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關雎》是愛情詩,它其實是婚禮主持詞

一、《詩經》第一詩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詩經》裡的名篇很多,但要說這首《關雎》是《詩經》第一詩,相信沒有人會表示反對。理由有三:

第一,《關雎》的排名使然。《詩經》的第一部分是《國風》,《國風》的第一部分是《周南》,而《周南》的第一首詩,就是《關雎》。換句話說,《關雎》是《詩經》開篇第一首詩,是名副其實的《詩經》第一詩。

第二,《關雎》的名聲很大。上至王侯將相,下至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流,幾乎人人都知道《關雎》,就連臭流氓調戲良家婦女時,嘴裡也會說上一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至於“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很多人肯定也能張嘴就來。

第三,《關雎》的特別之處還在於,它是孔子唯一點名評論的《詩經》作品。孔子曾多次論及《詩經》,比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又比如“不學《詩》,無以言”——不看《詩經》就跟昨晚沒有追劇一樣,別人說話的時候你都插不上嘴——但這些都是對整部《詩經》籠統的評價,唯獨對於《關雎》,他老人家專門評價了下:“《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以上這些,都說明了《關雎》的社會地位。那麼,這《詩經》的開篇第一首詩,究竟寫的是什麼呢?

你以為《關雎》是愛情詩,它其實是婚禮主持詞

二、對《關雎》的幾種解讀

千百年來,關於《關雎》一詩的主旨眾說紛紜,歷代都有不同的理解(或誤解,或故意曲解),有諷刺康王說、教化說、求賢說、自薦說,以及歌頌后妃之德說、愛情說等等,其中以後面兩種的影響最大。下面重點講講這兩種最主要的觀點:

(一)歌頌后妃之德

歌頌后妃之德說起源於漢代。成書於西漢的《毛詩序》認為:“《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又進一步說:“…… 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後漢書》和唐代張說都認同該解釋。《後漢書·皇后紀上·光烈陰皇后》:“既無關雎之德,而有呂霍之風。”張說《祈國公碑》:“內被螽斯之德,外偃關雎之化。”

你以為《關雎》是愛情詩,它其實是婚禮主持詞

漢代之所以會出現歌頌后妃之德說,是有歷史原因的。與其他朝代相比,漢朝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后妃干政特別多。始作俑者是呂后,劉邦去世之後,這位殺了韓信的呂老太婆成了實際上的統治者。在《史記》裡,呂后是列入本紀的,可見司馬遷是把呂后當做帝王對待的。之後的竇太后、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等人,都是長期把持朝政。

后妃干政引起了儒生們的不滿。但是,儒生們無力改變現狀。於是,他們從儒家經典入手,進行重新解讀,希望扯聖人皮來拉大旗。比如這首《關雎》,漢儒們認為,詩的女主人公又是窈窕又是淑女的,不但品德相貌雙全,又熱愛勞動且勞動技能嫻熟(流之、採之、芼之),而且夫妻關係融洽(“友之”“樂之”)。這麼完美的女性,只能是周文王的夫人、周武王的生母太姒啊。古時候誰敢說周文王半個字壞話啊?於是,這首詩就硬生生被變成了讚頌后妃之德。

你以為《關雎》是愛情詩,它其實是婚禮主持詞

呂后劇照(秦嵐 飾)

儒生們極力歌頌“后妃之德”,用以教導天下夫婦,其目的當然是希望漢朝的后妃們學習這種美德,做后妃該做的事情,而不要去幹政。但實際上,無論你怎麼讀,從詩中也讀不出跟文王有什麼關係,更無法讀出后妃之德來。而漢朝的太后們,才不管儒生怎麼解讀呢,仍然前赴後繼地繼續幹政。

(二)歌頌愛情

認為《關雎》是愛情詩,就純屬是現代人的觀點了,也是現在流行最廣的一種解讀,很多教材上都是這麼寫的。

胡適就持這種觀點。在《談談詩經》裡,胡適說:“《關雎》完全是一首求愛詩,他求之不得,便寤寐思服,輾轉反側,這是描寫他的相思苦情;他用了種種勾引女子的手段,友以琴瑟,樂以鐘鼓,這完全是初民時代的社會風俗,並沒有什麼稀奇。意大利、西班牙有幾個地方,至今男子在女子的窗下彈琴唱歌,取歡於女子。”

