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母校,重慶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佔地8000餘畝,被譽為"花園式"大學!

縉雲山麓,嘉陵江畔。在美麗的"山城"重慶,坐落著這樣一所"花園式"百年名校——

西南大學。在百餘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以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為己任,杏壇育人,勸課農桑,積澱了深厚的人文底蘊;特立西南、學行天下,傳承著歷久彌新的西大精神。本期推送,讓我們一起走近這所聞名遐邇的美麗學府。

袁隆平母校,重慶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佔地8000餘畝,被譽為

底蘊深厚,擁有114年辦學歷史

坐擁114年輝煌歷史的西南大學是重慶曆史最悠久的大學,學校溯源於1906年建立的川東師範學堂,幾經傳承演變,1936年更名為四川省立教育學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學院的教育、國文、外文、史地、數學等系與1940年成立的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合併建立西南師範學院,農藝、園藝和農產製造等系與1946年創辦的私立相輝學院等合併建立西南農學院。1985年,兩校分別更名為西南師範大學、西南農業大學。2000年,重慶市輕工業職業大學併入西南師範大學;2001年,西南農業大學、四川畜牧獸醫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合併組建為新的西南農業大學。2005年,西南師範大學、西南農業大學合併組建為西南大學,開啟了學校發展嶄新篇章。

袁隆平母校,重慶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佔地8000餘畝,被譽為

袁隆平母校,重慶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佔地8000餘畝,被譽為

現如今,西南大學(Southwest University)已經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農業農村部、重慶市共建的重點綜合大學,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學校佔地8000餘畝,校舍面積165萬平方米,綠地率達40%,泱泱校園,宏麗莊重,氣象萬千,是聞名遐邇的花園式學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園。

學科實力強勁,10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袁隆平母校,重慶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佔地8000餘畝,被譽為

西南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鮮明,現有53個一級學科,涵蓋了哲、經、法、教、文、史、理、工、農、醫、管、藝等12個學科門類,其中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8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51個一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有1種專業博士學位、19種專業碩士學位,另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5個。學校的藥理學與毒理學、化學、材料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工程學、農業科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神經系統學與行為學

10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學校現有37個學院(部),105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20個重慶市特色專業37個。

袁隆平母校,重慶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佔地8000餘畝,被譽為

2019年4月起,教育部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將在2019—2021年建設10000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和10000個左右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2019年,教育部共認定首批405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其中中央賽道1691個、地方賽道2363個),確定6210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其中,

西南大學共有24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2個專業入選重慶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袁隆平母校,重慶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佔地8000餘畝,被譽為

2019年,西南大學化學、英語、地理科學3個專業順利通過2019年普通高校師範類第二級認證。

科研實力雄厚,獲900餘項國家級科研立項

科研平臺——

西南大學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或農業部重點實驗室10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3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2個、農業部科學觀測實驗站2個、國土資源部野外基地2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12個、重慶市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5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1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共建)1個、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3個。

袁隆平母校,重慶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佔地8000餘畝,被譽為

科研論文——

"十二五"期間,西南大學共計出版專著800餘部,自然科學在SCIE、EI、ISTP三大檢索論文數量達5400餘篇,人文社會科學在SSCI、A&HCI、CSSCI三大檢索論文數量達3600餘篇

科研獲獎——

"十二五"期間,學校國家級科研立項數量達900餘項,科研經費總量達到20.35億元,獲"973"項目、"863"項目(課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重大文化工程項目等國家級項目700餘項,獲得授權專利1000餘項,育成動植物新品種50個。"十二五"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20餘項、重慶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8項。

袁隆平母校,重慶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佔地8000餘畝,被譽為

學校注重發揮自身優勢,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立足重慶、面向西南,服務全國",與重慶、四川、雲南、貴州、江蘇、山東等省市50餘個地、市、縣建立了校地戰略合作關係,與國內50多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係,與26省市500餘個行政事業單位和1000多家企業開展了有效的項目合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與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縣校合作,受到廣泛好評,被譽為產學研有效結合的"石柱模式"。

人才濟濟,走出多位知名院士

自建校以來,西南大學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深厚人文底蘊、紮實專業知識、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他們在各自崗位上建功立業,報效祖國和人民。

袁隆平母校,重慶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佔地8000餘畝,被譽為

袁隆平,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

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1987年任863計劃兩系雜交稻專題的責任專家,1995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50多年來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巨大貢獻,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袁隆平母校,重慶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佔地8000餘畝,被譽為

吳明珠園藝學專家,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新疆甜西瓜育種事業的開創者。主持選育經過省級品種審定或認定的甜瓜西瓜品種達30個。甜瓜早、中、晚熟系列品種以及同行用其親本所育品種推廣面積覆蓋新疆北疆及吐哈盆地主要商品瓜區的80%。為社會創造經濟效益數十億元。最早開始新疆甜瓜地方品種資源的收集和整理,挽救了一批瀕臨絕跡的資源。在國內率先採用遠生態、遠地域、多親複合雜交、回交及輻射育種等技術相結合,選育出優質抗病的甜西瓜新品種,創造了一批新的種質資源。利用生態差異,長期在新疆和海南兩地進行南北選育,創造了一年四季高速育種的成功實踐。在世界上首先轉育成功單性花率100%的脆肉型(哈密瓜型)優質自交系,已應用於生產。建立了甜瓜育種和無土栽培的技術創新體系。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母校,重慶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佔地8000餘畝,被譽為

向仲懷,蠶學遺傳育種專家。1958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主持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家蠶基因庫。建立了家蠶基因的連鎖檢索與定位系統和涵蓋各染色體的近等位標記系統;新發現W-5等20多個基因。研究發現四川省災害性蠶病壁蝨病病源,為該病的有效防治解決了關鍵問題。主持育成優質高產蠶品種東鍾×武七蘇、日3×中5.6、夏芳×秋白3對,將L基因導入實用系統育成早期雌雄鑑別品種。主持完成世界第一張高質量家蠶基因組框架圖,《SCIENCE》(306,1937-1940,2004)發表了該研究論文。是國際蠶學界知名的科學家。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母校,重慶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佔地8000餘畝,被譽為

含弘光大、繼往開來。歷經百餘年的磨礪和發展,西南大學一直堅持"學術立校、人才強校、質量興校、管理活校"的發展理念,未來,學校將繼續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全面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為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努力奮鬥。

(本文部分圖文素材來自西南大學官網、官微、中國工程院官網、中國科學院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