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 一个被淡忘的中国传统节日


寒食节: 一个被淡忘的中国传统节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寒食》诗,

是唐代诗人韩翃最知名的作品之一。

因着这首诗,

人们记住一个古老的节日:寒食

寒食节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两天。

在古时,寒食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寒食节与古人对自然的认识相关。

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

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

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的开始,

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

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

寒食节: 一个被淡忘的中国传统节日


寒食节来源

寒食节也称“禁火节”,

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习俗。

春秋时期,

“禁火节”成了“寒食节”,

是为了纪念晋文公的名臣介子推。

据说,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时,

臣下介子推曾经割股给他充饥。

晋文公归国后,分封群臣,

介子推不愿受赏,于是携老母隐居于绵山。

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

介子推还是不愿为官。

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介子推露面,

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柳树下。

寒食节: 一个被淡忘的中国传统节日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

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

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

不生火做饭,

要吃冷食,以寄哀思,

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自此,寒食节一直沿袭。

到唐代时,寒食节成为了全国性的节日。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

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

介子推也已沉入了历史长河。

寒食节: 一个被淡忘的中国传统节日


寒食节与清明节区别

在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

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

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

由于寒食节中的主要习俗

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

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

寒食节: 一个被淡忘的中国传统节日


寒食节习俗

禁火、吃冷食

寒食节不起火,家家禁止生火,

都吃冷食。

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

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

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

“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

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

寒食节: 一个被淡忘的中国传统节日


祭祀祖先

祭祀扫墓是寒食节的主要内容。

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

到了唐代,寒食扫墓

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活动之一。

寒食节: 一个被淡忘的中国传统节日


寒食节寄语

随着岁月的流逝,

寒食渐渐被清明节代替。

但是节日本身所承载的情感

却跨越千年,

从来都不曾改变。

我们依然能从诗词文赋中,

领略千年前、百年前的寒食风俗

寄托我们对自然的敬畏,

以及深深的追念之情。

(图文来自《诗刊》网络)

2020年4月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