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掃墓、祭祖外,少數民族在“清明節”還會做啥?

各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北方的滿族、赫哲族、達斡爾族,南方的壯族、侗族、彝族、白族等多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清明節的習俗。同時,他們也有屬於自己民族的清明節。

踏青、掃墓、祭祖外,少數民族在“清明節”還會做啥?

唐朝開始寒食清明上巳融為一體,唐朝兼容幷包,各民族互通往來。我國大部分少數民族的“清明節”都在農曆三月三這一天,正說明了上巳節在當時的重要性,是一個全國性的大節日,這種習俗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加上現代元素呈現出絢麗的色彩。

雖然掃墓祭祖、踏青春遊是清明節基本內容,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民族的清明節也是各有特色。

1、壯族的“清明節”

農曆三月初三,是廣西壯族舉行歌圩的日子,因而這天也叫歌圩節,又叫歌婆節。歌圩,壯族稱為“窩坡”,有到野外唱歌的意思。歌圩在壯族地區每年各季都有舉辦,但以農曆三月三最為隆重,一般要持續三至五日。也有歌圩是為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的說法,故而叫做“歌仙會”。每到歌圩期間,青年男女身著節日服裝,雲集于山間曠野或竹林草坡,即興對唱山歌,相互盤答,進行男女間的社交活動,選擇或會見情人,歌圩堪稱是歌的海洋。

踏青、掃墓、祭祖外,少數民族在“清明節”還會做啥?

同時,這天壯族還要舉行祭掃儀式。壯族對祭掃祖先陵墓十分看重,全家都會出動,帶上五色飯、肉、香燭、紙幡等到祖墳去上供,行拜禮。

2、鄂倫春族的“清明節”有薩滿祭祀活動

踏青、掃墓、祭祖外,少數民族在“清明節”還會做啥?

清明節,對於鄂倫春這個民族來講是個很神聖的節日。鄂倫春的清明與環保有關,鄂倫春族是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民族,因此鄂倫春人民所信奉的薩滿教就是以“萬物有靈”為思想基礎的古老信仰,在清明這一天,把各類薩滿神靈都供起來,這與其他民族不同。

3、畲族的“清明節”

畲族自稱“山哈”,意為住在山裡的客戶,傳說畲族的祖籍是廣東潮州。主要分佈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寧、廣東、江西、安徽等省,多數與漢族雜居。畲家很重視傳統節日,重視祖先崇拜,“三月三”是畲族傳統節日,亦稱“烏飯節”。

踏青、掃墓、祭祖外,少數民族在“清明節”還會做啥?

這一日,畲族人家家戶戶都要煮烏米飯祭祖,然後全家人一起就餐,並將烏糯米飯饋贈親友。吃烏米飯,有為穀米過生日的意味,同時也有侍奉穀神,迎接豐收的意思。節日要按傳統習俗,先祭祀祖墳,然後辦鑼鼓大賽,拔河等活動,晚上表演香燈舞。

4、黎族的“清明節”

黎族把三月三定為迎春節,同樣是祭祀祖先、迎接春天、歌頌勞動與愛情的節日,在黎族聚居地最為隆重,也最為熱鬧。

踏青、掃墓、祭祖外,少數民族在“清明節”還會做啥?

為慶祝這一節日,黎族通常前半個月就開始準備。男人上山狩獵,婦女在家舂米,釀酒,共同製備祭品。村寨裡的百姓還要帶上自己製作的糕點酒菜,去看望德高望重的長者。節日期間,祭拜祖先後,男女青年一邊唱歌一邊跳舞,尋找自己的心上人,相中後姑娘和小夥子互贈信物,相約來年的三月三再相會,青年人還要組織爬杆、對歌、摔跤、拔河、盪鞦韆等活動和比賽。

5、布依族的“清明節”

布依族清明節不僅有唱歌會,還有祭祖先、祭山神、祭蛇神等儀式。貴州的羅甸縣的布依族要到祖墳掛清、殺豬宰羊、擺設酒菜和糯米飯祭奠。人們到山野踏青遊春,婦女們摘幾片楓葉插在髮髻上,兒童們將採來的嫩楓葉做成圓球炮打玩耍。家裡要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成糯米飯使用。

踏青、掃墓、祭祖外,少數民族在“清明節”還會做啥?

貴州隆安縣布依族還認為三月三是山神的生日,人們為了避免山神放出蝗蟲傷害莊稼,很早就有掃寨祭山神的習俗。

6、侗族的“清明節”

侗族的清明節活動內容十分豐富,貴州黔東南鎮遠縣報京侗族稱為“播種節”。姑娘們做新裝,磨製豆腐,備酒菜,一小夥子們在山坡上舉行野餐,青年男女在坡上約定相見時間,人們還要集中在村寨中心場地唱歌跳舞,表演蘆笙舞,舉行盛大的化妝舞會,人們頭戴面具,盡情歌舞,最後要為前來觀看的客人舉行歡送儀式。

踏青、掃墓、祭祖外,少數民族在“清明節”還會做啥?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古風,清明節要上山採艾蒿,洗淨切細後,與糯米、臘肉、蒜苗、五香、鹽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

7、客家人的“清明節”

客家人“清明節”日期很隨機,他們一般從元宵節後便開始,一直延續到清明節氣,日期由自家決定。決定哪一日之後家裡人就準備祭祀用的糕餅、香燭,來到墳前祭掃。有的家庭這時還要整修祖墓,這些人家的祭禮就相當隆重了,包含十二種蔬菜和糕餅等等,在墳墓的四個方向分別用石頭壓上墓紙,墓紙是用五色紙裁成的長方形,再將一沓放置在墓碑上,當地人管這一習俗叫做掛紙,是給祖先錢的意思。之後,全家要圍坐在墓前吃紅雞蛋,蛋殼撒在墓地上,寓意著吉祥如意,生生不息。

踏青、掃墓、祭祖外,少數民族在“清明節”還會做啥?

同時,也要祭拜土地公,一般祖先墓旁都有一個小石碑,這就是土地公碑,它守護著祖先的墳墓和靈魂。人們祭拜他,一方面慰勞他,更有感恩圖報的一層意思。如果這一年家中有喜事,那麼掃墓的時候,還要在墓前放置一盞小紅油燈,祭拜結束後,把紅油燈等再帶回家,寓意著招來喜氣和吉祥。

總之,無論是完全接受了漢族清明節的內涵和意義,還是隻保留了一小部分清明節的文化元素,都有對漢族清明節習俗上不同程度的吸納和接受,均都離不開族群之間長期的互相來往、相互融合。但是,能夠保留各少數民族的傳統習俗文化,不被時代的發展而退化則顯得更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