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貓換太子:包青天或許斷錯了案,此人本不會參與這種小兒科陰謀

狸貓換太子是包公案中最為撲朔迷離之一樁大案。千百年來人們雖知其偽,但仍然傳唱不衰,究其原因,此案雖是虛構,但事中所涉主要人物全系真實存在的。七分虛中加了三分實,真真假假,令人慾罷不能。

狸貓換太子:包青天或許斷錯了案,此人本不會參與這種小兒科陰謀


特別是深扒狸貓案中的歷史表象,甚至能發現隱藏其中的隱秘內幕,這才是狸貓案超越一般戲說公案的真正魅力所在。那麼,區區一樁本不甚複雜的狸貓案,到底有何神奇呢?

《包公案》中的狸貓案,講的是宋真宗皇帝的兩個妃子,劉妃和李妃同時懷孕。在李妃臨盆之時,劉妃串通太監郭槐,把李妃的兒子偷走,而把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放在襁褓裡。真宗大驚,把李妃貶入冷宮。李妃的兒子在太監陳琳、宮女寇珠幫助下,被送到八賢王府中保護起來。

後來真宗去世,李妃之子意外地被接入宮中繼位,就是仁宗皇帝。李妃在劉妃反覆迫害之下逃出皇宮,隱姓埋名藏在陳州。直到包拯到陳州放糧,才意外地揭開真相,為李妃申冤。仁宗與李妃相認,劉妃自盡。

此案中最關鍵的人物是包拯,但歷史上這一系列波折之中,反倒包拯是個完全的局外人。而劉、李諸妃、仁宗皇帝、真宗皇帝,才是真正的主角。

狸貓換太子:包青天或許斷錯了案,此人本不會參與這種小兒科陰謀

真實的劉妃,距離武則天只剩一步

作為本案的始作俑人物,劉妃確實不是仁宗皇帝的親生母親,她雖然沒有像演義中那麼狠毒地迫害李宸妃,與後者關係卻也多少有些尷尬。

但若真實地還原劉妃的本來面貌,我們會發現她遠遠超越狸貓案本身的豐富內涵。

劉妃的原型是宋真宗章獻皇后。劉氏家世非常微賤,《宋史》中編造的又是右驍衛將軍爺爺、又是刺史爸爸,應當是劉氏當了皇后之後編造出來的假家譜。

劉氏少年時當過說唱藝人,後來嫁給銀匠龔美。龔劉夫婦二人到了京城,不知出於何種原因,劉氏被送入襄王府,給襄王(也就是繼位前的宋真宗)當了侍妾。不過因為來路不明,不久就被攆出了王府。

狸貓換太子:包青天或許斷錯了案,此人本不會參與這種小兒科陰謀


人生的叉路口萬萬千,但關鍵的只有那麼一兩個。

劉氏正是利用這次短暫的接觸,牢牢地抓住了少年真宗的心,就如當年武則天迷倒唐高宗一樣,把人生之路引向了輝煌的康莊大道。

真宗即位後,念念不忘劉氏,力排眾議把她迎回皇宮。但劉氏進階之路並不順暢,她熬了15年,才終於當上了皇后,成為後宮之首。

我們雖不知劉氏有什麼偷心之術,讓真宗神魂巔倒,但揆諸人性,也可以隱約得見真宗與劉氏關係的真面貌。

其一,真宗性格懦弱,當年還是太子時,就備受父親太宗的猜忌與打壓。即位後,對王旦、呂端、寇準等大臣也形如師友,拿不起皇帝的架子。這樣的人,對強勢人物會情不自禁地有仰視感,哪怕真宗是個皇帝。劉氏與真宗年歲相仿,但幼年失怙,經歷了生活的艱辛,性格中帶有濃烈的剛強、自立、果毅等特點,在閱歷上又遠比真宗成熟,必然迥異於真宗接觸過的宮中女子。這大概是吸引真宗的一大因素。

其二,劉氏智商、情商雙雙在線。她雖然沒受過正規教育,但特別留心前朝政事,對北宋開國以來的掌故知之甚稔。這說明她在智識上確實有過人之處。

劉氏的情商也非常之高,由於真宗的懦弱,加上宋朝一貫實行寬待士大夫的政策,朝中宰執重臣的權力與地位相當高,甚至高到左右宋真宗決策的地步。宋真宗立皇后還要向王欽若送一罈子珍珠,宋真宗怕與遼軍作戰,卻被寇準強行推到澶淵城,可見其狀。

