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三不準”,堅持做好1件事,孩子長大大多有出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存在,古話說:“龍生龍、鳳生鳳”,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僅在於經濟能力帶來的教育資源、生活資源等,更重要的是,從一張白紙長大成人的孩子,往往在行為處事方面,還是會有兒時養成習慣的影子。有太多年少成名的“神童”卻在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下,導致泯然眾人,在清華教授看來,要想讓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注重對孩子性格、能力的培養,牢記“三不準”,同時做好1件事。

牢記“三不準”,堅持做好1件事,孩子長大大多有出息

三不準:

1、“不準只說不做”

在王陽明先生看來,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在於懂得道理,而在於能夠將道理與實際相結合,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對於有的孩子來說,在成績不理想之後,常常會痛定思痛給自己確立一個目標,想要提高成績名次,但是等迴歸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後,“三分鐘熱血”冷靜後,又會故作常態,最後養成凡事只是說說而已的地步。在孩子年幼的時候,要讓孩子意識到責任、目標,並不是簡單的一時口快,幫助孩子建立切實可行的具體計劃,有助於讓孩子逐漸提高實際的行動力,幫助孩子未來走得更遠。

2、“不準隨意評斷”

如果說行動是駛向成功彼岸的船槳,那麼思想語言則是指揮船槳方向的船舵。無論是對於自己的人生規劃,還是對於他人事物的評論、判斷,都不應該處於片面的訊息獲取,以及頭腦一熱的肆意斷定。在任何一個團體中,一般會出現一些所謂的“主流”聲音,而很多人也會隨波逐流,來決定人生中的每一個轉折方向。尤其當面對一些非議、問題以及多種聲音是時,要學會綜合判斷其中的信息價值,進而決定自己的選擇,而不是隨意評斷,對於職業生活、人際交往,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牢記“三不準”,堅持做好1件事,孩子長大大多有出息

3、“不準只做不思”

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直一帆風順,當中途遇到挫折難題後,在解決問題之後,更重要的是總結經驗,在接下來的路上,避免再出現同一種錯誤。孩子憑藉熱血與勇氣,向自己立下的目標前進,中途可能會遇到挫折、磨難,但是一旦退縮,不可以用“反正我試過了”來作為逃避不繼續的藉口。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當遇到困難時,父母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去發現問題的關鍵,然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而不是一次次的在同一個地方失敗導致放棄。

做好1件事:以身作則

很多時候在父母的感染鼓勵下,孩子能夠克服許多難題,而如果父母只是對孩子有諸多要求,但是自己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卻無法做到,那麼自然會導致說過的話信用度大打折扣,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最好的教育,不是簡單的說幾句話,而是以實際行動來樹立榜樣,對於孩子的言行影響也會更加深刻。

牢記“三不準”,堅持做好1件事,孩子長大大多有出息

在清華教授看來,要想讓孩子從小就培養出生活、職場必備的能力、品質,父母牢記以上的“三不準”,同時做好1件事,有助於讓孩子更好的接受父母的薰陶,成為走向成功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的在於父母如何引導!

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很多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父母再忙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於孩子的內心與人格培養很有幫助。

牢記“三不準”,堅持做好1件事,孩子長大大多有出息

此套全綵繪本共10冊,由多名育兒專家聯合編寫而成,繪本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經精心設計,從多個維度對孩子加以引導,孩子聽了後,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誠信、有愛心、有自律和有擔當。同時,也有助於孩子智商的提高和情商的發展。父母可以作為睡前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也可以自己觀看書中生動有趣的圖片。

牢記“三不準”,堅持做好1件事,孩子長大大多有出息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