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內經》(第93天)

《黃帝內經》一起讀第93天,一起繼續哦……今天是以十二經水來比喻十二經脈的——

《靈樞 經水篇》

162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內經》(第93天)

原文:黃帝問於歧伯曰:經脈十二者,外合於十二經水,而內屬於五臟六腑。夫十二經水者,其有大小、深淺、廣狹、遠近各不同,五臟六腑之高下、小大、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應奈何?夫經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臟者,合神氣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氣而揚之;經脈者受血而營之。合而以治奈何?刺之深淺,炙之壯數,可得聞乎?

  歧伯答曰:善哉問也!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廣,不可量,此之謂也。且夫人生於天地之間,六合之內,此天之高、地之廣也,非人力之所能度量而至也。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髒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其皆多血氣,與其皆少血氣,皆有大數。其治以針艾,各調其經氣,固其常有合乎?

  黃帝曰:餘聞之,快於耳,不解於心,願卒聞之。

  歧伯答曰:此人之所以參天地而應陰陽也,不可不察。足太陽外合於清水,內屬於膀胱,而通水道焉。足少陽外合於渭水,內屬於於膽。足陽明外合於海水,內屬於胃。足太陰外合於湖水,內屬於脾。足少陰外合於汝水,內屬於腎。足厥陰外合於澠水,內屬於肝。手太陽外合於淮水,內屬於小腸,而水道出焉。手少陽外合於漯水,內屬於三焦。手陽明外合於江水,內屬於大腸。手太陰外合於河水,內屬於肺。手少陰外合於濟水,內屬於心。手心主外合於漳水,內屬於心包。凡此五臟六腑十二經水者,外有源泉而內有所稟,此皆內外相貫,如環無端,人經亦然。故天為陽,地為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故海以北者為陰,湖以北者為陰中之陰,漳以南者為陽,河以北至漳者為陽中之陰,漯以南至江者為陽中之太陽,此一隅之陰陽也,所以人與天地相參也。

  黃帝曰:夫經水之應經脈也,其遠近淺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以刺之奈何?

  歧伯答曰:足陽明,五臟六腑之海也,其脈大血多,氣盛熱壯,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不瀉也。足陽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陽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陽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陰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陰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陰深一分,留二呼。手之陰陽,其受氣之道近,其氣之來疾,其刺深者皆無過二分,其留皆無過一呼。其少長大小肥瘦,以心撩之,命曰法天之常,灸之亦然。灸而過此者得惡火,則骨枯脈澀;刺而過此者,則脫氣。

黃帝曰:夫經脈之小大,血之多少,膚之厚薄,肉之堅脆,及膕之大小,可為量度乎?

歧伯答曰:其可為量度者,取其中度也,不甚脫肉而血氣不衰也。若夫度之人,消瘦而形肉脫者,惡可以量度刺乎?審切循捫按,視其寒溫盛衰而調之,是謂因適而為之真也。

162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內經》(第93天)

翻譯如下:

黃帝問岐伯:人的十二經脈,與外界的十二經水相應合,在內與五臟六腑相連屬。十二條經水,大小、深淺、寬窄、流程長短各有不同,五臟六腑的高低、大小、承受谷氣的多少也不相等,它們之間是怎樣對應的呢?經水,受納地表之水而流淌;五臟,融合藏守精氣並主宰人的精神活動;六腑,受納水谷傳化糟粕,吸收水谷精微並將其輸布到身體各處;經脈,受納血液並將其營運周身,滋養筋骨關節。怎樣將這些綜合起來運用到疾病的治療上?刺治的深淺,用灸的壯數,可以給我講講嗎?

岐伯說:這個問題非常好!天至高無上,高度不可以測量,地至廣無垠,廣度不可以丈量,就是這個道理。人生在天地之間,四方上下空間之內,天之高、地之廣,就不是人力所能夠度量出來的。身高八尺之人(當時一般成年人身長標準),皮肉表露在外,所以可以在外按一定的部位或順序測量全身及身體各部分的長短、大小等,內在也可以在死後通過解剖來查看。五臟器質的堅韌和脆弱度,六腑形態及容量大小,受納水谷的多少,各條經脈的長短,血液是清還是濁,五臟六腑之氣的強弱,十二經是多血少氣,還是少血多氣,還是血氣都多,還是血氣都少,都有一定之數。在使用針、灸治療疾病、調節氣血時,一定可以與定數相合嗎?

