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面對愛情,需要理智地選擇

張愛玲說,


愛情就像在沙灘上撿貝殼,不要撿最大的,不要撿最漂亮的,要撿就撿最適合自己的。


有一位女子叫林徽因,她是民國時期的才女,也是民國時期的美人。


她好像街巷唱傳唱的崑曲,所到之處餘音繞樑。


這樣的女子很難讓人不愛。


她對於愛情的選擇更是教科書般的理智。

林徽因:面對愛情,需要理智地選擇

1


林徽因,出生於書香世家,祖父林孝恂進士出身;父親林長民擅詩文工書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叔父林覺民是民主的先驅,寫下《與妻書》蕩氣迴腸,驚才絕豔。


也許環境使然,林徽因自幼冰雪聰明,深受父親喜愛。


1921年林徽因隨父親遊歷歐洲,輾轉英倫,結識了當時的才子徐志摩,自陽光中徐徐走來的翩翩少年郎。


徐志摩與林長民是忘年好友,得知他到了英倫,便常常前去拜訪,兩個人都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常常談古論今不覺就是一天。而徐志摩自然而然也結識了林長民的女兒,當時的十六歲少女,一眼萬年。


彼時的林徽因,色藝雙絕。連徐志摩自己都沒發覺拜訪林長民的時候多了一個理由,便是去找林徽因。


原以為只是傾城之貌,卻不想還有驚世之才。


起初讓他著迷的只是那非凡的氣質,和清麗的容顏,而知曉了她對文學的熱愛,以及敏銳的洞察力之後,滿腔熱戀一發不可收拾。


徐志摩大了林徽因8歲,林徽因曾喚他“徐叔叔”,可徐志摩從來不掩飾自己的愛意。


每次看著林徽因清澈的眼睛,徐志摩心底總有一種情愫悄然升起,一種不該有的情愫。

林徽因:面對愛情,需要理智地選擇

林徽因是當時的才女,徐志摩是當時的才子,才子佳人,本是佳話。可徐志摩早在1915年,在父親的操辦下,與當時素未謀面的大家閨秀張幼儀結了婚。


一個溫良的女子,一個孝順的女子,一個徐志摩不愛的女子。


徐志摩才高八斗,可是後世的爭議卻很多。他愛過林徽因,在紫陌紅塵中清白淡然到絕美的女人;他還愛過陸小曼,在一抹蒼穹裡風情萬種至揮霍的女子。


卻獨獨不愛髮妻張幼儀。


遇見林徽因之前,他對張幼儀相敬如賓,是對父親的順從,是被禮教的約束,可是在遇見林徽因之後他的一顆心彷彿重新被點燃了起來。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與張幼儀離婚,恢復自由之身。


