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清明节相关,身份却又“不清不明”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这些节日的起因来源,具体日期或者纪念什么人等等都比较清晰,而唯独有一个节日,长时间以来总是理不清楚头绪,这个节日还和清明节走的很近——这就是寒食节。

与清明节相关,身份却又“不清不明”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围绕寒食节的这种身份暧昧状态,我们再来捋一捋。

来源不清不楚。

寒食节的起因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这种说法占据主流,一提起寒食节,大家很自然地就会想起介子推,想起绵山,想起那个有点残忍的故事。

不妨再复述一下。

与清明节相关,身份却又“不清不明”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绵山 介子推母子雕塑


介子推是晋公子重耳身边的侍臣,重耳在外流浪19年,最终回国成就霸业,成为名震春秋的晋文公。19年的流浪生涯,介子推忠心耿耿,甚至曾经割下脚上的肉做给重耳吃。但不知为什么,重耳当了国王之后,封赏了一大圈,独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本也无心功名,就和老母亲隐居绵山。后来重耳想起了介子推,就去绵山请他。不知谁出的馊主意,说放把火,就可以把介子推逼出来。结果火烧绵山,介子推和老母亲竟被烧死了。重耳大为内疚,于是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用火,人人吃冷食,于是寒食节就流传下来。

与清明节相关,身份却又“不清不明”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电视剧剧照:介子推跟随重耳流浪


这是民间最常见的版本。

第二种观点是说寒食节和介子推完全没有关系,因为早在周朝就开始禁火了。《中文大辞典》中解释“寒食”词条时,就没有写介子推,而是写道——此节由来已久,《周礼 秋官》“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国中火禁”。意思是说,农历三月的仲春季节,草木干燥,极易发生火灾,所以国中禁止用火。这要算作寒食节的起源的话,当然和介子推没有什么关系了。


与清明节相关,身份却又“不清不明”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火烧绵山图


第三种观点是说寒食节是由匈奴人的秋千节演变而来。宋朝的高承所著《事物纪原》中记载“《古今艺术图》曰:北方山戎爱习轻娇之态,每至寒食为之。后中国女子乃以彩绳悬树立架,谓之秋千。或曰:本山戎之戏也,自齐桓公北伐,此戏始传中国”。因此,有专家据此推测,寒食节原本是匈奴人的秋千节,传入中国以后,加入了介子推的故事,慢慢演变成现在的样子。

介子推的形象不清不楚。

传说中的介子推有两种面目,一种是不问名利,真心归隐山林,拒不出山而被烧死。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形象。

而另外一种是,随从为其鸣不平,而介子推和母亲归隐山林而终,并未被火烧死。

与清明节相关,身份却又“不清不明”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电视剧剧照 晋文公重耳


《史记 晋世家》中记载,介子推“不言禄,禄亦不及”,还记载了他和母亲的一段对话,大意这样——

介子推说:“晋文公是晋献公九个儿子中唯一留存的,这是天不灭晋。然而,那几个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功劳,这实在是贪天之功啊!下面的人冒领功劳,上面的大王赏赐奸邪,上下相蒙,难以相处。”

母亲说:“那你有什么打算呢?”

介子推说:“我要是学他们那样,罪过会比他们还大。而且我也口出怨言,不能再吃人家的俸禄了。我准备归隐不出。”

母亲说:“要是这样的话,我跟你一块归隐,至死不见他们!”

于是介子推就和母亲离开晋文公去了绵山。

与清明节相关,身份却又“不清不明”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电视剧剧照 介子推


介子推的随从觉得他们很可怜,就写了封信挂在晋文公的门口。上面写着“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生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这封信借龙蛇故事隐喻晋文公和介子推,晋文公当然一看就明白,马上叫人去找介子推,已经找不到了。听说他去了绵山,于是晋文公就绕着绵山周围为介子推开垦了一圈土地,号称“介田”,并对人说“用此来记录我的过错,表彰贤人”。

与清明节相关,身份却又“不清不明”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晋文公重耳剧照


可见《史记》中并没有火烧绵山的记载,介子推与寒食节的关系,可疑的很。

一直到《后汉书》才有了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被焚的记录。《后汉书周举传》记载“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月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介子推到底有没有被火烧死,已是悬案。

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也是不清不楚。

寒食节到底是哪一天呢?说法不一样。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是说冬至后的第105天就是寒食节,正好是清明节的前两天。

而《辞海》里对“寒食节”的解释是——节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

还有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为一天的。

你看看,到底是清明节前一天?还是前两天?还是清明节这一天?

这让我们从哪一天开始吃寒食合适呢?


与清明节相关,身份却又“不清不明”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而且在古代,寒食节有的在春天,有的在夏天,有的在冬天,版本不一。甚至还有寒食节变成“寒食月”的记载——“每冬月中辄一月寒食”,一个月都吃冷食。谁受得了啊?所以“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也是扯不清理还乱。人们还是相信,是因为介子推被烧死在前,所以才有了清明节扫墓纪念在后。

民间传说历经千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深处了。所以,就是这么一个暧昧不清、模模糊糊的节日,也堂而皇之的列入传统节日,并流传了下来。

一个节日,沉淀了一段历史甚至是整个历史的文化基因,之所以寒食节和清明节可以流传下来,是因为中国人的人性中普遍赞美圣贤、赞美崇高、赞美淡泊名利的民族共识在起作用。

不管它的起因是什么,不管它和介子推有没有关系,人们这样附会,这样解读,这样纪念,不过是为了深刻铭记心中那一份真善美罢了。

这不?有不少关于寒食节的优美的经典诗词也借机流传下来,可让现代的我们,既不用真的去吃冷食,同时还可以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有鲜花可赏,有故事可讲,还有诗词可读,岂不乐哉?

最有名的寒食节诗词应该是韩翃的《寒食即事》,摘录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