黃帝說:我聽到這裡道理很痛快,但內心卻不能深刻地領會更深的道理,希望馬上聽聽這裡面的道理。

岐伯說:這是人之所以配合並適應天地自然陰陽變化規律之理,不可以不明察。足太陽膀胱經外與十二經水中的清水(河南省北部)相應,內與六腑中的膀胱相連屬,是全身的水道。足少陽膽經外與十二經水中的渭水(黃河主要支流)相應,內與六腑中的膽相連屬。足陽明胃經外與十二經水中的海水(百川匯聚之水)相應,內與六腑中的胃相連屬。足太陰脾經外與十二經水中的湖水(五湖之水)相應,內與五臟中的脾相連屬。足少陰腎經外與十二經水中的汝水(源出河南魯山)相應,內與五臟中的腎相連屬。足厥陰肝經外與十二經水中的澠水相應,內與五臟中的肝相連屬。手太陽小腸經外與十二經水中的淮水相應,內與六腑中的小腸相連屬,全身的水道由此化出。手少陽三焦經外與十二經水中的漯水(已湮沒)相應,內與六腑中的三焦相連屬。手陽明大腸經外與十二經水中的江水(長江)相應,內與六腑中的大腸相連屬。手太陰肺經外與十二經水中的河水(黃河)相應,內與五臟中的肺相連屬。手少陰心經外與十二經水中的濟水(源出河南王屋山)相應,內與五臟中的心相連屬。手厥陰心包經外與十二經水中的漳水相應,內與五臟中心的包絡相連屬。以上五臟六腑和十二條經水,都外有源泉內有各自的稟賦,都是內外互相貫通,就像圓環一樣週而復始,人的經脈循行之路也是這樣。所以天屬陽,地屬陰,人的腰以上部位與天相應屬陽,腰以下部位與地相應屬陰。所以海水以北的經水屬陰,湖水以北的經水屬陰中之陰,漳水以南的經水屬陽,河水以北至漳水之間的經水屬陽中之陰,漯水以南至江水之間的經水屬陽中的太陽,這是天地間一塊地方的陰陽,但可以用來解釋人與天地陰陽相參合的關係。

162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內經》(第93天)

黃帝說:十二經水與十二經脈相應,其遠近深淺,水量血量的多少各不相同,怎樣將它們結合起來運用到刺治之中呢?

岐伯說:足陽明胃經,是五臟六腑中的“海水”,脈大血多,經氣盛而熱,針刺時如果不深刺,邪氣就不會消散,如果刺時不留針,邪氣也不會被瀉去,刺治足陽明胃經時,進針深度應為六分,留針為呼吸十次的時間。刺治足太陽膀胱經,進針深度為五分,留針為呼吸七次的時間。刺治足少陽膽經,進針深度為四分,留針為呼吸五次的時間。刺治足太陰脾經,進針深度為三分,留針為呼吸四次的時間。刺治足少陰腎經,進針深度為二分,留針為呼吸三次的時間。刺治足厥陰肝經,進針深度為一分,留針為呼吸二次的時間。手三陰三陽經,接受髒氣的距離近,經氣運行速度快,刺治時深度都不要超過二分,留針時間都不要超過呼吸一次的時間。病人年齡大小、身體高矮胖瘦不同,要根據不同體質、體型用心分析,遵循客觀規律,使用灸法時也是如此。用灸治療時如果超過了上面所說的限度,就會產生傷害人體的火氣,造成骨髓乾枯、血脈凝澀;針刺治療時如果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會損傷人體正氣。

黃帝說:經脈的大小,血的多少,皮膚的薄厚,肌肉的堅脆,以及肌肉的大小,可以有具體標準嗎?

岐伯說:可以作為具體標準的,就是以體形體質適中的人為標準值,肌肉不是很消瘦,血氣也不衰弱。如果以身體消瘦,肌肉衰減的人來做標準度量,怎麼可以確定刺治的準則呢?審、切、循、捫、按,再根據寒溫、盛衰來調治,就是因適合而為之的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