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題濟水

白居易:題濟水

盈科不數尺,岸柳難通舟。胡為來自古,列瀆宗諸侯。茲水異乎眾,顧我知所由。至清遠外濁,有本其何修。朝宗未到海,千里不能休。一道截中貫,肯隨濁河流。山川自改色,湛湛澄霜秋。豈徒宅神物,亦足容鰕鰍。我思古之人,潔志為身謀。衣冠坐塗炭,惡惡心憂幽。不但聽漁父,揚波自貽羞。自今稱一字,高潔與誰求?惟獨是清濟,萬古同悠悠。

(選自《懷慶府志》)

【賞析】

濟水,發源於愚公故里,河南濟源。她高潔、清流、善利萬物而不爭,白居易關於濟水的《題濟水》可謂名篇。

濟源因濟水發源於境內而得名,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 ,析軹縣北置濟源縣,屬懷州,大業三年屬河內郡,距今約1400餘年。濟源、濟南、濟寧、濟陽都因濟水而得名。

濟水還與一個歷史人物高度相關:夏禹。大禹治水,一項重要功績就是導沇為濟,在今天的濟源及其周邊地區的版圖上,都留下大禹的足跡。最近在濟源古代詩詞中也有不少發現,很是驚喜。

關於此詩。這是白居

易遊覽濟水的五言長詩。先寫濟水之小,再提出問題,為什麼自古以來都把這麼小的河流列入四瀆祭祀?作者似乎自有答案,自問自答:濟水和其它河流確有不同,我所知道的理由是濟水至清。她去大海朝宗,千里奔騰不休,黃河將她攔腰截斷,她也不與濁流為伍,山川都在不斷變換顏色,她卻永遠淨澈,潔身自好。

白居易由水及人,抒發為人處世的哲理:古代的賢人,潔身自愛,不為自己謀取私利,他們就是陷入泥沼,跌入炭火之中,也不願隨波逐流,同流合汙。濟水就像屈原一樣處世,不論什麼時候,都不願為害人民,她從古至今,矢志不渝地追求一個“清”字,這麼高潔的品德,誰能相比?只有清清的濟水,萬古悠悠流淌!

白居易借景抒情,以物比人,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格調高雅,清新高遠,表達出的也是清正做人,出汙泥而不染的人生信念。

【註解】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陝西渭南人。

盈科:水充滿坑坎;喻打下堅實基礎。此處為前意。

胡為:何為,為什麼;胡作非為、任意亂來。此處為前意。

茲:此。

朝宗:比喻小水注入大水。

宅神物:傳說濟水中有通靈興渡的大蛟。

塗炭:爛泥和炭火,比喻極困苦的境遇。 也比喻汙濁的地方。

漁父:漁翁,捕魚的老人。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對捕魚人的稱呼。《楚辭》篇名,寫屈原隨波逐流與世浮沉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