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告訴你,春天最該吃什麼?

冬去春來,萬物復甦。自然界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黃帝內經》:“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黃帝內經》告訴你,春天最該吃什麼?

作為自然界中的生物,隨著氣候節氣等環境狀況改變,人體的五臟六腑的運行狀態也會隨之改變,因此,人的飲食起居也要作出相應的調整,這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鬱結,都易損傷肝臟,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因此,春季養生宜順應陽氣自然升發舒暢的特點,以養肝為要務。

春季養肝是首要,少酸多甜最適宜

《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季飲食以平補為原則,重在養肝補脾。這一時令以肝當令,肝的生理特性就像春天樹木那樣生髮,主人體一身陽氣升騰。因酸味入肝,為肝的本味,若春季已亢奮的肝再攝入過量的酸味,則造成肝氣過旺,而肝克伐脾就勢必傷及脾臟。脾又與胃密切相關,故脾弱則妨礙脾胃對食物的消化吸收。甘味入脾,較宜補益脾氣,脾健又輔助於肝氣。故春季進補應如唐代百歲醫家孫思邈所說:“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為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養肝脾兩髒,對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黃帝內經》告訴你,春天最該吃什麼?

小孩在生長髮育中臟腑還沒有發育完全,臟腑嬌嫩,多熱症,多實症,在這個季節很容易上火,要少吃油膩和肉類,多吃蔬菜和水果。

適合春季吃的食物

性溫味甘的食物必然選擇穀類,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麥;蔬果類,如刀豆、南瓜、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栗子;肉魚類,如牛肉、豬肚、鯽魚、花鯉、鱸魚、草魚、黃鱔等。人體從這些食物中吸取豐富營養素,可使養肝與健脾相得益彰。

其次,要順應春升之氣,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尤其早春仍有冬日餘寒,可選吃韭菜、大蒜、洋蔥、魔芋、大頭菜、芥菜、香菜、生薑、蔥。這類蔬菜均性溫味辛,既可疏散風寒,又能抑殺潮溼環境下孳生的病菌。

《黃帝內經》告訴你,春天最該吃什麼?

再次,春日時暖風或晚春暴熱襲人,易引動體內鬱熱而生肝火,或致體內津液外洩,可適當配吃些清解裡熱、滋養肝臟的食物,如蕎麥、薏苡仁、薺菜、菠菜、蕹菜、芹菜、菊花苗、萵筍、茄子、荸薺、黃瓜、蘑菇。這類食物均性涼味甘,可清解裡熱,潤肝明目。

至於新鮮水果,雖有清熱生津解渴作用,但大多味酸而不宜在春天多食。若需解裡熱,以吃甘涼的香蕉、生梨、甘蔗或乾果柿餅之類為好。

春季應該多吃的蔬菜

韭菜。被譽為“起陽草”。《本草綱目》:“韭葉熱根溫,功用相同,生則辛而散血,熟則甘而補中,乃肝之菜也。”春天適量吃些性溫的韭菜,可起到補人體陽氣,增強肝和脾胃功能的作用。但是又有一個因人而異,你本身就是肝氣挺旺的,天天上火呢,很明顯的情況下,你就要少吃韭菜了。

《黃帝內經》告訴你,春天最該吃什麼?

蔥。一身都是藥,其葉能利五臟,消水腫;蔥白可通陽發汗、解毒消腫;蔥汁可解毒,活血止痛;蔥根能治痔瘡及便血。

大棗。李時珍稱讚大棗“氣味甘平,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

山藥。較宜於春季食用。山藥味甘性平,具有健脾養肝、滋肺益氣、補腎固精等功效,可用棗、山藥與大米、小米、豇豆煮粥食用,以健脾養肝益胃,滋陰潤燥。

時令蔬菜。油菜、薺菜、香菜、黃豆芽、綠豆芽、春筍、萵筍、菠菜、香椿、芹菜、柳芽等,既能補充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又可清熱潤燥,有利於體內積熱的散發。

關注“呵護一生”,分享實用養生知識,弘揚傳統中醫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