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圍棋,辛苦三年,受益一生

兒童堅持學習圍棋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好不容易學習到一些圍棋知識,家長一定不能輕易地放棄。

有些家長經常給孩子換學習項目,今天學習圍棋,明天學習鋼琴,後天學習畫畫……這樣只會樣樣通,樣樣松,非常不利於孩子發展。

家長首先要了解學習圍棋的意義:學習圍棋是開發兒童智力的最好工具。


據一項跟蹤調查表明:圍棋學習達到一定水平後,學生在學校學習成績遠遠比沒有學習圍棋的學生要好的多。

孩子學圍棋,辛苦三年,受益一生

家長沒有堅持性對孩子教育不利,經常更換學習項目對孩子的影響更大,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個感覺:我學不好就可以換課,知難而退。
其實,克服困難就是走完了一大段成功之路,所有的學習都貴在持之以恆。
童年時代可以說是每個人一生中智力發展最重要的階段,如果能在這段時間內對其進行適當有效的鍛鍊和培養,將對孩子一生髮展產生莫大的幫助。

一、鍛鍊獨立意識
圍棋遊戲比較好玩,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小學上課時,孩子們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棋是自己來下,家長幫不上什麼忙。既然自己來下,那每步棋怎麼走,都是自己說的算。
圍地盤、作戰打仗這些決策都由孩子自己來定。這一點可以非常好的鍛鍊孩子的自主決定能力。

孩子學圍棋,辛苦三年,受益一生


我們通常把指揮行軍打仗的人叫作“司令員”,孩子下圍棋時,完全就是一名指揮官,哪裡正在打仗?哪裡需要再派人去增援?如果盤面上有好幾處仗在一起打,那麼變化就更復雜了。
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完整下完一盤棋,對孩子就是一種極好的訓練。
二、提高觀察能力
圍棋標準棋盤是橫線19路、縱線19路,看上去不大,然而,具體的變化卻是一個龐大的天文數字。
有的人計算過,大約是3的361次方,所以古人有句話叫“千古無同局”。
這樣多變化的遊戲讓小孩子來玩,的確是“勝負難料”的。一大堆黑白子,互相扭在一起,有的時候甚至是“烽煙四起”。
那麼,一盤棋有許多的問題需要處理,但哪個是最大的問題?用哲學的話說,就是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然後再找矛盾的主要方面。
當然了,下棋時小孩子並不一定非要知道這些所謂的哲學名詞,他們只知道看一下“我的哪塊棋要被吃掉了?”或者“我怎麼樣才能吃掉對方的棋子?”。

孩子學圍棋,辛苦三年,受益一生


想這樣做了以後,剩下的就是要觀察,要看清楚棋局的進程,分清主次,看到棋盤上的焦點問題後再行棋。
學棋半年左右的孩子,對自己下的棋就有記憶了,雖然不能覆盤,但老師講錯了,他們會提示老師,他不是這樣下的。
三、提高邏輯推理能力
圍棋行棋,是有嚴密的邏輯的,一步一步都是具有思想性的。

古人把圍棋叫作“手談”,意思是用手來交流思想。
每步棋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圍棋水平越高,這種邏輯就越嚴密。甚至高手們常把一些固定的變化叫作“單行道”。意思就是說沒有其它的變化,雙方都只能這樣下。當然,裡面是有邏輯的。

孩子學圍棋,辛苦三年,受益一生


小孩剛開始玩圍棋的時候,往往不明白“我為什麼非得這樣走?”。
當然啦,不這樣走也可以的,圍棋的規則是下哪裡都行,規則非常簡單,你儘管按照你自己的想法走好了。

但是,要想吃掉對方的子,或者想圍到更多的地盤,那你的邏輯性就要強才能達到目的。還不是光是你一個人的邏輯,還要符合下棋雙方的邏輯。
就這樣一步一步推演,許多高深的邏輯推理問題,在興趣盎然的遊戲中就完成了。我的感覺就是“深入淺出”。
其實,孩子再小,也是有他的哲學思想的,雖然非常幼稚,但這種哲學思想會生根、發芽、成長。一定要給孩子一個載體,不斷的在玩中得到鍛鍊。
四、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現在學齡前的孩子普遍好動,既然好動,最好讓他們靜下來,找一種能定性的遊戲來玩一下。
通過我的實踐,圍棋對治療孩子這一毛病,還是很有效果的。
比如一個男孩子特別好動,上圍棋課,他不在椅子上坐著,批評他幾次都不管用——那真是靜不下來。
然而,一年半以後,他居然能在棋盤前一坐就是一個小時。圍棋對這個孩子會有這樣大的變化,這是家長當初沒有想到的。

