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一場戰役,讓晉國從六卿專權變成了四卿專權,誰是最大的受益者?

趕走趙鞅之後,士吉射與荀寅自以為掌控了晉國大局,遂率軍圍了晉陽。看樣子,他們想一舉剷除趙氏。

對士吉射和荀寅而言,若合兩家之全力,再加上邯鄲趙氏之兵,攻滅趙鞅並非沒有可能。但是,如果魏氏、韓氏插手進來,又當如何?還有那位一貫行事謹慎、從不輕易表態的執政荀躒,他雖然與荀寅同宗,又與趙鞅關係不鹹不淡,但他到底會站在哪一方,誰也拿不準。

一場戰役,讓晉國從六卿專權變成了四卿專權,誰是最大的受益者?

山西太原,晉陽古城遺址


如上關節,士吉射和荀寅必定有所顧慮,只不過戰端是由趙鞅家臣董安於發起,趙鞅有大罪,魏氏與韓氏即便有心插手,也不敢貿然行動。因此,士吉射和荀寅斷定,他們對趙鞅的這一戰,有勝無敗。

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就在士吉射和荀寅率軍圍攻晉陽之時,一個內奸悄然登場,隨即扭轉了局勢。

此人名叫士皋夷,乃士氏旁支。士皋夷素來有野心,一門心思向上爬,奈何士吉射不喜歡他,於是心中懷了怨恨。此番士吉射和荀寅與趙鞅爆發大規模衝突,士皋夷感到機會來了,便暗中聯絡魏曼多與韓不信,意欲攪亂士氏,驅逐士吉射,繼而渾水摸魚,取代士吉射之卿位。

士皋夷聯合魏、韓兩家的計謀如願達成,因為魏曼多本來就討厭士吉射,而韓不信又對荀寅憎恨日久。士皋夷、魏、韓三方雖各有所求,但攻擊目標一致,故而一拍即合。

而後,魏曼多、韓不信、士皋夷三人又將當朝執政荀躒拉攏了過來。荀躒本與荀寅同出一脈,但血脈不能折算成利益,況且荀寅與六卿之中勢力最強的士氏結為一黨,令荀躒如芒在背,早已有心除之。當然,荀躒能夠爽快答應入夥,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看出了時局發展的趨勢——士吉射和荀寅正在快速滑向孤立的境地。

一番緊密勾連之後,荀躒與魏曼多、韓不信、士皋夷達成一致意見:驅逐士吉射,以士皋夷代之;驅逐荀寅,以梁嬰父代之。梁嬰父雖為普通大夫,卻深得荀躒寵愛,荀躒想把他扶入六卿行列,目的只在培植自己的勢力。

待一切準備妥當,荀躒求見晉定公姬午,告訴他,自己準備率軍討伐士吉射和荀寅了:君有命於臣下——挑起禍亂者,其罪當誅;此話載於盟書,沉於河水;如今三臣為亂,只有趙鞅遭到驅逐,處罰顯然不夠公平,因此,臣請求將另外兩人也驅逐出去。

荀躒這番話足夠冠冕堂皇,而且他還有意往士吉射和荀寅身上抹黑,明明是趙氏率先發難,荀躒卻說是三人同時為亂,沒什麼先後之分。

其實,當朝執政荀躒大可不必費心琢磨什麼措辭,此時的晉定公姬午權威淪喪,晉國的局勢早已不在他掌握之中。荀躒字斟句酌向其稟報,純粹是走個過場而已。

是年冬,荀躒與魏、韓兩家聯手,打著國君的旗號,發兵討伐士吉射和荀寅。

士氏畢竟家底雄厚,初次交手,聯軍竟然沒能取勝。

但士吉射和荀寅已經被激怒,他們放棄圍城,轉而攻打三家聯軍。

他們上當了。

因為晉定公姬午就在軍中。

攻打三家之軍,就等於攻打國君。

此時,齊國亡臣高彊(字子良,公元前532年,他在與田氏、鮑氏的鬥爭中,曾欲攻打齊景公並脅迫之,兵敗後逃亡至魯,後至晉)提醒士吉射和荀寅:兩位千萬別攻打國君,否則民心必失,你們看,我就是因為攻打國君,才落得逃亡的下場;眼下智、韓、魏三家雖然聯手,但貌合神離,一一擊破他們並非什麼難事,一旦兩位得勝,國君不投靠你們還能投靠誰?

高彊苦口婆心,然而士吉射與荀寅難耐盛怒,一意孤行,向晉定公姬午發起了攻擊。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數日之後,民心盡失的士吉射和荀寅兵敗,狼狽逃往朝歌(衛地,在今河南省淇縣)。

一場戰役,讓晉國從六卿專權變成了四卿專權,誰是最大的受益者?

侯馬盟書


亡奔晉陽數月的趙鞅在魏曼多、韓不信的大力斡旋之下,得到晉定公姬午和執政荀躒的允准,安然返回國都。一群人在公宮裡隆重盟誓,宣佈這混亂的一頁自此翻過。

士皋夷和梁嬰父未能如願進入六卿行列,極可能是趙、魏、韓三家極力阻撓。此事雖令荀躒惱怒,但他並沒有堅持要梁嬰父取代荀寅之位,究其原因,一是荀躒擔心自己不能以一敵三,與趙、魏、韓三家作對,二是他也有自己的算盤——他盯上了士吉射和荀寅的土地財產。

當然,事情不能這樣就算完了,總要給趙鞅一個教訓。於是荀躒採納梁嬰父的建議,逼迫趙鞅殺董安於,一則打擊趙鞅威風、削弱趙氏勢力,再則也是為了出一口惡氣。

董安於聞之,自殺身亡。趙鞅強忍內心哀痛,曝其屍於街市之上,而後與荀躒結盟。趙氏終於重得安寧,而晉國六卿專權的時代也終於結束,變成了四卿專權。

趙鞅寵臣董安於用自己的生命為趙氏換回了安定的局面,也為趙鞅和荀躒口是心非的結盟塗抹上了一層暗影。不可預知的未來在前方等待著他們,誘惑著他們,而最終結局之顯現,尚需時日。

一場戰役,讓晉國從六卿專權變成了四卿專權,誰是最大的受益者?

朝歌公園


自士吉射和荀寅逃亡朝歌之後,晉國四卿相安無事,形成了荀躒主內、趙鞅主外的局面。智氏與趙氏,這兩個始終在暗暗較量的大族,都對這種局面求之不得——荀躒可以在內部發展自己的勢力,拉攏人心,擴大地盤,而趙鞅則可以通過討伐士吉射和荀寅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樹立自己的權威,擴充趙氏的兵力。

將近七年的時間裡,趙鞅數次領兵出征,討伐朝歌與邯鄲,往來奔波,征戰不休,終在公元前490年春天,徹底擊潰士吉射、荀寅及邯鄲趙氏。邯鄲投降,而士吉射和荀寅亡奔齊國,這場耗日持久的動亂總算終結。

(《大夢春秋》109,待續。文圖原創,盜用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