而林徽因便成了他在康河的柔波里苦苦追尋的彩虹般的夢裡人。


林徽因是愛了的,她情竇初開,徐志摩才高八斗又每每追尋。只是當她得知張幼儀的存在時,心底微微盪漾的東西被她親手掐滅。


她是獨立的人,她的高潔和教養絕不允許她去插足別人的婚姻。


於是,面對這不合時宜的愛情,徐志摩以為自己轉角遇到愛,卻不想林徽因轉身即天涯。


1921年,林徽因隨父親結束歐洲之旅回國。她走得太突然,太決然,甚至沒有告訴徐志摩。措不及防到,徐志摩只能看著海上乘船而去的少女的背影。


倫敦的煙雨,沒能困住這在波光豔影裡迷了路的女孩。


她遊園夢已醒,“悄悄地來,悄悄地走”悄悄地斬斷了倫敦煙雨裡的情緣。


2


徐志摩驚豔了林徽因的時光,過去便也過去了,儘管康橋之戀轟轟烈烈,儘管後來《再別康橋》字字珠璣,林徽因也終究把他擱置在了煙雨濛濛的霧都。


如此,便夠了。


林徽因回國以後,另一位才子常來拜訪,她的竹馬少年,梁思成。


兩個人家裡是世交,門當戶對,又興趣相投。林徽因熱愛建築,常常與梁思成談論在國外的所見所聞,而同樣熱愛建築的梁思成,做一個傾聽者,偶爾提出一些意見。


兩人一來二去互生情愫,慢慢相愛了。


1923年,騎摩托車帶著弟弟梁思永去參加背景學生舉行的“國恥日”紀念活動。中途梁思成被北洋政府金永炎的車撞到,血流滿面,昏迷不醒。


到了醫院之後,當時已是戀人的林徽因,知道消息後趕往醫院,心痛不已。


起初醫生錯誤診斷骨頭沒有折斷,不需要動手術,因此耽誤了正確的治療。


梁思成住院期間已經動了五次手術,並且從那時起從那時起,他的右腿比左腿短了一截。自此,林徽因擔起了照顧梁思成起居的角色。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對梁思成來說是不幸的卻也是幸運的。


連日來的陪伴,更加促進了互相的情感,讓兩個人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更加堅定了廝守終身的決心。

林徽因:面對愛情,需要理智地選擇

1924年6月,林徽因與梁思成在梁啟超的安排下赴美留學,就讀賓於夕法尼亞大學。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


溫柔了歲月的是良人。


兩人踏遍阡陌,訪過浮生,學成歸國後,於1928年,喜結連理。開出了一朵地老天荒的花。


林徽因清新如蓮,綻放在奼紫嫣紅中搖曳生姿。他知道喜歡林徽因的人猶如過江之鯽,不乏青年才俊,亦知道她與徐志摩有過一段佳話。


於是他說:“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為什麼是我?”


林徽因淺笑安然:“答案很長,我要用一生去回答,準備好聽了麼?”


林徽因沒有選擇徐志摩,是因為她對婚姻的認識很清醒,她在美國讀書接受採訪時,她曾說過在當時,


在中國,女性的婚姻是嫁給一個家庭,而不是一個人。


徐志摩是林徽因將暮未暮時,夕陽灑下的餘暉,是煙柳畫橋旁聽雨而眠的詩意。


他的愛太過華麗,華而不實,多了詩情畫意的浪漫,少了柴米油鹽的積澱。


而梁思成不同,他沒有徐志摩的詩情,卻有徐志摩沒有的穩重,畢竟生活不只有詩情畫意。


3

林徽因這一生有諸多的傳奇,除了傾城之貌與絕世之才,便是與三大才子的愛恨情仇。


林徽因體弱多病,常纏綿病榻,而當時的徐志摩仍然以為,大洋彼岸煙雨霧都裡種下的愛情種子依舊有發芽的機會


他總是藉此機會去看林徽因,自己一個人又不免尷尬,於是帶上好友金嶽霖一起。


常來常往,面對眼前旗袍搖曳的曠世才女也不免動了心。


金嶽霖的愛遠沒有徐志摩來得高調,他默默守護在林徽因身後,成了才女的影子,行過之處,必有他的足跡。


林徽因是記憶裡遠成剪影了的人物。


她面對三大才子的神情已無法揣摩,留給我們的只有她面對愛情理智的選擇。

林徽因:面對愛情,需要理智地選擇

林徽因也許沒有陸小曼的勇敢,她不顧一切,冒天下之大不韙與徐志摩在一起,把世間的紅塵走遍。


她也沒有張愛玲的奮不顧身,對於愛情的追求沒有了自我。“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林徽因知道,她與徐志摩的詩請是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的,而她的如花美眷,更陪伴不起金嶽霖的似水流年。


面對她的愛情觀,有人曾評價說“她選擇了穩固的房子,而沒有選擇顛簸的詩。”


花前月下的浪漫,面對生活的洗禮終究是菱花鏡前的紅顏,轉瞬即逝。

文|筱詩

圖|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