聞一多也認為《關雎》是愛情詩:“《關雎》本意為‘女子採荇於河濱,君子見而悅之’。”(《風詩類鈔》)

劉大白的觀點稍有不同:“它是結婚歌的,因為第四、第五兩章,有‘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話,似乎是結婚以後的事情,所以有這一說。其實這都是那位單相思的詩人,想象中的預備;而此詩不過是一篇片戀的戀歌罷了。”(《白屋說詩》)但單相思的戀歌,依然是愛情詩。

你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春江水暖,鳥兒共鳴,彷彿在說“這是一個戀愛的季節,空氣裡都是情侶的味道。”再加上《關雎》滿篇都是“寤寐求之”“求之不得”“輾轉反側”這樣的句子,的確很像是首愛情詩。

你以為《關雎》是愛情詩,它其實是婚禮主持詞

李山教授

但北京師範大學李山教授認為,《關雎》不是愛情詩。李教授的理由是:

(1)人稱形式不對。一般的愛情詩都是第一人稱的。比如,“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兒,怎麼愛你都不嫌多。”“(我要)給你買最大的房子/最酷的汽車/走遍世界每個角落。”但在《關雎》裡,“君子”和“淑女”都是第三人稱。

(2)器物不對。琴瑟還可以搬到姑娘家旁邊去演奏,只要老丈人、小舅子不出來收拾你就行,但鐘鼓幾無可能。西周的青銅鐘,且不說一般人家裡根本不可能有,它也不是一個人能搬的,也不是一個人能演奏的。

(3)場合也不對。在周代,琴瑟、鐘鼓一起上,這等盛大規模,只能出現在一些比較隆重的場合,可不是隨便用來“泡妞”的。

我個人非常同意李山教授的看法。儘管現代人常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但是在古代,在那些每天還要為了生存而努力的西周人看來,愛情顯然沒有這麼高的地位。而且,不管《詩經》成書是采詩官采詩也好,是孔夫子刪詩也好,如果把一首僅僅是歌頌愛情的詩放在第一篇,都是不可思議的。

三、《關雎》不是愛情詩

要說清楚這個觀點,我們不妨再來捋一捋這首詩。

開篇第一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關於“雎鳩”,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魚鷹,有人說是雕,也有人說是綠頭雁。《爾雅·釋鳥》:“雎鳩,王雎。” 漢代揚雄《羽獵賦》:“王雎關關,鴻雁嚶嚶。”其實,“關關”是詩意化的鳥叫聲,說白了就是“呱呱”。根據生活經驗,尖嘴的鳥類叫聲多半是“唧唧”“啾啾”的,呱呱叫的鳥類,基本上是扁嘴的。在這裡,知道雎鳩是一種扁嘴的水鳥就夠了。因為,這句話在詩中的作用是“比興”,為了引出下面真正想說的內容。

你以為《關雎》是愛情詩,它其實是婚禮主持詞

接下來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兩句要好好說道說道。

首先是“窈窕(yǎo tiǎo)”,這個詞不是“苗條”,但遠勝“苗條”。“窈窕”指的是心靈美、氣質好、體態優、顏值高,總之就是完美。接著說“好逑(hǎo qiú)”。這裡的“好”不能讀成第四聲,否則真的是耍流氓了。“逑”,意思是配偶。所以,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內外兼修的善良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逑”這個字很關鍵,直接說明了這首詩不是講男子追求女子的愛情詩。試想一下,有哪個良家男子追求女孩子的時候,會跟人家說“你是我的配偶”?所以,這首詩更應該是在說夫妻關係的。再回過頭去看“雎鳩”,就容易理解了,不是指情侶,而是指夫妻。古人很喜歡用鳥來形容夫妻,比如“夫妻本是同林鳥”,又比如“在天願作比翼鳥”,等等。

再多說一句。“逑”,《詩經》中更多的是寫作“仇”。古人造字很有意思,知道配偶在一起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仇家。

