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进入大暑后,生活在塞北的人们,虽然已经做好了暑热的准备,可还是热得直喊"长毛了"!"喘不过气来了"!与天气一样的火热的,竟然还有一家宣告破产改制的酒厂!一直空空的厂院里,突然停满了各样品牌型号不一的车辆,久已无事的仓库保管员,也突然忙得找不到南北了。

只看到成箱成批的"沙城XX"、"XX沙城"不断运出厂门,后悔来晚了,没抢购到"XX"酒的声音,此起彼伏。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红色的厂标给破败的院子留下最后一抹生气

这里是张家口长城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就是怀来人俗称的"沙城白酒厂"。这里曾经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酿酒企业,占地30多万平方米,拥有员工5000多名,集白酒,酒精,葡萄酒,果酒,啤酒,酸枣汁等饮料生产,为大成者。还有酒精饲料厂,自给自足的发电厂,通往全国的铁路专用线,还有整列的罐车……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这里承载着沙城酿酒600年的历史底蕴,这里是列入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的保护单位。

据县志记载,沙城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清朝康熙皇帝曾赐名"沙酒"。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沙城老窖酿造工艺是在传承"沙酒"工艺基础上的传统酿酒技艺,生产上仍沿用老五甑工艺,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以小麦、大麦、豌豆踩制的"麸曲",入池发酵。采用不同的发酵期控制产品的风味和风格,进行生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沙城老窖是沙城白酒的代表产品,河北省名牌产品。沙城老窖酿造工艺是怀来地域酒文化的标志。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解放前人工烧酒场景

长城酿造集团与共和国同龄。1949年3月,人民政府收购了原"玉成明"等六家私营缸房,成立了国营沙城制酒厂。有职工30人,生产饮料酒321吨,其中白酒136吨、果酒185吨,实现产值35.3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5.3%。

1957年,沙城制酒厂扩大规模,筹建新厂房,厂址确定在沙城镇榆林屯与五街交接处,是沙城龙潭水系最丰富区域。1969年开始生产酒精。1978年开始用机械生产葡萄汽酒。这年,企业职工1244人,固定资产原值444.2万元,生产饮料酒11000吨,酒精8902吨,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1.9%,实现利润204.9万元。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1984年10月,国务委员陈慕华视察干白葡萄酒生产线

1976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支干型葡萄酒,一举奠定了沙城产地在葡萄酒酿造业中的地位。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正在建设中的电厂

1984年,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先后上马兴建了白酒二厂、酒精厂二期、高蛋白饲料、热电厂等项目,并按照市政府要求兼并了张家口皮革制品厂。主导的白酒产品销售区域遍及河北、山西、内蒙、北京、河南等近二十个省市,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极具知名度的酿造企业集团。1993年销售收入达到两亿元,成为河北酿酒企业的排头兵,被河北业内人士称为"沙老大"。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1992年6月,正在建设中的公司大门

1996年8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张家口长城酿酒公司的基础上,通过资产重组、规模扩展、引资联合改建为张家口长城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我们看看他们的光荣榜:

1958年,青梅煮酒在轻全国第一次酿酒会议上,被评为第一名。1962年,龙潭大曲酒先后两次被河北省评为"产品第一"。1963年。"沙城煮酒"、"青梅煮酒"和"龙潭大曲"在全省评酒会上被评为省地方名酒。1978年,国家轻工业部授予沙城酒厂干白葡萄酒为"新工艺科研三等奖"。1983年,干白葡萄酒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评酒会上荣获银奖。1985年5月, 沙城老窖酒获河北省轻工系统酒类质量大赛优质酒称号;同年12月沙城老窖被河北省评为优质产品。1985年,青梅煮酒被河北省经委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1986年,酸枣系列产品开发(酸枣可乐、中国酸枣酒、中国酸枣汽酒)被河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12月,54度沙城老窖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1990年12月,沙城老窖评为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1992年,在首届曼谷国际名酒博览会上,沙城老窖荣获国际名酒特别金奖。1994年,沙城老窖在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上荣获"中国酒王"称号。1997年,沙城老窖评为河北省重点名牌产品。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1992年生产烧酒车间

遥想当年的沙城酒厂,不仅仅是一家生产企业,还以其人才济济,生机勃勃,引领着怀来沙城这个小县城的生活。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1992年白酒发酵池

落后的南城,因为有它的存在,新修的道路,被命名为"工业街"。因为有它日夜生产,人们一过地道桥,就是可以闻到酒香。那里有县城最先进的浴池,逢年过节,能到那里洗澡,是沙城人很有面子的事。他们经常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每年春节闹元宵,老乡们都期待他们炫丽的队伍,精彩的节目,丰富的花样。更因为有了他们,怀来县多年来的消防安全,一直倚重着他们。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老龙潭商标,张家口地区酿酒公司生产的"特制沙城老窖",如今在酒类收藏界价格不菲

90年代后期,白酒生产门槛降低,各种类型的小型酒厂,微型作坊遍地开花,反而导致以传统工艺生产的高质量高成本白酒有所萎缩。另外,白酒低迷,红酒走俏的消费观念,也给了他们新的挑战。2000年以后,受机制和体制的制约,企业经营步入低潮,面临着严峻的生存与发展的考验。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已经封闭不再使用的厂区专线铁路

2009年,他们虽不断前行,还成功申报"沙城老窖酿造技艺",入选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2010年5月,公司获河北省食品工业协会、河北省食品专家委员会"中国第一瓶干白葡萄酒"生产企业荣誉称号。但是这些都不能让他们摆脱困境。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贮藏优质原酒的上下三层大酒库

2016年,还被他们曾经的子公司--中粮集团旗下,葡萄酒有限公司因商标权使用纠纷,告上法庭,且败诉。一个曾经孕育中国第一支干白葡萄酒的老企业,竟然沦到被辉煌成长的宝贝,把最后一丝面子都剥光了。连"长城"这个名称都受到了质疑。

一代代的怀来人,在生活中,从来都与沙酒密不可分。他们都怀念"老龙潭"商标,他们都记着"沙酒"甘醇浓厚的味道,他们家家逢年过节,婚庆喜宴,更需要它来当家!那些在沙城酒厂最后一刻,抢购沙酒的人们,就是为了留住那一份记忆,沙城人喝沙酒的情怀!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张大哥的展柜

在沙城富人街的一个小区里,张大哥把自己三十多年来,收藏的三百五十多个品种,沙城酒厂各阶段生产的酒,展示 在家中的文化墙上。他曾经为了收购一瓶当年的珍品酒,在九十年代初,坚持半年跑卖家家里查看,最后卖家被其诚心打动,足足用了十个月的工资,才终于把这酒带回了家。

更有趣的是,有着私人沙酒博物馆的张大哥,却是个滴酒不沾的人。他是土生土长的沙城人,祖父蘸酒的筷头,在他刚过周岁就曾品尝。嗜酒的父亲,一生离不开沙酒,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天。从不端杯的他,却把收藏沙酒,做为人生最大的乐趣。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当年沙城制酒厂生产的“老龙潭牌”龙眼葡萄酒

我想,这里应该有他对先人的回忆,对生活的感念,还应该有对明天的期盼。

明天重生的酒厂里,还会生产沙酒吗?六百年积淀的“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会传承吗?

期待明天……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这个省非遗项目,还会传承吗?

中国白酒界泰斗周恒刚为沙城酒的题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