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起癌症的細菌是什麼?

有資料顯示某些細菌與癌症的發生相關,其中最為明確、有代表性的就是幽門螺旋桿菌(Hp)與胃癌的關係,世界衛生組織已將Hp列為引起胃癌的頭號因子。

1. 幽門螺旋桿菌:胃癌

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並不少,這種細菌會隨著食物等進入胃,破壞胃黏膜,當胃黏膜長期陷入反覆的破壞與修復之中,就可能發生變異,形成腫瘤。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髮展至胃癌歷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 慢性淺表性胃炎 → 萎縮性胃炎 → 腸上皮化生 → 不典型增生 → 胃癌

傳播途徑

幽門螺桿菌可通過口腔、唾液等口口傳播,所以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要防止病從口入。

注意餐具的衛生,清洗乾淨、定期消毒;少吃生冷食物;聚餐時最好養成使用公筷的習慣;平時可以吃點能保護胃粘膜的食物,如菌類物質。

幽門螺旋桿菌對人體的危害不侷限於胃部,還會增加消化道潰瘍、肝臟病變、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風險,一定要規範治療。

可以引起癌症的細菌是什麼?

建議

從40歲開始每年進行一次胃癌篩查,包括胃鏡、Hp檢測等。

2. 腸道菌群長期失衡:結直腸癌

我們都知道腸道菌群中有有益菌和有害菌,正常情況下,二者處於平衡狀態,但體內生態失衡時,一些有害菌就會迅速佔居優勢地位。

儘管目前並無研究證實結直腸癌與特定微生物相關,但發現人體腸道中有相當數量的促癌菌,包括脆弱擬桿菌、 糞腸球菌、肝螺桿菌、擬桿菌屬、厚壁菌門和梭桿菌門、乳球菌和梭桿菌屬。

腸道菌群結構及其代謝產物均能影響機體對疾病的易感性,甚至可能直接誘發結直腸癌等病理狀態,因此,維護腸道菌群穩定很重要。

可以引起癌症的細菌是什麼?

維護腸道健康

(1)膳食纖維:能縮短糞便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降低有害物質的吸收,還能增強益生菌,改善腸道的屏障功能。因此適當多吃粗糧、蔬果很重要。

(2)抗性澱粉:其能被腸道微生物發酵,生成丁酸等短鏈脂肪,增強腸道細胞免疫力,輔助抑制癌細胞生長。日常可以增加紅薯、土豆、玉米等含有抗性澱粉的食物。

機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局部器官受損也可能引起其他臟器的異常。如果被以上細菌或病毒感染,建議及時就醫,以免病情加重。

但不是說一旦被感染就一定會引發癌症,只要我們及時治療,阻斷病情發展,同時清除有害細菌,就能預防癌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