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武王伐紂之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它這是武王伐紂的決勝戰,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進行的決戰。由於帝辛(商紂王)先徵西北的黎,後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後兵敗自焚,商朝滅亡。故《左傳》稱:"紂克東夷而損其身"。

武王伐紂之牧野之戰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本詞條採用"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觀點),周武王親率戰車三百乘,虎賁(精銳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數萬人,出兵東征。同年2月21日,周軍抵達孟津,與庸、盧、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會合,聯軍總數達4.5萬人,不少方國的國君親自趕來。

武王伐紂之牧野之戰

聯軍於2月26日佈陣未完就下了雨,史稱聯軍共有"六師"。軍事史家推測,大概是三百乘戰車,三千名虎賁為一個"裝甲師",為第一梯隊。其餘四萬多人分為五個"師",在後面組成方陣,為第二梯隊

武王伐紂之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著名戰例,也是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確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為西周時期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闢了道路。牧野之戰中所體現的謀略和作戰藝術,也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武王伐紂之牧野之戰

隨著時間的推移,牧野之戰也蒙上了一層又一層神秘的面紗。當時的記錄下,帝辛尚不失為一個有嚴重缺陷的英雄人物,然而到了後世,"紂王"卻成了荒淫無恥、殘暴不仁的昏暴之君,被潑上了越來越多的汙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