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汹涌,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疫情汹涌,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疫情汹涌,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1、

按倒了葫芦又起来了瓢。

好不容易,国内抗新冠刚取得初步成效,不成想海外却后来居上。

今天的数字表明,全球感染人数已超134万,而传说中正在加紧研制的疫苗,即便一切顺利——而且还得祈祷:病毒千万别变异——也要一年或一年半以后了。

更可怕的是,还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混迹人群中。他不知,你不知,我不知。传染力却依然存在。

更更可怕的是,非洲和印度、南美等医疗条件落后地区,新冠初露锋芒。要是这些地方大流行,大面积的死亡恐怕就是大概率的事了。

所以,看到有人掉以轻心——不少朋友可能都看过这两天的照片:清明期间的黄山,人山人海,宛如闹市。不少人连口罩也没戴。

不仅黄山如此,不少景区都免费或搞活动,以望吸引游客,拉动经济。

我却期期以为不可。这一步,走得太早了些,也太悬了些。设若其中有三五个无症状感染者,岂非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

不禁让人想起年初那个后来证明并不可笑而是可悲的段子:

关于肺炎这事,世界在看中国,中国在看武汉,武汉在看汉口,汉口的人——在买年货过年……

智者不二过,人的记忆也不像鱼那么短暂,只有区区七秒。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记住些什么。

疫情汹涌,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2、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通知中小学准备开学。

对此,我也持不同意见。窃以为,中学可以开学,因为大多数中学都是寄宿制,孩子送到学校后,一律封闭管理。家长不进,学生不出,从源头上把传染的可能截断了。

小学除了极少数是寄宿外,大多是走读,问题就相当大——不少学校要求戴口罩,测体温,实行分餐。

但是,小学孩子年龄小,自律性差,有几个能做到整天把口罩戴着的?说不定互相揭口罩当游戏都可能。

其次,教室空间狭小,这么多孩子整天呆在一起,每天回家还得和家人接触,家人则与更多的人接触。

要是有一个感染了,谁来保证不引发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

第三,假如有一个孩子感冒了,但还不清楚是否是新冠,那需要隔离吗?他同班的同学呢?也隔离吗?

小学学习任务不重,而且按我理解,小学生本就该以愉快的、健康的成长为要,学多少书本知识,认多少字,会读多少单词,能做多少奥数,那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不重要。

大疫当前,首要任务是确保孩子们万无一失。

疫情汹涌,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3、

疫情也让经济遭遇了空前困难,以我这段时间购物——主要是生活必须品——而言,物价已有小幅上涨。对一些困难家庭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昨天看一报道,某家公司裁员,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哭着说他二十岁就进了公司,谁知干了二十多年,一夜之间竟失业了。

前段时间,甚至还有一个母亲,带着几岁的女儿投河自杀。

其实,大多数家庭应该都有几个月的经济储备,不至于两个月不上班就真的冻死饿死,而是源于一种内心的恐慌。

各种迹象表明,疫情不可能像两个月前的乐观预想,随着夏天到来而终止,就如当年萨斯一样,而是有可能在更长时间里长期存在。

因为看不到未来,所以紧张;因为紧张,所以没有安全感。

就如同这几天都在说的粮食一样,粮食本是够的,可要是大家都恐慌性囤积,可能就真的不够了。诚如是,则开启了又一轮恐慌。

为了应对疫情对国民生活的影响,美、日、德等国据说向民众发放现金。这份作业,估计中国是不屑去抄的。国情在此嘛。

然我以为,对中低收入者,尤其是中低收入者又失业两三个月的,如果能由国家给予一定补助,这似乎也是缓解社会矛盾之善举。至于那些举步维艰的外贸为主的企业,更当免税或以其它方式去扶持。

疫情汹涌,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4、

拉拉杂杂扯了些很实际也很实诚的话,下面聊点虚的。

年轻时,我曾在《科幻世界》做编辑。多年以来,阅读的一大重心就是科幻和科普。科幻的核心母题之一,是对人类命运与未来的忧思。

我一直对当年编发过的一篇科幻小小说记忆犹新。小说讲,有一些外星飞行员,偶然发现了地球——由于他们体型比人类大成千上万倍,在他们眼里,地球只是太空中的一块蓝色石头。

这些飞行员觉得这块圆形的蓝色石头很漂亮,就决定把它带回他们星球,以便放在公园里做一座假山。

等他们动手搬地球时,他们很不爽地发现了人类——在他们眼里,人类是一种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微生物。

担心微生物有毒,他们向地球喷了一些杀虫剂。

于是,人类末日来临……

疫情汹涌,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5、

大多数中国人都潜意识地继承了孔夫子的思想:未知生,焉知死?

人们聚会时,谈做官,谈发财,谈吃喝,谈色情,鲜有谈生死的。大多数人眼里,谈生死是一种颇为忌讳的荒唐行为。

但是,这一次疫情,却迫使我们更多的思考生死,思考人类这种偶在生物的前途和命运。

有一种猜想认为,人类可能是外星高等文明的小白鼠,被高等文明禁锢在小小的蓝色星球上。我们的一切活动都被监视被偷窥,如同一个孩子观察后花园里忙忙碌碌的蚂蚁。

可惜蚂蚁不自知,还以为自己强大得足以改造自然。

所以,西方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只不过,上帝不是神,而是一些大神级的文明。

还有一种猜想更可怕:我们这个世界压根儿就不是真实的,而是存在于一台超级电脑的程序里。

换言之,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几行代码,电脑游戏里的角色;前世今生,过去未来,都按编写好的既定程序在上演。

打游戏的人一旦关上电脑,这个世界就GAME OVER。

不论这些猜测与真相的接近度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对我们这个存在了130多亿年时间,拥有930亿光年空间的宇宙来说,小到物种灭绝,大到恒星崩溃,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太阳只是远离旋臂中心的荒凉角落里最普通的恒星,地球只是万千天体里类似于尘埃的的行星。

如果把宇宙按比例缩小到地球这么大,那么,地球的大小仅仅相当于原子核。

在地球45亿年的进化史上,人类所占的份额也可忽略不计:

如果把地球历史按比例缩短为一年,那么,在这一年最后一天的下午5点,原始人出现;晚上23点30分,智人出现;23点59分,也就是当这一年只剩最后一分钟时,我们引以为骄傲的文明终于开始了……

疫情汹涌,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6、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人生和世界一样,都是偶然,都是虚无,都是荒诞。

只是,既然来到人间,既然来到这个世界,那就还是好好活下去吧。——如果还能活得下去。

毕竟,万千次机缘巧合,才有了你,才有了你和这个世界的相遇。

哪怕它真的只是一台超级电脑运行的游戏。

不要说什么意义。活着就是意义。没有被包括疫情在内的一切苦难压垮,并且还能在苦难中闪烁爱与悲悯的人性微光,就是意义。就是终极意义。

文章转自聂作平的黑纸白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