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楚怀王帐下,为啥刘邦获得美差“西进关中”,项羽北伐救赵?

公元前208年,秦国上将军章邯在定陶打败了项梁大军。项梁战死后,章邯认为楚地已对秦国构不成威胁,于是渡过黄河,与前来增援的王离20万大军汇合,全力围攻赵国。

秦军来势汹汹,屡战屡胜,赵国接连退败,危在旦夕,随时有覆国的可能。无奈之下,赵王向各路诸侯发出紧急求救信号。

赵国若是被灭,那么接下来秦国的主力军队将会着手收拾余下的新生诸侯国,楚国自然是难以幸免。所以, 面对赵王的求救信号,楚怀王决心派兵前往搭救。

此时,秦国的两大主力军章邯军团和王离军团都齐聚在赵国战场。毫无疑问,前去救赵,必将面临一场凶险万分的恶战。

而因为赵国对秦国主力军的牵制,恰好使得关中地区秦军防守薄弱很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灭秦良机。所以,西进关中灭秦,同样刻不容缓。

很显然,与北伐救赵相比,西进关中灭秦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差。若灭秦成功,不仅能在“苦秦久矣”的百姓中获得极高威望,而且能够得到楚怀王许诺的“关中王”。

历史告诉我们,得到这一美差的人是刘邦。

然而,彼时,刘邦和项羽同在楚怀王帐下听命,为何是刘邦西进,而项羽北伐呢?

纵观刘邦的一生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被上帝眷顾的幸运儿,得遇贵人无数,而楚怀王绝对算得上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之一。

同在楚怀王帐下,为啥刘邦获得美差“西进关中”,项羽北伐救赵?


楚怀王的垂青

秦始皇灭六国后,楚国皇室没落。原楚怀王的孙子熊心更是流落民间,成为一名低贱的放羊娃。

项梁、项羽叔侄在楚国故地起义后,在谋士范增的建议下,为了笼络人心,号召楚地百姓踊跃反秦,千方百计找到了熊心,并在薛邑召开了会议,拥立他成为新的楚怀王。

此时的刘邦因大本营丰邑失守,已经投靠了项梁,并颇得项梁的欣赏,受邀参加了这次会议。

因为刘邦在会上的拥立之功,使得楚怀王对他印象极好,更在项梁战死定陶后,将他视为心腹。

楚怀王熊心从来不甘心做一名傀儡君主,项梁死后,这一不甘达到了极点。他千方百计地想要摆脱项氏集团的控制,获得真正的权利。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扶植自己的力量,不能让此时尚未成气候的项羽一家独大。于是,刘邦的机会来了。

刘邦被封为“砀郡长”,一跃成为了砀郡的大军统领,而这个时候的项羽,军权却被楚怀王收了回去。

面对西进灭秦与北伐救赵的将领分配问题,楚怀王并不是特别纠结,因为他心中早已有了决断。

他时刻记得自己是项氏军团所立,只要项氏军团大权在握,他就无法做一个真正的君王。

同在楚怀王帐下,为啥刘邦获得美差“西进关中”,项羽北伐救赵?


关中是大秦帝国的根据地,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一旦项氏集团夺取了关中,项羽成了关中王,他们的权利将会再度增强,而他这个傀儡皇帝,处境也将会更加艰难,想要摆脱桎梏,更是难如登天。

所以私心上,他是绝不希望项羽成为关中王。

而此时的刘邦与项羽相比,威胁则小的太多。他甚至想要看到刘邦做大,这样就能更好地牵制项羽,达到他的目的。

楚怀王熊心并非一个庸碌无能之人,他深知,与赵地秦军主力的对决是一场事关生死存亡的重大战争。若是失败了,秦军将会顺势灭掉这些刚成立的诸侯国,当然包括他的楚国。

项羽勇猛善战,深得相梁真传,在项氏军团的地位和威望无人可以替代。

所以在大义上,北上救赵的最佳人选也是项羽,这一点,楚怀王心知肚明。无论公私,派项羽北伐,似乎都是最为明智的抉择。

既要用项羽之才,又要防备他独掌军权,楚怀王熊心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任命卿子将军宋义为义军统领,而项羽只作为副将跟随。这样的安排,他很放心。

同在楚怀王帐下,为啥刘邦获得美差“西进关中”,项羽北伐救赵?


