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浚縣發生過的戰爭(一)——熒澤之戰

春秋前期,北方的遊牧部落狄人很強大,不斷侵犯晉、衛、邢等國。晉國軍力強大,晉獻公在位時(前677—前651年)“啟土”向外擴張,驅趕北狄,佔據大片狄土。狄人被迫向東遷徙,進入華北平原,與邢、衛等諸侯國發生衝突。衛國(都城在今浚縣衛賢鎮、淇縣)首當其衝。衛懿公是衛惠公的兒子,名赤,世稱公子赤。他愛好養鶴,如痴如迷,不恤國政。不論是苑囿還是宮庭,到處有丹頂白胸的仙鶴昂首闊步。許多人投其所好,紛紛進獻仙鶴,以求重賞。衛懿公把鶴編隊起名,由專人訓練它們鳴叫,訓練和樂舞蹈。他還把鶴封有品級,供給俸祿,上等的供給與大夫一樣的俸糧,養鶴訓鶴的人也均加官進爵。每逢出遊,其鶴也分班隨從,前呼後擁,。《左傳》記載:“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軒是指曲輈而有藩蔽之車,大夫以上才有資格乘坐。為了養鶴,每年耗費大量的資財,為此向老百姓加派糧款,民眾飢寒交迫,怨聲載道。

周惠王十五年(前662),狄人向邢國發動進攻,春秋霸主齊桓公率齊、曹、宋三國軍隊救邢,但懾於狄人的浩大聲勢,不敢貿然與狄人開戰。十七年(前660),狄人為了分散華夏諸侯的救邢聯軍,突然分兵南下,進攻衛國,兵至衛都沫(今河南淇縣)附近,齊桓公未分兵救衛,衛國處於孤立無援境地。衛懿公平日昏憒無道,不體恤國民,卻封鶴為大夫,乘以軒車(國君專輿)。當狄人臨近時,百姓不願為他出戰,譏之曰:“使鶴,鶴實有祿位,餘焉能戰?”衛懿公無奈,只好把玉玦交給大夫石祁子,把箭交給甯莊子,對他們說:“用這兩樣東西來護衛國家吧,怎樣有利,你們就怎樣去做。”“玦”是一種環形而有缺口的玉器,通常用作決斷、

歷史上浚縣發生過的戰爭(一)——熒澤之戰

春秋衛國示意圖


歷史上浚縣發生過的戰爭(一)——熒澤之戰

衛懿公


歷史上浚縣發生過的戰爭(一)——熒澤之戰

懿公好鶴


歷史上浚縣發生過的戰爭(一)——熒澤之戰

歷史上浚縣發生過的戰爭(一)——熒澤之戰

春秋左傳

絕決的象徵,衛懿公將玦與箭分別交給二人,意思是拜託他們為了守護都城而拼死一戰。之後,衛懿公又將一件刺繡衣交給夫人,訣別道:“請夫人聽從二位大夫的安排。”便率軍出城與狄人戰於熒澤(一說在今河南鶴壁市浚縣新鎮鎮邢固村一帶;一說在熒澤(泂澤)浚縣西北當時黃河西北面的雍榆,即今河南浚縣西南甕城。)。衛懿公駕車的是大夫渠孔,車右(負責隨車打理主帥所用的兵器軍服等)是大夫子伯,命大夫黃夷為前鋒,大夫孔嬰殿後。與赤狄決一死戰,雙方軍隊大戰於熒澤。結果擅長野戰的狄人很快擊潰衛軍。衛懿公敗逃時不作隱蔽,“不去其旗”,被狄人發現擒殺,大臣、將帥或死或被俘,全軍覆沒。熒澤戰敗後,赤狄人俘虜了衛國的史官華龍滑和禮孔,押著二人邊追逐潰敗的衛國軍隊至都城(今鶴壁淇縣)。華、禮對赤狄首領說:“我二人是衛國太史,掌管國家祭祀。如果不先讓我們入城,你們是得不到都城的。”赤狄認為二人所說有理,就將他們放了回去,希望能通過他們說服守軍放棄抵抗。華、禮二人進城之後,告訴守軍說:“敗局已定,徒守無益,不如組織大家逃命。”於是衛國都城內的軍民連夜棄城。等赤狄進入之後,發現早已人去城空。赤狄繼續緊追不放,在黃河邊趕上衛國逃亡軍民並再次發起攻擊,衛人死傷無數。宋國的國君宋桓公親率援軍趕到黃河岸邊,將剩餘眾人救起並連夜渡過黃河,衛國人僅剩七百三十人,加上共、滕兩地的百姓在內,約五千人。衛懿公戰死後,遺民們遂擁立戴公為君,暫居於曹(今河南滑縣一帶),公元前659年,衛文公遷衛於楚丘(今河南滑縣八里營鄉殿上村衛國都城遺址)。勵精圖治,遂使衛國復興。公元前629年,衛成公將國都遷至帝丘(今河南省濮陽縣五星鄉高城村)衛國在此立國達388年。熒澤之戰,衛軍全軍覆沒,衛懿公因不肯砍倒自己的旗幟,被狄人追上砍死後割肉而食,衛國賢大夫弘演得知懿公為國捐軀,一路哭泣尋屍,在一處水塘邊發現了他的一副肝臟。弘演痛哭了一場,然後說:“請讓臣來做你的衣服。”說完就破腹自殺,在死前把自己肚子裡的器官都掏出來,把懿公的肝放到裡面。弘演的忠義被 《呂氏春秋 ·忠廉》詳實記錄了下來。“弘演納肝”成為歷史忠烈的典故,為歷代忠義之臣的典範。《隋書·誠節傳序》:“ 申蒯 斷臂於 齊莊 , 弘演 納肝於 衛懿 ……凡在立名之士,莫不庶幾焉。” 明 邵璨 《香囊記·潛回》:“那飲藥 譙玄 ,納肝 弘演 ,高風勁節真堪羨!” 清 錢謙益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廟社淪胥,主臣同盡,納肝無救於 衛 滅,藏血何補於 周 危,窮塵終古,寧不恫乎?” 懿公好鶴,幾乎桑國,此後逐步淪為別國的附庸,直至滅亡。後人嘆曰:“鶴甲難當北地弓,君不懼死奈何輕?熒澤慘敗今猶嘆,貽笑千年衛懿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