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清明时节,你可曾留意过它身边的“寒食节”?

每逢清明时节,你可曾留意过它身边的“寒食节”?

清明节

每逢清明时节,你可曾留意过它身边的“寒食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节期很长,一说是十日前八日后,另一说是十日前十日后,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寒食节

每逢清明时节,你可曾留意过它身边的“寒食节”?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指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两日。适时禁烟火,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据史籍记载,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弄巧成拙放火将忠义之臣介子推母子烧死于山中,悔恨悲恸不已。后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诏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二者的原始区别

每逢清明时节,你可曾留意过它身边的“寒食节”?

如今,有些人把寒食与清明混为一谈,或只知清明不知寒食。其实清明是农耕节气,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寒食是一个民俗节日,二者本就不同。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但因二者在时间上相距一两天,甚至重合于一日,故有清明、寒食并称的说法。

二者的融合发展

每逢清明时节,你可曾留意过它身边的“寒食节”?

至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不仅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吸收了。后来,清明节还兼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踏青、祓禊等内容。

至此,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