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崑崙奴:唐朝對外開放包容的殘酷反面

悲情崑崙奴:唐朝對外開放包容的殘酷反面

每當今人提起古代奴隸制,總是不免想到羅馬鬥獸場、阿拉伯海盜和美國南方的種植園業主。但他們大都不會在意,千年之前的盛唐也曾大量使用奴隸,並將進口地擴展到非洲。為統治者的萬邦來朝氣象,添上一縷濃墨重彩的深色。

悲情崑崙奴:唐朝對外開放包容的殘酷反面

唐朝的盛世氣象 離不開對廣大奴隸的肆意壓榨

唐朝時期的奴隸,經常被稱為“口”“生口”或“奴婢”。根據高高在上的《唐律》解釋,這個群體就等同於牲口和財產。僅有《鬥訟律》賦予的基本性命保障,規定主人不得以私刑處死他們。否則,即便是奴隸無罪,主人要被判處一年徒刑。倘若奴隸有罪,主人也會跟著挨100大板。但以上規則並不涵蓋那些被主人失手致死的生口,所以在具體執行層面有很大的靈活性。

悲情崑崙奴:唐朝對外開放包容的殘酷反面

大部分主人都在處死奴隸後有極大的法律操作空間

同時,蓄奴畢竟有違人道,還容易蠶食朝廷所依仗的自耕農賦稅。因此,長安的皇帝雖然允許奴隸制存在,也會明令禁止所有的拐良為奴行徑。但法規終究抵不過基層的真香定律,所以會對外番上貢的奴隸都網開一面。於是,李唐就以史上罕見的包容開放心態,對所有外族奴隸都來者不拒。

悲情崑崙奴:唐朝對外開放包容的殘酷反面

具有明顯黑人特徵的唐朝崑崙奴畫像

相比之下,來自東非等地的黑皮膚崑崙奴,無疑最能彰顯唐朝奴隸制的與國際接軌。因這些人往往體格壯碩,所以被指派去從事各類重體力或高危工作。如在《太平廣記》中就有記載,達官貴人們會派遣黑奴去天壇山南駕牛耕田。而遭貶官潮州的李德裕,也曾命令他們去鱷魚灘取回落水書畫。

悲情崑崙奴:唐朝對外開放包容的殘酷反面

表演歌舞的唐朝崑崙奴陶俑

只有少數個體,因掌握特別的文體技巧,被繼續留用為馴獸師、樂手、或民族舞表演家。晚唐大文學家元稹的作品《琵琶歌》,就有對崑崙奴音樂天賦有相關描繪。當然,還有主人因這些黑奴沒有家族親屬,放心大膽的將重要物品交由他們保管。以至於到南宋地理學家趙汝適寫《諸蕃志》的年代,還特別提到崑崙奴可以被用於託付鑰匙。

悲情崑崙奴:唐朝對外開放包容的殘酷反面

東非 南印度和南洋群島都被認為是崑崙奴故鄉

關於這些崑崙奴的來歷,學界歷來有多種說法。除了最為通俗的東非黑人說,也包括南亞起源、東南亞島民等各種解釋。最後折中成兼而有之的複雜成分。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可憐人的地位都十分低下。直到有智者發現他們的第二名稱--僧祗奴,似乎是南洋地區的Zangi一詞音譯,才更加確定了東非源頭論。

悲情崑崙奴:唐朝對外開放包容的殘酷反面

阿拉伯商人幾乎霸佔黑奴市場近千年

事實上,那些造訪廣州的阿拉伯商人或南洋番邦使節,都有長期的拐賣黑人習俗。尤其是前者,一貫從紅海駕船南下,到分佈在後世索馬里、肯尼亞乃至莫桑比克的岸邊進貨。等待當地酋長將成批罪犯或戰俘押解過來,再挑選出精壯者裝運上船。隨後送往埃及、亞丁灣、波斯灣或印度的諸多港口,並可能在沿途經歷多次轉手。有時也會滲入部分南印度、錫蘭或南洋群島成員,給後世考據家的工作造成干擾。但產自東非的黑人土著,無疑是崑崙奴群體的多數。若沒有他們的持續供應,恐怕根本就不會有這些繁榮的人口貿易線路。

