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可貴在於一個落魄之人,能堅持初心,至死不渝

李白很多詩,在技法上是有所失的,至少是有所欠缺的,比如格律。當然直到現在,古詩圈裡也還在爭論格律重要還是意境重要。李白的詩的確好,很多好是說不出來你那種好,是打心眼兒裡的,幾乎不用讀二遍,就能背下來。但我們說,功夫在詩外。

唐詩重氣象,唐以後的詩重技法。所以盛唐詩是現在所有寫古體詩的最終極目標。盛唐詩的形成,在於那個多元化的社會背景,在於那個多元化的人,多元化的際遇。國人為什麼崇尚李太白?

李白的可貴在於一個落魄之人,能堅持初心,至死不渝

因為這個人符合了當時讀書人的所有目標和願景,這個讀書人,也可以理解成仕人階層。一是儒家的入世觀,積極入世,為聖人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終其一生,李白無論遭遇什麼,都不改初心,掛雲帆而濟滄海。這是儒家所崇尚的價值觀,李白如是,杜甫亦如夢,後還有個蘇東坡。二是道家的出世觀,濟世不得,不是在求仙,就是在求仙的路上,知己滿天下,劍術天下第一。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仗劍走天涯。

特別可貴的是道家有消極的成分,道家講修自我,善其身,但李白身上沒有,他完全是積極的

李白的可貴在於一個落魄之人,能堅持初心,至死不渝

李白的詩好,好在哪裡,好在有仙氣。那什麼叫仙氣?道家哲學與道家美學,我們讀莊子,是不是有似曾相識的灑脫之氣?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裡也,莊周開創了道家哲學與美,影響後世極遠,比如李太白。

李白的可貴,在於一個落魄之人,能堅持初心,至死不渝,如果說孩子的眼睛是清澈的,那李白縱到死那一刻,也是眼神明澈。因為李白是反面,但卻是儒家和道家精神最終的形態,是內斂的最終形態。隨心所欲不逾矩,聽過吧,這就是李白。

李白的可貴在於一個落魄之人,能堅持初心,至死不渝

再說了,李白詩句真的是磅礴,即使不磅礴大氣的,也是很真切。我高中時候,有個講詩的班級活動,類似互相學習,其他人都是找了一個唯美的啥的,然後按書本在那裡說一通。我就找了《靜夜思》,因為這是最真切的感情,沒什麼手法,直接看看月亮然後我想家了。

現在想想,我應該是挑了首最取巧的詩,別人還記不記得我不知道,我可是能夠記得這件事很多年的也是很不錯。但是作為一個傳統的中國人,即使活在21世紀,依然無時無刻被"關係"兩個字羈絆,每個年齡段、每一天都在被主動的生活。

李白的可貴在於一個落魄之人,能堅持初心,至死不渝

一提到李白,想到的不是語文書上那個白衣續須的老男人,而且似乎永遠不會褪色的白衣少年,可能長得並沒多好看,身上永遠帶著酒味,長髮用根樹枝隨意的簪著,鬢邊是昨晚醉後落下的碎髮,也許幾年後會泛著白,風從四面八方吹來,看著山下行人紛紛快走著要找地方躲雨,可是他卻依舊提著劍、拎著酒,敬明月、敬山河、敬故人,喝得興起,舉起寶劍一通亂舞就是千古絕句。

有人說,李白太天真了,他總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但這才成就了李白,這便是他的偉大之處。永不言棄,以苦為樂。

甚至說他根本不覺得那是苦,因為他眼中只有那個宏偉的目標,一切都為了奔向那點光亮,其他赴湯蹈火終不悔。我沒有想到,古代的詩人如此積極入世,現在的文人基本都遠離政治,為什麼那個時代詩人跟政治關係如此緊密。

這也許跟傳統的儒家思想有關係吧。在李白諸多故事中,我最感興趣的是他的信仰問題。

道教,儒家思想,俠客精神和縱橫術都流淌在他的血液中,他糾結:打扮的像俠客一樣的李白不僅煉丹修,仙,還積極入世,濟蒼生安社稷,希望在盛唐發揮他的縱橫之術求得功名,揚名立萬。

李白的可貴在於一個落魄之人,能堅持初心,至死不渝

他想讓後人記住的是"政治家李白",然而我們只認識"偉大詩人李白"。足矣。李白是不幸的,但他也是幸運的,他還有一大幫靠譜的朋友幫助他救濟他,有元丹丘,有王維王昌齡,還有小他十一歲如迷妹一般的杜甫;他還有全國上下無數的百姓粉絲和官員粉絲,以至於就算是流放,他也能接受好多頓宴請;他還有本族叔父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接濟,整理出版畢生心血,方才給後世留下寶貴的財富。

李白真可謂全才,只可惜盛唐時代不需要縱橫術,修,仙之心與積極入世本就背道而馳,俠客精神散金千萬也不會對走入唐玄宗身邊有任何益處。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他一生無怨無悔。恐怕他臨死之前最遺憾的就是沒能施展自己的抱負,為國家所用吧。但他的精品詩文流芳百世,熠熠生輝。陪伴我,每個夜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