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这个清明节,用这首杜牧的《清明》来给孩子科普一下!

说到清明节,不得不提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同名诗《清明》,这首诗的文字极为简练、简单,通篇没有一个生僻字,也没有什么旁征博引,却以极高的人气在唐诗大赛中“路转粉”无数。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扫墓的日子,毫无疑问,诗的基调应该略显悲伤。那么在杜牧的《清明》诗中,你读到的不仅仅有悲伤,还有一份流放他乡的落寞和自我疗伤的解脱,因为此诗是在杜牧被贬官池州任职时所写下的。

《清明》︱这个清明节,用这首杜牧的《清明》来给孩子科普一下!

杜牧的官场背景显赫,爷爷杜佑是中唐时期的三朝宰相,老爷子杜从郁又是朝廷命官,杜牧就是个活脱脱的官二代。就算是无能,凭借这背景也应该能在官场上混一个席位,更何况杜牧才华横溢,23岁写下一首《阿房宫赋》,大受当朝宰相牛僧孺的赏识。

但是杜牧官运太背,又不谙官场生存之道:宰相与宰相是竞争对手,你若讨好了一方,则不能与另一方过于亲近!结果,杜牧大人,一面跟牛僧孺打得火热,一面又和另一个宰相李德裕成为世交。最后,两个宰相闹起矛盾,也就是著名的“牛李党争”,被外界视作 “墙头草,两边倒”的杜牧,自然不落好,最后被两方统统拉入黑名单,没多久,就贬官流放池州了。

今天要聊的这首古诗,就是杜牧在贬官后,在公元八四五年的清明节,所写下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这个清明节,用这首杜牧的《清明》来给孩子科普一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

话说清明这天,老天似乎特别懂人心,阴沉沉的天气,不一会儿就飘起了纷繁的细雨。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按照习俗,家人将在这一天举家上山祭祖扫墓。孑然一身的杜牧想到自己无法与亲人团聚,又不能给祖先扫墓,内心非常地悲伤。

“纷纷”,这里是指雨丝纷繁地落下来。

“路上行人欲断魂”

虽然天下着凄冷的苦雨,但并未阻挡人们出门扫墓的脚步。放眼观望,那原本寂静冷清的墓地,因为扫墓者的到来,平添了很多人气,烧纸钱、磕头、哀思……在这细雨中缅怀逝者,人们的脸上都是哀容,杜牧望着路上一个个行走而过的路人,他们伤感得仿佛丢了魂。

杜牧看着路人想着自己的处境,不由间,自己的心情也是低落到极点。“断魂”就是指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清明》︱这个清明节,用这首杜牧的《清明》来给孩子科普一下!

“借问酒家何处有”

如何排解这挥之不去的愁思,还是以男人的思维和方式去寻找解脱吧,那就是找一个小酒馆,喝上两盅,借酒消愁。可是杜牧是个异乡客,走着走着已经迷了方向,不知道这附近哪里有酒馆呢?于是他很想找一个人去问问。

“借问”就是“请问”的意思。

“牧童遥指杏花村”

就在这个时候,眼前走来一位骑着黄牛的儿童,于是杜牧赶忙上前一步询问,牧童将手一指:“喏,那边杏花村就有小酒馆!”杜牧于是朝着牧童手指的方向望去,仿佛看到了酒旗子飘扬的小酒馆呢,顿时觉得自己的心轻松不少。

《清明》︱这个清明节,用这首杜牧的《清明》来给孩子科普一下!

杜牧找到小酒馆了吗?也许照着牧童手指的方向寻去,还真的找到了杏花村的这个酒家,然后痛快地喝上了一壶。也许杜牧找了很久,才找到小酒馆,临到门口却发现酒馆大门紧闭,贴纸告示:主人出门祭祖去了。也许,杜牧根本就没有找到,但他记住了“杏花村”,没有喝的酒,才是最诱人的酒吧。

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令人意犹未尽,难怪这首《清明》妇孺皆知,流传成经典。


(家有牛娃,一起轻松学古诗!欢迎关注“牛娃学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