孩子學圍棋,辛苦三年,受益一生


圍棋對孩子的行為和思想到底有什麼樣或什麼程度的改變,還沒有科學家給出答案。但是通過圍棋教學,圍棋對提高孩子注意力方面的作用是很明顯的。
五、增強抗挫能力
現在的小孩子是在“嬌生慣養”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
家裡面的過份寵愛,給孩子完成社會化角色轉換帶來一定的阻礙。“一點委屈也不能受”的孩子,怎麼在將來的社會中立足?
孩子有沒有韌性、能不能承受住挫折,這是對他們心理的一種考驗。
圍棋中有一句話: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下棋多年,我對此感覺頗深。
比如:圍棋規則是空盤開局,這就好比人剛生下來,一張白紙;隨著棋子越下越多,而且下過的子不能再移動,除非這個子死掉才能從棋盤上拿走,這就好比人做了許多事情,做過了就不能再改變,而只能以後儘量的去彌補。
六、提高應變能力

圍棋裡邊的“問題”實在是太多啦,比如:連接、切斷、封鎖、出頭、壓迫、做活、殺棋、吃子、圍地、破空、逃跑、攻擊、佈局……
許多“問題”還不是孤立的,子和子是有聯繫的,還跟全局形勢有關聯。
隨著孩子學棋日久,他們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得到全面的鍛鍊。因為做事要“三思而後行”,要講方法,從圍棋入門課就會教他們許多“方法”。
一盤棋自始至終,一般雙方要經過幾次大的戰役,勝負才能見分曉。
在處理局部問題的時候,還要求孩子要有“大局觀”,縱然局部得利,可全局受損,也是不可取的。
七、教會孩子換位思考
這一點特別重要。在我們的社會教育中,家長們都知道:德育幾乎是空白。
現在的孩子還不如中國古代從小就背《三字經》、《增廣賢文》、《朱子家訓》什麼的,知道一些道理。現在學校學的許多知識都跟道德扯不上邊。

孩子學圍棋,辛苦三年,受益一生


下棋如做人,棋品如人品,圍棋裡邊的德育內容是很豐富的。比如:圍棋賢明、理性,不能任性。你自己想怎樣就怎樣,這樣是不行的。
棋是兩個人下的,你自己的棋怎麼下,往往是要考慮對方怎樣應才能成立的,任性常常會使自己受損。
用通俗一點的話講,就是“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立場考慮自己的事情。
八、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
圍棋中的計算實在是太多了,包括“氣”的計算、“死活”的計算和“地盤”的計算。從開盤到終局,無時無處不處在計算之中。
據說日本名譽棋聖藤澤秀行在日本的一次棋聖戰中,一步棋考慮3個小時,算清一萬多個變化後,下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最終奪得了最後勝利。
圍棋從某種角度說是比算路的遊戲,而且它裡面的計算比較直觀,是黑白棋子形狀,跟珠心算還不同(珠心算比較抽象些)。
圍棋水平越高,算路越深。從剛開始學棋,就接觸“氣”的計算,不管多高多低水平的愛好者,都能從中得到樂趣。當然,還是水平越高,其中的樂趣越大。

這種邊玩邊計算的遊戲,無形之中,孩子的計算力就會得到強化,這對孩子將來的數理化學習非常有益。


九、豐富孩子的想象力
面對空曠的棋盤,怎樣佈局?需要的是想象,圍棋很多時候是憑的經驗,但沒有想象力的人,棋藝是無法達到更高境界的。
圍棋中有許多的定式,小孩子剛開始學棋時,可以按這些定式去走。然而,有許多算不清楚的變化,則只能用判斷和想象。
這些算不清的地方,圍棋稱為“虛”,可以計算的地方稱為“實”。實著好掌握,但虛著要靠悟性,在這裡,想象力非常重要。常下圍棋,對孩子的想象力是一種極好的鍛鍊。

孩子學圍棋,辛苦三年,受益一生


十、開發孩子的創造力
可以說,每一盤棋都是一種創造。“千古無同局”,歷史上的名局,往往都是下棋的兩個人共同創造出來的彌足珍貴的史料。
圍棋大師吳清源創造出許多定式,他在日本縱橫馳騁三十年,打敗天下無敵手,被世人公認為大師。
當時圍棋自古以來都是以小目開局的,吳清源與木谷實共同創造新佈局法,採用四線的星位開局,開創了圍棋佈局的新時代。
孩子們在下棋時,雖然棋藝不高,但卻是孩子自己的真實創造。
棋盤如白紙,雙方下的棋子縱橫交錯時,那就是一幅美不勝收的圖畫。
圍棋變化繁複,能創造出怎樣的局面,全看兩個人的構思如何。所以,圍棋在開發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方面,可以顯示出其獨特的功能。

--------------------------

想讓孩子更聰明,或者讓對圍棋感興趣,可以在愛奇藝、優酷等視頻平臺搜索《柯越圍棋》,即可觀看少兒圍棋啟蒙課程

孩子學圍棋,辛苦三年,受益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