言歸正傳,再後面就是連續三次出現的參差荇菜

你以為《關雎》是愛情詩,它其實是婚禮主持詞

荇(xìng)菜,一種圓葉細莖、葉浮水面、根生水底的水生植物。徐志摩寫“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要麼是他把荇菜和其他水生植物弄錯了,要麼就是這荇菜還小,尚未浮出水面,所以只能在水底招搖。

奇怪的是,這三次出現的“參差荇菜”結構並不一樣。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共有八句;第二、三次出現的時候,都只有四句。這其實是告訴我們,這三次“參差荇菜”的內涵是不一樣的。

第一次的“參差荇菜”,是一個苦苦追求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是很不順利的,“求之不得”。很多人就是根據這一部分,把《關雎》歸入到愛情詩的行列。但是,寫到愛情,不代表詩的主旨就是愛情。我們接著往下看。

你以為《關雎》是愛情詩,它其實是婚禮主持詞

第二次的“參差荇菜”,情況就不一樣了,“琴瑟友之”,明顯已經是不同的階段了。很多人認為這句是背個吉他去泡妞的意思。這就理解偏了。琴瑟的重量雖不算太重,但是體積不算小,並非泡妞的好選擇。關鍵是,古時候“琴瑟”用來比喻夫妻關係,就是典出《關雎》。“琴瑟和諧”形容夫妻和諧,妻子不幸去世叫作“斷絃”,若再娶則叫作“續絃”。所以,“琴瑟友之”,說的不是談戀愛的事,而是夫妻之間的事。

而且在古代,“友”也不是“朋友”的意思,而是用來描述兄弟關係,“兄友弟恭”。再聯繫到古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說法,血緣關係是高於婚姻關係的。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希望夫妻關係能夠好的像兄弟關係那樣。

你以為《關雎》是愛情詩,它其實是婚禮主持詞

第三次的“參差荇菜”,跟第二次的結構一樣,“鐘鼓樂之”。前文說了,“鐘鼓”一般出現在一些重要的場合,宮廷、祭祀,或者婚禮。聯繫到上文,是婚禮的可能性更大。

由此可見,《關雎》歌頌的應該是美滿的婚姻。

四、《關雎》是婚禮主持詞

《周易》有云:“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由此可見婚姻在古代的重要作用了。婚姻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聯結不同姓氏的宗族,一是傳宗接代。

西周王朝建立之後,是以一姓統御萬姓。西周實行的是分封制,那些諸侯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封地之後,如何快速與當地異姓宗族結為同盟,鞏固統治呢?婚姻。

不同的姓氏通過婚姻締結同盟之後,才能更加立於不敗之地。在此後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和親和賜婚一直都是皇帝加強對外和對內關係的重要手段。

傳宗接代就更好理解了。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人口的多寡,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國力的強盛程度。人口多,生產出來的物資就多;人口多,打戰才能打得贏。

所以,把一首歌頌婚姻的詩排在《詩經》第一的位置,是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的。

仔細閱讀《關雎》的內容,你會發現,這首歌頌婚姻的詩,應該是在婚禮上使用的,而且很可能就是婚禮司儀的主持詞(當然,那個時候有沒有婚禮司儀不知道,但婚禮上的詩都是唱出來的)。不信咱們換個打開方式看一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在這美好的日子裡,我們迎來了兩位新人的婚禮。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新郎新娘正向我們緩緩走來。新娘身上披著潔白的婚紗,頭上戴著美麗的鮮花;新郎一身筆挺的西裝,容光煥發。新娘美,新郎帥,郎才女貌,十分般配。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下面,我們來回顧一下新郎新娘的戀愛史。新娘不僅人美,業務能力也強。採摘荇菜的時候,不僅摘得又快又好,連摘的姿勢都那麼好看。咱們的新郎啊,對新娘一見鍾情,夢寐以求。不過,新娘哪裡有那麼好追的,把個新郎急的睡覺也睡不好。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好在新郎不放棄不拋棄,終於追到手了。現在他們結為幸福的夫妻,祝願他們恩恩愛愛,琴瑟和諧,像兄弟那樣永不分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琴瑟奏起來,鑼鼓敲起來,酒杯端起來,祝願新郎新娘早生貴子,多子多福,快樂到永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