臺: 紂王溝口東側,有一塊平坦的臺地,叫殺人場。當年紂王在這裡屯兵把守很嚴,老百姓是不能隨便出入的。如果有誰一時不慎走進這塊禁地,就在這裡殺頭示眾。

紂王溝西側從南向北一連有四條小溝豁,分別叫馬兵峪、步兵峪、銅爐溝、鐵爐溝。相傳,當年紂王在這裡屯兵時,騎兵、步兵分別駐在馬兵峪和步兵峪。銅爐溝是鍊銅的地方。鐵爐溝是打造兵器的地方。鐵爐溝裡有相對的兩塊梯田,叫做南爐臺,北爐臺。一九五八年深翻土地時,在這裡曾挖出銅,鐵箭頭和冶鐵用的坩鍋。

西宮下院:在馬兵峪和步兵峪之間有一個海拔近七百米的山包叫小寨嶺,是紂王和妲己居住的地方一西宮下院。站在峰頂,眼界豁然大曠,整個村落和自然景色盡收眼底。漫山遍野鬱鬱蔥蔥。山花野卉,五顏六色,微風吹來,香氣撲鼻,真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遺憾的是西宮下院蕩然無存,僅剩下幾十平方米的遺址和一個為娘娘搗米的碓臼及一些陶片。

時隔三千多年依然流傳著紂王許多故事的紂王殿村

白馬嶺:西宮下院的東北方向有一道白馬嶺溝。相傳殷紂王經常騎著白馬來這條溝裡打獵,故得此名。如今白馬嶺溝的崎嘔山道上,還留有當年殷紂王的馬蹄印呢!

三縣腦

三縣腦是紂王殿景區的中心,為鶴壁境內最高峰,海拔1019米。它集泉、瀑、洞、穴、奇石、絕壁於一山,形成了特有的風景奇觀。也是附近太行山山體的一個交匯點,並且是一個很奇特的交匯點。三縣腦是一個小山尖,從山尖向周圍分出三條山脈,三條山脈兩兩包夾著鶴壁的淇縣、安陽的林州市、新鄉的衛輝市三個縣市。最為奇特的是三條山脈之間的夾角都是120度。一腳踏三縣並不奇特,但一山分三脈,三脈分三縣,三脈之間夾角相同,這在國內是十分罕見的。

雲嶺煙雨

雲霧谷是紂王殿風景區常見的氣候景觀。紂王殿森林茂密,山頭林立,高溫高溼,極易在山谷形成雲霧。特殊的自然條件使得每逢陰雨時節,便會在谷中形成雲霧谷的獨特自然景觀。陰雨天遊紂王殿,雲霧忽左忽右,觸手可及。整個谷中雲海翻滾,一望無際,各個山頭雲霧纏繞,好似大海中的扁舟,若隱若現,宛如一幅水墨山水畫,使遊客如夢如幻,真是人在畫中游,雲從身邊過。雲嶺煙雨已成為紂王殿風景區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時隔三千多年依然流傳著紂王許多故事的紂王殿村

仙人洞

洞口位於馬軍峪南邊石壁上,深30米,高7米,是淇縣典型的鐘乳石洞,鐘乳石多且造型奇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洞中鐘乳石皆為黃色,非常壯觀。洞中有天井通往山頂,規劃洞中通電亮化、美化,並建造鐵索通到山頂,供遊人探險。

紂王殿石頭城

紂王殿石頭城為原始古村落,石頭房子都是明清時代的建築,高低錯落,非常別緻,很有朝歌遠古遺風,古老樸素,猶如世外桃源。城中道路曲折纏繞,千回萬轉,猶如迷宮,號稱紂王殿石頭城,八卦古居民。

甘泉

甘泉位於馬軍峪中,小寨嶺下,泉水自天然石洞中流出,四季不幹,夏天流量平均每秒一立方米。泉水因味道甘甜凜冽,故名甘泉,奇特的是這是附近唯一的北坡泉水。

迴音壁

在高山溝盡頭是一個鐘乳石懸壁,寬20米,高50米,整個崖壁上鐘乳石林立,有的象龜,有的象虎,有的象群蛇亂舞。在高山溝瀑布崖頭處,有一處以水石構成的奇觀,高約50米,寬約100米,崖頭頂峰向前伸出,到了雨季,幾處崖頭形成美麗的瀑布群,挨崖體而站,瀑布群便又形成了極具情趣的水簾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