大臣權高,皇帝必然會與之發生矛盾。但作為一個異軍突起的皇后,劉氏與大臣們的關係一向處得很和諧,在真宗去世前基本沒有發生過大的矛盾。劉氏的手段有多圓熟、處世有多精明,大概也可以從中推知。

感情生活與政治生活歷難取真,但劉氏的人生未免有點遺憾。她沒能給真宗皇帝生下一兒半女,反而是她侍兒李氏捷足先登,生了個皇子,就是後來的仁宗。

劉氏以皇后之尊,把李氏之子養為己子,此事宮中人盡皆知。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正宮抱養宮人之子是理所當然、光明正大之事,沒有任何人敢提出異議。

劉氏也絲毫沒把這件事當成理虧之事,所以演義中劉氏因為東窗事發而自盡的情況根本不會出現。

劉氏真正的人生巔峰與仁宗沒有一毫關係,她完全靠與真宗的感情,以及超強的政治能力,在人生後半段綻放出炫目的光彩。

真宗晚年中風,腦子不大靈光,精力也大為衰弱,甚至話都懶得說。劉氏因為通曉前朝史事,對處理政務很在行,便經常替真宗處理政務甚至決定大事。

因為這種情景與唐朝高宗與武后的事情太過相似,唐朝的教訓又實在太過嚇人,朝中重臣們很害怕劉氏最後變成武則天,都想通過各種辦法限制劉氏,明的暗的都來,甚至動用極端手段進行肉體消滅的想法都有了。這些事我們都暫且按下不表,留給後面出場的包青天用,本段只說劉氏。

但劉氏一面掌控著病重的真宗,一面通過不動聲色的手腕形成自己的核心班子,特別是把丁謂、曹利用等人拉攏成外朝的堅強支持者,打擊嚴重反對自己的強硬派寇準。甚至在政治觀點上傾向於寇準的名將曹瑋都被削奪了兵權,這都有了些西漢呂后殺韓信的影子。反對派們玩不過劉氏,皇后的權勢益發鞏固。

後來真宗去世,年方12歲的仁宗即位,劉氏以太后聽政的名義,堂而皇之地決定國家大政。這時的劉氏,儼然已擁有了當年武則天所有的權力,除了沒有正式當上皇帝。

但也就是這最後一步,僅僅是名分上的一步,劉氏終究沒有邁過去。宋朝不同於唐朝,宋朝是真正的士大夫與皇帝共天下的局面,名教、禮治的約束,將劉氏死死擋在了通往皇帝的最後一層窗戶紙之外。由於大臣們的強烈抵制與不斷鬥爭,已經成了太后的劉氏只能停留在已有的舒適圈,老老實實地繼續當沒有名分的太后。

這大概就是劉氏的基本面貌。所謂的狸貓換太子,在這樣一位英雄豪傑的太后面前,連盤菜都算不上。

大鵬不與燕雀爭食,蛟龍只共猛虎競比。

真實歷史中的劉氏,其對手是學識一流、地位煊赫的文臣武將,其人生目標是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甚至向不具名的皇帝邁進。區區爭奪子嗣、勾心鬥角這種小事,怕是劉氏不屑一顧的。但估計也正是因為劉皇后超卓地位、傳奇經歷與殘缺人生的強烈對比,才使得後世對她的生平充滿了猜測,其中很多不乏是惡意的。

以至於早在元朝末年,就有了諸如《抱妝盒》之類狸貓換太子的雛形。

元朝以後,隨著話本小說的興起,社會低層知識分子演說政治佚聞、影射當朝政事的渠道和受眾都以幾何量級擴大。狸貓換太子故事,天然具備了無良宮鬥、血親復仇、正義戰勝邪惡、青天大老爺平反冤案等極端狗血的特徵,對迫切希望瞭解帝王家事、希望看爽文過癮的底層民眾來說,無疑是極具爆炸力的故事底本。所以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在明清兩代不斷擴充、編排,進入話本、小說、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甚至到了今天仍然有其傳播的土壤,還在於歷史本原的深厚魅力。

注: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