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教育信息化的“貢獻”

隨著我國各地疫情不斷好轉,疫情在可以預見的4月應該會基本結束,社會秩序必將恢復,學校當然也不例外,近期就有一些省市教育廳教育局發出了準備開學的聲音。這可真是好消息!

伴隨各個學校的開學,教學會逐步恢復正常,然而對於教育信息化來說,已經對傳統教學發起了極大的“挑戰”,並將在“後疫情”時代,逐步徹底的落地。

此話怎講?我們共同看看這次疫情對教育信息化的影響。

從整體上說,本次疫情對教育信息化有三大“貢獻”

1. 整體驗收了我國之前10多年時間所做的教育信息化工作

其實說檢查、說驗收,之前上到教育部,下到各省教育廳,各市教育局都對包括:三通兩平臺、示範校建設等進行過檢查驗收。但這些驗收的怎麼樣呢?作為中國人都懂,效果怎麼樣大家也都清楚。而且之前的檢查驗收多是點對點或者有特殊指向的。

但本次確不一樣。本次疫情對整個教育行業都有影響,從孩子的早教到成人的終身教育,都涉及到了!這麼大規模的全方位的檢驗是史無前例的!也是在平時不可能做的!至於檢驗結果,關心教育的都很清楚。前期一片混亂,現在勉強及格。

前期因為絕大多數老師從來上過網課,從來沒深入的運用過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所以導致出現一系列問題。後來隨著學期的深入,就像開車一樣,大家逐漸熟練了,因此正常的網課還是能夠保證上了,但上的效果怎麼樣依然是個很大的問號,因此現在充其量是勉強及格。

2. 信息化2.0終於看到了落地的希望

為什麼這麼說?其實國家對信息化1.0現在定義已經非常明確了,其主要工作就是完善硬件、軟件、平臺、資源等基礎設施建設。而真正落地改變課堂是要在2.0時代完成。

但就前幾年的發展看,想“落地”真的太難了。老師們根深蒂固的教學思維方式,我國教育唯分數論的觀念,學生自身的“奴役性”等等都決定了絕大多數教學仍然停留在傳統意義的教學上。教育信息化中提倡的很多模式、方法、信息技術的應用等更多的只能在公開課、示範課、參賽課中找到。而且正如信息化2.0提出的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素養問題,就這次的表現來看整體也是非常差的。

而本次疫情“倒逼”大多數老師,不想用不行,不想改不行!同樣“倒逼”學生和家長,不接受不行,不配合不行!正式這樣的“倒逼”,使得老師和學生們的信息化素養一下子提高了不少!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接受甚至喜歡上了網絡教學,並對信息化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而學生和家長也發現了網絡教學的好處,相信即便學校開學,網絡教育的大門已經開打,就不可能關閉,因此未來網絡教學和學校線下教學必將結合。從這個角度說,信息化2.0落地為期不遠。

3. 疫情改變了未來授課模式及走向

通過本次全學段網上教學,使網課必將成為一種常態化的課堂形式。如果原來網課還停留在以成人學習為主,那麼疫情之後網課同實體課堂必將進行互補。而且通過網課大家一定發現,有一些內容是網課解決不了的。比如需要實操和實踐的,需要拔高深入思考討論創新的,那麼這些解決不了的問題未來更多的還將在線下實體課堂中解決。而一些純知識性問題、常識類問題、需要記憶理解的理論問題等,則完全可以通過網課解決。

這樣以後的課堂結構很有可能徹底改變:線上學基本知識、常識知識,線下學實踐知識、研討創新等。其實這種模式正是混合式教學模式所倡導的方法。

基於以上的影響或“貢獻”,對我國教育信息化的推動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疫情終將過去,在這個春天,在“後疫情”時代,教育信息化進程必將進入快車道,並最終實現常態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