楚怀王的理由

对刘邦和项羽的这般安排,包含着楚怀王的私心,所以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据《史记》记载:

“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从这段话可以得出,楚怀王认为关中百姓“苦秦久矣”,适宜派一个宽厚仁慈的人前去,而项羽太过残暴,不合适。

刘邦自起义来,打的就是“仁义”这块招牌,“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这一理由,不正是为刘邦量身定做的吗?

关于楚怀王指出项羽残暴这一点,也的确没有冤枉他。

《史记·项羽本纪》中:

“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拨,皆坑之。”

可是刘邦就真的白璧无瑕,仁慈宽厚吗?

事实上,他也曾是屠城的实施者。

同样在《史记·项羽本纪》有着相关记载:

“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

刘邦是真仁慈还是假仁慈,对于楚怀王来说,并不重要,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一个令项羽甘心接受这一安排的理由。

而项羽,也真的答应了。

同在楚怀王帐下,为啥刘邦获得美差“西进关中”,项羽北伐救赵?


项羽的仇恨

关于楚怀王这些小私心,项羽是否知道呢?

项羽应该是知道的,即便他看不出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但“亚父”范增是一定知道的,范增知道,便也就等同于他知道了。

可是项羽为何要同意这个安排呢?

因为对于彼时的项羽来说,天大的事也比不上与秦军将领章邯的杀叔之仇。

项梁对于项羽来说,是一个谁也无法替代的人。楚国灭亡后,项氏家族也遭到灭顶之灾,项羽与叔父项梁四处奔逃,相依为命。项梁将他一手带大,并悉心教导栽培他,对他恩重如山。叔侄俩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

项梁在定陶被章邯打败后战死,项羽无一日不想着为他报仇。所以,北上讨伐章邯,这个千载难逢的报仇机会,他是一定不愿错过的。

同在楚怀王帐下,为啥刘邦获得美差“西进关中”,项羽北伐救赵?


刘邦的西进之路

受命西进灭秦的刘邦,带着义军,出发了。

他的军事才能平庸,然而却能充分发挥自己卓越的领导能力,知人善用,巧妙借力。这一点,在西进途中历经的每一场战争里,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历练和证实。

如陈留之战,偷袭之计出自谋士郦食其;南阳之战的胜利,则又由张良和陈恢献出奇计;至关重要的峣关之战,也是由张良献计,加上郦食其的游说,轻易获胜。

刘邦就这样一路绿灯,顺风顺水地打到了咸阳城下,赶在项羽之前,占据了关中。

入了关的刘邦,更是充分发挥他的特长,将他“仁善”这一策略运用得炉火纯青。

尤其是他的“约法三章“,迎合了广大穷苦百姓的切身利益,大大地收买了人心,使得被暴秦压迫日久的关中百姓感激涕零,唯恐他不当这个关中王。

这为后来刘邦与项羽争霸,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同在楚怀王帐下,为啥刘邦获得美差“西进关中”,项羽北伐救赵?


项羽的北伐恶战

而北伐的项羽,起初却没那么顺利。他不断受到统领宋义的压制、掣肘,终于忍无可忍,以卖国的罪名将他杀死,夺回军权,这才获得了战争的指挥权。

他孤注一掷,破釜沉舟,与秦军在巨鹿展开了激烈的争战。

先是消灭王离的长城军团,后大败章邯军团,使得章邯率二十万秦军投降。

项羽一举灭了秦军两大主力军后,名扬天下,使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各路诸侯心悦诚服的诸侯盟主。

巨鹿之战的胜利,标志着项羽的时代,到来了。

同在楚怀王帐下,为啥刘邦获得美差“西进关中”,项羽北伐救赵?


大仙说

楚怀王关于西进和北伐的安排,意外地成就了刘邦、项羽二人,他们在各自的战场中丰满了羽翼。两大英雄的正式对决,也在悄然之中拉开了帷幕。

这也昭示着,他想要摆脱傀儡身份,掌控实权的愿望彻底落空。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有言: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

他称楚怀王为贤主,也是因为其对西进与北伐的合理安排。

从历史的结局来看,楚怀王的这一安排真可谓是顺应天道。若是把刘邦派到巨鹿之战的战场,历史恐怕就重新改写了。

参考文献:《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项羽本纪》、《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