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洶湧,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疫情洶湧,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疫情洶湧,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1、

按倒了葫蘆又起來了瓢。

好不容易,國內抗新冠剛取得初步成效,不成想海外卻後來居上。

今天的數字表明,全球感染人數已超134萬,而傳說中正在加緊研製的疫苗,即便一切順利——而且還得祈禱:病毒千萬別變異——也要一年或一年半以後了。

更可怕的是,還有大量無症狀感染者混跡人群中。他不知,你不知,我不知。傳染力卻依然存在。

更更可怕的是,非洲和印度、南美等醫療條件落後地區,新冠初露鋒芒。要是這些地方大流行,大面積的死亡恐怕就是大概率的事了。

所以,看到有人掉以輕心——不少朋友可能都看過這兩天的照片:清明期間的黃山,人山人海,宛如鬧市。不少人連口罩也沒戴。

不僅黃山如此,不少景區都免費或搞活動,以望吸引遊客,拉動經濟。

我卻期期以為不可。這一步,走得太早了些,也太懸了些。設若其中有三五個無症狀感染者,豈非之前的努力前功盡棄?

不禁讓人想起年初那個後來證明並不可笑而是可悲的段子:

關於肺炎這事,世界在看中國,中國在看武漢,武漢在看漢口,漢口的人——在買年貨過年……

智者不二過,人的記憶也不像魚那麼短暫,只有區區七秒。

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記住些什麼。

疫情洶湧,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2、

與此同時,不少地方通知中小學準備開學。

對此,我也持不同意見。竊以為,中學可以開學,因為大多數中學都是寄宿制,孩子送到學校後,一律封閉管理。家長不進,學生不出,從源頭上把傳染的可能截斷了。

小學除了極少數是寄宿外,大多是走讀,問題就相當大——不少學校要求戴口罩,測體溫,實行分餐。

但是,小學孩子年齡小,自律性差,有幾個能做到整天把口罩戴著的?說不定互相揭口罩當遊戲都可能。

其次,教室空間狹小,這麼多孩子整天呆在一起,每天回家還得和家人接觸,家人則與更多的人接觸。

要是有一個感染了,誰來保證不引發多米諾骨牌般的連鎖反應?

第三,假如有一個孩子感冒了,但還不清楚是否是新冠,那需要隔離嗎?他同班的同學呢?也隔離嗎?

小學學習任務不重,而且按我理解,小學生本就該以愉快的、健康的成長為要,學多少書本知識,認多少字,會讀多少單詞,能做多少奧數,那是另一個層面的事情。不重要。

大疫當前,首要任務是確保孩子們萬無一失。

疫情洶湧,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3、

疫情也讓經濟遭遇了空前困難,以我這段時間購物——主要是生活必須品——而言,物價已有小幅上漲。對一些困難家庭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昨天看一報道,某家公司裁員,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哭著說他二十歲就進了公司,誰知幹了二十多年,一夜之間竟失業了。

前段時間,甚至還有一個母親,帶著幾歲的女兒投河自殺。

其實,大多數家庭應該都有幾個月的經濟儲備,不至於兩個月不上班就真的凍死餓死,而是源於一種內心的恐慌。

各種跡象表明,疫情不可能像兩個月前的樂觀預想,隨著夏天到來而終止,就如當年薩斯一樣,而是有可能在更長時間裡長期存在。

因為看不到未來,所以緊張;因為緊張,所以沒有安全感。

就如同這幾天都在說的糧食一樣,糧食本是夠的,可要是大家都恐慌性囤積,可能就真的不夠了。誠如是,則開啟了又一輪恐慌。

為了應對疫情對國民生活的影響,美、日、德等國據說向民眾發放現金。這份作業,估計中國是不屑去抄的。國情在此嘛。

然我以為,對中低收入者,尤其是中低收入者又失業兩三個月的,如果能由國家給予一定補助,這似乎也是緩解社會矛盾之善舉。至於那些舉步維艱的外貿為主的企業,更當免稅或以其它方式去扶持。

疫情洶湧,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4、

拉拉雜雜扯了些很實際也很實誠的話,下面聊點虛的。

年輕時,我曾在《科幻世界》做編輯。多年以來,閱讀的一大重心就是科幻和科普。科幻的核心母題之一,是對人類命運與未來的憂思。

我一直對當年編髮過的一篇科幻小小說記憶猶新。小說講,有一些外星飛行員,偶然發現了地球——由於他們體型比人類大成千上萬倍,在他們眼裡,地球只是太空中的一塊藍色石頭。

這些飛行員覺得這塊圓形的藍色石頭很漂亮,就決定把它帶回他們星球,以便放在公園裡做一座假山。

等他們動手搬地球時,他們很不爽地發現了人類——在他們眼裡,人類是一種需要藉助顯微鏡才能看清的微生物。

擔心微生物有毒,他們向地球噴了一些殺蟲劑。

於是,人類末日來臨……

疫情洶湧,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5、

大多數中國人都潛意識地繼承了孔夫子的思想:未知生,焉知死?

人們聚會時,談做官,談發財,談吃喝,談色情,鮮有談生死的。大多數人眼裡,談生死是一種頗為忌諱的荒唐行為。

但是,這一次疫情,卻迫使我們更多的思考生死,思考人類這種偶在生物的前途和命運。

有一種猜想認為,人類可能是外星高等文明的小白鼠,被高等文明禁錮在小小的藍色星球上。我們的一切活動都被監視被偷窺,如同一個孩子觀察後花園裡忙忙碌碌的螞蟻。

可惜螞蟻不自知,還以為自己強大得足以改造自然。

所以,西方人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只不過,上帝不是神,而是一些大神級的文明。

還有一種猜想更可怕:我們這個世界壓根兒就不是真實的,而是存在於一臺超級電腦的程序裡。

換言之,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是幾行代碼,電腦遊戲裡的角色;前世今生,過去未來,都按編寫好的既定程序在上演。

打遊戲的人一旦關上電腦,這個世界就GAME OVER。

不論這些猜測與真相的接近度如何,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對我們這個存在了130多億年時間,擁有930億光年空間的宇宙來說,小到物種滅絕,大到恆星崩潰,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太陽只是遠離旋臂中心的荒涼角落裡最普通的恆星,地球只是萬千天體裡類似於塵埃的的行星。

如果把宇宙按比例縮小到地球這麼大,那麼,地球的大小僅僅相當於原子核。

在地球45億年的進化史上,人類所佔的份額也可忽略不計:

如果把地球歷史按比例縮短為一年,那麼,在這一年最後一天的下午5點,原始人出現;晚上23點30分,智人出現;23點59分,也就是當這一年只剩最後一分鐘時,我們引以為驕傲的文明終於開始了……

疫情洶湧,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6、

說一千道一萬,其實,人生和世界一樣,都是偶然,都是虛無,都是荒誕。

只是,既然來到人間,既然來到這個世界,那就還是好好活下去吧。——如果還能活得下去。

畢竟,萬千次機緣巧合,才有了你,才有了你和這個世界的相遇。

哪怕它真的只是一臺超級電腦運行的遊戲。

不要說什麼意義。活著就是意義。沒有被包括疫情在內的一切苦難壓垮,並且還能在苦難中閃爍愛與悲憫的人性微光,就是意義。就是終極意義。

文章轉自聶作平的黑紙白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