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雎》為何是《詩經》首篇,孔子讓我們正確地談戀愛!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這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成了我們現在應試教育的標準答案。這對《詩經》的總結是西方式的,或者是模仿西方語氣的。《詩經》之所以為經,是因為它傳遞出正確地價值觀,最重要的是,它傳遞出的是中華文化,以至於後來的所有文體的詩都是向《詩經》看齊,詩是有教育意義的,至少對自己是修身作用的。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經》的內容詩很中正的。

據司馬遷《史記》記載,春秋時期,詩歌有三千多首,孔子刪掉了十分之九,留下了305篇。有人對孔子刪詩這件事情表示懷疑,他們認為根本就沒有這回事,比如近代的胡適、梁啟超等學者。反而古代的大部分文人士大夫對這件事情深信不疑。為什麼他們深信不疑呢?孔子刪詩是有道理的,並不是要建立自己的權威,3000多首詩歌,有的已經過時,有的已經內容不夠純正,沒有教育意義,孔子便把他們都刪掉了,留下的305首才稱之為經。《詩經》是歷代讀書人必學的經典。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裡的“淫”和“傷”主要表達不過度,在樂和哀的時候不會做出過度的事情。

《關雎》為何是《詩經》首篇,孔子讓我們正確地談戀愛!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雎鳩(jū jiū):如鴛鴦一樣,雌雄同對出現的一種水鳥。“關關"是它們交替應和的叫聲。洲是江河或池塘中的陸地。雎鳩在洲中叫著,這裡烘托了一個自然的場景,一個充滿愛情的氛圍。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賢惠的女子是君子的好伴侶。這裡如果翻譯成"身材好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那就感覺怪怪的。這裡注重的是配偶的內在品質,而不是身材與相貌。這裡用了一個詞叫“君子”,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品德高尚的男子注重的是女子的賢德淑良。小人注重的可能就是身材與相貌。碰到一個如此鐘意的賢德女子,君子應該怎麼樣?

《關雎》為何是《詩經》首篇,孔子讓我們正確地談戀愛!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荇菜是長在水裡的一種植物,好多地區把荇菜切碎餵豬雞鴨鵝,它也可入中藥,同時也有人類食用價值。有個成語叫參差不齊,就出自這裡,參差不齊是說長短、高低不整齊。荇菜長得有長有短有高有低,被水流衝得左右漂動。這裡寓意著君子追求這位女子的狀態。這位君子已經不由自主了,心隨著女子的行蹤而走了。

《關雎》為何是《詩經》首篇,孔子讓我們正確地談戀愛!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寤寐"兩個字都是在床上的狀態,無論是在夢中還是醒著,一直想著是如何追求這個女子。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去行動了,去追求了,但是沒有成功。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悠”有漫長的涵義,“哉”是語氣助詞,形象地刻畫了男子心裡的煎熬,有度日如年的感覺。沒有追求成功,漫長的等待,他沒有垂頭喪氣地去酒吧喝酒,也沒有哭爹喊娘地要自殺,他在做一個正常的反應,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關雎》為何是《詩經》首篇,孔子讓我們正確地談戀愛!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參差荇菜"第二次出現了,這次不是在描述採荇菜的場景,而是藉此表達男子已經追求到了女子,一個“採”字說明了一切。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男子和女子確定戀愛關係以後,男子對女子的好並沒有絲毫改變,男子琴瑟友之,用琴瑟代表莊重的音樂,男子用音樂來哄女朋友開心。這裡也提醒我們現代的男子,追到女孩子或者結婚後,不要對女朋友或老婆的愛進行打折,要一如往常。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芼羹是祭祀上使用的,把肉和菜搗爛了作成羹。這裡“芼”就是搗爛了,煮熟了,就是生米作成熟飯,這是板上釘釘的意思。這次男子和女子不僅是確定了戀愛關係,男子在向女子求婚後,他們確定了準夫妻關係。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男子在對女子求婚後,進行了發誓,說了“一生一世對你好”這樣的話。鐘鼓是更莊重的樂器,男子要一輩子讓她快樂。

《毛詩大序》說:“《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

《關雎》放在《詩經》首篇,它是要教化天下匡正夫婦關係的,夫婦關係是家庭的基礎,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夫婦之道,人倫之始,最早《關雎》是周朝用來教育貴族子弟的,也同樣適合教育古今的所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