悲情崑崙奴:唐朝對外開放包容的殘酷反面

敦煌壁畫上的唐朝崑崙奴形象

在從廣州等口岸入境後,這些黑人就多半會成為唐朝官奴群體中的一員。此外,部分南方地區的富戶也會買去充當私人財產,只是在總量和購買頻次方面,都不可能與龐大的官方相提並論。部分幸運兒在家鄉或沿途受過專業培訓,會以較高的價值完成交易,並獲得相對較好的供養待遇。但更多人是空有一生力氣人,只能被打包團購走,從事毫無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生產。

悲情崑崙奴:唐朝對外開放包容的殘酷反面

大部分崑崙奴 被用於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

對於這群體貌特徵異常凸出的奴隸,唐朝及後世的作者也經常給予很高評價。例如在元劇《盜紅綃》中,崑崙奴不僅用智慧與武功為主人崔生劫來紅綃。日後還進一步升級,成為能悶聲大發財的胡商。

悲情崑崙奴:唐朝對外開放包容的殘酷反面

《盜紅綃》的劇情足以讓今天的許多鍵盤俠是五味俱全

更早的《資治通鑑》也留出篇章,記錄一則驚天動地的報復行動。大致說的是廣州都督路元睿,包庇當地僚人洗劫外番商船,還要將上訪的受害胡商逮捕。該名胡商的崑崙奴就闖入府內,用袖劍殺掉都督及其左右十餘人。由於搏擊能力出眾,竟讓其他人都不敢出手阻止,眼睜睜的看著崑崙俠遁海而逃。不過,這則奇聞的主人公,更有可能是受過嚴格武術訓練的商團保鏢。而大部分被人販子肆意驅使的崑崙奴,顯然不可能有與之接近的戰力水準。

悲情崑崙奴:唐朝對外開放包容的殘酷反面

阿拉伯人很早就開始訓練部分黑奴參加戰爭

大唐崑崙奴史上的最殘忍主子,莫過於號稱風月散人的陶峴。這位東晉大家陶淵明的後裔,曾為自己添置過名叫摩訶的黑人奴隸。出於百無聊賴的玩樂心態,他多次命其下水取回自己擲出的寶劍和玉環。結果,摩柯因水蛇咬傷而中毒,只能用剁掉手指的辦法避免全身毒發。有人就趁機勸阻陶峴,不可繼續做這樣傷天害理的事情。不料這位江南絲竹的首創者,竟大言不慚的以謝靈運寄情山水自比,拒不放棄玩弄黑奴的低級趣味。

悲情崑崙奴:唐朝對外開放包容的殘酷反面

崑崙奴在唐朝的地位顯然是異常低下

最終,摩訶在某次下水時遭鱷魚襲擊,並當場遭肢解而死。陶峴對此甚是悲傷,但也不過是小孩失去精緻玩具時的必然哭鬧。倘若讓他知道,在千年後的網絡中,竟有無數人對黑奴貿易口誅筆伐。不知是否會嘲笑晚生們簡單幼稚,又或是對滄海桑田的輿論變遷感到驚訝。

悲情崑崙奴:唐朝對外開放包容的殘酷反面

悲情崑崙奴:唐朝對外開放包容的殘酷反面

部分新潮的影視劇 同樣會為唐朝背景而安排黑人角色

無論如何,隨著唐朝國力的衰微,有關崑崙奴的記載也逐漸淡出歷史。這並不意味著東非酋長們的戰俘遭遇嚴重滯銷,更可能是整個士大夫階層的財力衰敗,使自己的日常起居逐漸同外界脫軌。因為至少到海路通常的元朝,還有大量的外番商賈到嶺南各地貿易。至於將他們全部驅逐的明朝,也從未在其主政時取締過奴隸制度傳統。

悲情崑崙奴:唐朝對外開放包容的殘酷反面

悲情崑崙奴:唐朝對外開放包容的殘酷反面

士大夫們再見崑崙奴後裔 已經是16世紀

等到坐井觀天的士大夫們再次注意到黑奴群體,已是開啟新一輪全球化進程的16世紀。彼時的他們還經常以“唐人”自稱,卻需要面對一群截然不同的黑皮膚來客。這些追隨葡萄牙船長前來的崑崙奴後裔,儘管數量不若以往,卻都是操作劍盾、戰戟和火槍的高手。他們不僅將在澳門為士大夫官僚抵禦中外海寇,還會在帝國傾覆時前往桂林勤王。最後甚至跳槽去鄭成功麾下,為攻克荷蘭人的熱蘭遮城貢獻專業技能。


其在特定歷史階段所給予的貢獻,恐怕已是買不起自己的之乎者也教徒們所無法比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